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构冲击如何影响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和产出变动的动态一般均衡分析结果表明:货币、制度冲击使货币流通速度和产出基本上同向变动。短期内,技术冲击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表明我国狭义货币具有奢侈品特征。就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而言,制度和货币冲击具有持久的正向效应,制度冲击最重要,货币冲击次之,技术冲击不重要,没有长期影响。就产出的变动而言,货币冲击产生了持久的"Tobin效应",制度、技术冲击具有显著、持久的正向效应。制度冲击最重要,技术冲击次之,货币冲击不重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一般动态均衡的分析框架下,从微观层面着手,以代表性主体的动态最优化来分析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增长的变动对产出的影响。运用1994—2007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增长的正向冲击都会对产出产生持久的正效应,但就各种冲击的效应大小而言,货币流通速度冲击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货币增长冲击的影响,这一结论对于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货币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波动——基于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本文运用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模型来研究中国经济波动问题。模型校准的结果表明,就暂时冲击而言,消费偏好冲击、投资边际效率冲击、技术冲击、名义货币供给增长冲击和政府支出冲击都能产生明显的暂时经济波动;就冲击的持久性而言,只有消费偏好冲击和技术冲击的持久性对经济波动变化具有较明显的影响。但技术冲击对产出波动的影响不如RBC类模型那样大,而持久的正向消费偏好冲击对稳定经济增长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周光友 《经济学》2006,5(4):1219-1234
通过统计分析,本文认为电子货币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主要有:现金比率、货币供给的“流动性”、金融电子化程度以及货币电子化程度,它们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不同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有着两个明显的替代效应:一是替代加速效应,二是替代转化效应。两个替代效应的存在使电子货币并没有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反而导致了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这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相反。本文的结论也许可以用来解释近年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通过统计分析,本文认为电子货币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主要有:现金比率、货币供给的“流动性”、金融电子化程度以及货币电子化程度,它们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不同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有着两个明显的替代效应:一是替代加速效应,二是替代转化效应。两个替代效应的存在使电子货币并没有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反而导致了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这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相反。本文的结论也许可以用来解释近年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张茵  万广华 《经济学》2005,5(1):109-128
中国经济正在其改革历程中经历着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周期性波动。关于货币在这些波动中所起的作用,经济学家有着不同的观点。本文运用基于交易方程式的结构化VEC模型,对这些观点进行了探讨。我们发现,在长期,货币对产出和价格的变化做出适应性调整,而并非这些变化的原因。而在短期,价格变动要93因于那些对货币和价格有持久影响而对真实产出没有持久影响的冲击。这些冲击对多数的货币波动负责,并且强烈地影响产出。  相似文献   

7.
通过统计分析,该文认为电子货币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主要有:现金比率、货币供给的"流动性"、金融电子化程度以及货币电子化程度,它们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不同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有着两个明显的替代效应:一是替代加速效应,二是替代转化效应.两个替代效应的存在使电子货币并没有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反而导致了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这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相反.该文的结论也许可以用来解释近年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两个方面扩展了传统CIA约束:(1)消费品和资本品受货币约束的比例取决于货币化和信用化的发达程度;(2)货币交易频率受通胀率影响。这样能够在贴近中国现实的动态一般均衡框架下分析实际冲击与名义冲击对货币流通速度和产出的影响。理论模型中,综合考虑到投资和产出的变化时,货币化和信用化对货币需求和流通速度的影响并不确定,通胀率的上升也不必然导致投资减少或者货币需求下降。这有别于局部均衡分析以及传统CIA模型的结论。改革以来中国的经验数据也表明,尽管通胀率下降会降低流通速度,然而货币化进程并未导致流通速度的显著下降。货币化以及相关的金融制度变化假说不应成为流通速度下降的有力解释。  相似文献   

