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部分省市发布了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案,对传统的公务员养老制度进行改革探索。这里主要选取深圳、太原、徐州、南京、石家庄、合肥、福建、湖南等省市的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剖析各地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异同,把握目前各地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为未来改革和完善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该文通过对公务员与其他群体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将国外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分为完全融合型、完全独立型、部分融合型三类。新加坡、德国、英国是这三类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代表,其制度模式、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均有所不同。在公平性与效率性方面,三个国家的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各有优劣。三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为中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供了启示:必须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必须注意公平与效率的结合,走向部分融合是改革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标志着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开始走上规范化发展的轨道,以生均经费和教育经费支出状况指标,对公办、民办高校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结合考察美国的公立与私立大学的支出状况,可见中国公办高校经济效益低下,民办的经济效益更高。  相似文献   

4.
财政转移性支出从社会保障、义务教育、价格补贴等方面对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产生影响,进一步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的差距。文章通过对2000—2011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广义矩估计,得出结论并给出了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转移支出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法律规定看 ,享受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待遇 ,是国家公务员应有的权利。国家公务员享受养老保险的权利 ,在我国《宪法》、《劳动法》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都有明确规定。如《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六十九条规定 :“国家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保险和福利待遇”。养老保险是国家公务员享受保险的一部分 ,是公务员个人消费的一种辅助形式 ,国家和社会必须保证维护国家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实施国家公务员的养老保险制度 ,对于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国家公务员队伍 ,保障国家公务员的基本生活 ,解决其后顾之忧 ,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历年相关统计数据资料并构建计量模型,就2014年至2040年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适度支出水平和当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实际支出水平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总体实际支出水平低于适度支出水平,但由于在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的实际支出水平很高,城镇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的实际支出水平较为适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际支出水平极低。鉴于当前我国针对不同人群实施不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且不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待遇标准差异较大,文章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个人账户”模式为基础就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以利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06-2014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分别考察了我国人口自然结构、社会结构和地域结构及其与地区差异的交互作用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支出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人口年龄结构中的少儿抚养系数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支出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但是老年抚养系数对其存在正的显著影响。人口社会结构中的平均家庭户规模和平均受教育年限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支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已婚人口比重对养老保险支出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对医疗保险支出影响不显著。人口地域结构中的城镇人口比重对养老保险支出有负向的显著影响,对医疗保险支出有正向的显著影响。人口自然结构、社会结构和地域结构对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支出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基于以上的数量分析,本文提出了计划生育政策宜顺势而变、注重家庭保障功能和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基本养老保险支出已经越来越成为人民关注的焦点.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基本养老保险支出已经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目前文献多从定性方面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支出进行分析,缺乏数据统计.本文采用Eviews工具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基本养老保险支出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最后通过模型结果对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单大圣 《经济论坛》2012,(6):130-135
管理与服务社会化是老年保障制度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老年保障制度在管理服务社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在总体上比较薄弱,还存在一些政策难点,制约着老年保障体系的完善.今后应进一步明确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的属性和职能,加强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能力建设,明确公办养老机构的功能,全面实现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与服务,探索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集中管理.  相似文献   

10.
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本文对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特殊原则进行了创新性设计.在改革的具体模式上,三支柱养老保障体制同样适合于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其中公务员职业养老年金是充分体现该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特殊原则的层次,通过设计政策性的团体年金保险展开这一层次的建设,既可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又可以保障公务员利益,规范公务员行为,进而实现制度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1.
由于义务教育教师普遍存在逆向流动,导致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这与政府干预力度和方法直接相关。因此,制定政策引导义务教育教师顺意流动、正确舆论引导社会关注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爱岗敬业引导教师正确对待合理流动、反腐倡廉引导义务教育教师健康流动,是政府主导义务教育教师合理流动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2.
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存在差距已是不争的事实。研究发现,1999—2009年它们之间的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但差异扩张的速度在下降。造成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二者之间养老金的计发基础不同,替代率差异较大,养老金调节机制不同。如果不及时解决二者的差异,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风险。建议构建全民统一的基本险加强制性补充险构成的双层次养老保险制度,调整现有的养老金替代率政策,优化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补助政策。  相似文献   

13.
替代率是企业养老保险方案设计的关键参数,也是政府制定社会养老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年金是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中国未来养老体系的健康发展.对养老保险替代率的研究发现,基本养老镏金与企业年金对参与人的经济影响并不确定,因此,制定养老金政策须考虑相关的限制条件,政策倾向应有所差异和侧重,以保证政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钟仁耀  徐铁诚 《财经研究》2006,32(11):56-65
人们普遍担心新型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养老金水平会有所降低,这直接会影响到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借用生命周期理论和世代交叠模型理论的基本原理,以模拟测算的方式对此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探讨和研究。其结论为:一是新方案的养老金水平比旧方案要低,养老金发放水平的总体差距比原来有所拉大,但新方案的结构可能更趋合理;二是男女之间养老金发放水平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根据这一研究结果,文章建议采取在同一代人之间和世代交叠之间两个层面上效率与公平的统筹兼顾策略,并提高女性退休年龄等措施来缩小差距,以保证基本效率基础上的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5.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人性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黎明 《技术经济》2007,26(3):121-123
伴随着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逐渐完善,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无疑是目前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中最棘手的难题。由于过去城镇内部养老保险“二元化”特征导致现阶段对机关事业单位试点和改革存在诸多的分歧,试图在过去改革试点和城镇养老保险改革的经验基础上,以最终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为目标,力图最小化转制成本,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原则和框架问题做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统筹养老金适度调整指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伟  穆怀中 《财经研究》2007,33(4):74-84
作为公共养老金制度的一部分,养老金调整指数适度与否会对养老金计划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以卡尔多—希克斯补偿标准为适度调整指数的理论标准,以穆怀中提出的内部效率和外部效率理论为检验依据,通过目标定位、计量分析和精算预测得出结论为:对“老人”保障由统筹养老金提供的食品相对消费水平不降低,对“新人”仅保障基础养老金绝对购买力水平不降低的最低调整指数方案,是中国现行养老金计划的适度调整指数方案。  相似文献   

17.
We develop a model in which firms in the financial market lobby the government to lower compulsory contributions to the public pension system. Firms lobby in order to increase demand from households for their old-age savings products. We conclude with a comparison of two major pension reforms in Europe exemplifying the influence of financial market lobbies on pension policies.  相似文献   

18.
Neoliberal political movements advocate privatization of public pension systems. Globalization imposes pressure on nations to conform to neoliberal policy views with respect to the design and structure of social insurance, including public pension systems. The paper begins with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economic, ethical and ideological dimensions of the privatization debates in the U.S.; it argues that privatization advocates may be largely moved by ideology, since the other reasons advanced appear weak or unfounded. 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the history of Social Security, the purposes for its creation, and some of its economic effects. Differences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pension systems are considered. A brief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some aspects of public