9.
货币流通速度是经济领域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它连接了实体经济的产出以及金融领域的货币,揭示了宏观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因此,系统的研究货币流通速度具有关键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近年名义GDP、货币供应量M2、货币流通速度的分析讨论对其影响因素以及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作为反映宏观经济和货币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货币流通速度是研究货币供求均衡、运行效率以及宏观调控等问题的一个枢纽性变量。文章从趋势判定、测量方法、分析视角、研究方法以及政策效应等五个方面对国内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文章认为,深入研究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规律,寻找其与宏观经济的客观联系,对于深化货币研究、完善政策调控具有重要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正在其改革历程中经历着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周期性波动.关于货币在这些波动中所起的作用,经济学家有着不同的观点.该文运用基于交易方程式的结构化 VEC 模型,对这些观点进行了探讨.我们发现,在长期,货币对产出和价格的变化做出适应性调整,而并非这些变化的原因.而在短期,价格变动要归因于那些对货币和价格有持久影响而对真实产出没有持久影响的冲击.这些冲击对多数的货币波动负责,并且强烈地影响产出.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本轮通胀预期在本质上是超额货币供给引致实际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结果,这表明近年中国持续高货币增长并非简单用"货币透失"所能解释.为检验我国通胀产生动因.本文通过引入产出缺口、货币缺口进行建模,发现产出缺口对通胀有短期正向冲击.而货币缺口是导致我国通货膨胀主要且持续的根源.同时,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房地产市场对我国通胀效应具有助推效果,实证结果表明房价的攀升对通货膨胀和货币缺口有着直接而显著的影响,因此控制房价也应成为管理部门调控通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1978—2009年中国货币供应量、产出和价格三者之间变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用Johansen协整检验发现在三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当中,仅M1与价格及产出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M0和M2均不存在。以此为基础文章构建了三变量误差修正模型VEC(3),并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讨论了货币供给冲击对价格和产出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中国狭义货币供给(M1)具有显著中性的特征,而在短期内货币供给冲击将导致产出和价格同向变动,但是产出变动对货币供给冲击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大量的文献研究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则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无效的。本文研究表明,影响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因素是流通速度的可预测性以及货币当局对货币流通速度的预测能力,货币流通速度的不稳定并不必然意味着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无效的。只要货币当局能够准确预测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方向和幅度,货币供给量就仍然可以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5.
将电子货币引入通货膨胀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发现,电子货币通过改变货币供求结构和货币流通速度产生通货膨胀效应.基于2003、2011年的季度数据,运用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电子货币的通货膨胀效应显著存在.从长期来看,一方面,电子货币会使货币流通速度先下降后上升,并且当前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降低了通货膨胀率;另一方面,电子货币通过减小货币乘数提高了通货膨胀率.而在短期,电子货币导致的货币乘数减小降低了通货膨胀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通过否定资金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是一规律的结论,论证了任何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都会不断加快。但是,资金周转速度的加快并不必然包含着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本文立足予货币需求理论与资金周转理论的结合角度,从货币的交易功能和资产功能两方面,详细论证了只有流通领域的资金运动才会影响到货币流通速度,作为企业资金周转核心的生产时间的变动,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毫无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部门结构变化的影响和资金周转与不同层次货币流通速度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160个国家和地区的EWN II数据库样本,检验了货币国际化对一国外部净资产变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国际化对一国外部净资产变动有显著正影响,具体而言,货币国际化对估值效应的正向影响大于对经常项目的负向影响,从而整体上对一国外部净资产产生了正向影响。机制检验发现,本币国际化主要通过汇率机制影响一国外部净资产,而非资产价格。进一步的异质性结果显示,在记账国际化程度更高、经济体量更大及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本币国际化更易增加该国外部净资产。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应适当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而通过正估值效应增加自身“隐性”外部净资产。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与货币流通速度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货币化假说”。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货币化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随着时间逐渐增强,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产业结构变动才是影响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发现我国狭义货币流通速度相对于产业结构变动的弹性为2.7,广义货币流通速度相对于产业结构变动的弹性为1.2。  相似文献   

19.
货币冲击的动态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泽 《当代财经》2006,(9):36-42
基于一个发展了的允许货币冲击存在短期真实效应的货币数量论框架,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结构性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来考察货币冲击对我国一般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的动态效果的理论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货币冲击在长期内是中性的,但对短期产出水平具有真实效应。不过,与实际冲击的作用比较起来,货币冲击对于解释我国实际变量的波动并不重要;然而,货币冲击能够解释一般价格水平变化的实质性部分。数量历史分析还显示,货币冲击能够很好地解释我国一般价格水平变化的时间轨迹以及历史上发生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20.
将电子货币引入通货膨胀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后发现,电子货币通过改变货币供求结构和货币流通速度产生了通货膨胀效应。基于2003—2011年的季度数据,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电子货币的通货膨胀效应显著存在,当前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降低了通货膨胀率,但未来货币流通速度的上升会加速通货膨胀。此外,我国电子货币通过减小货币乘数提高了通货膨胀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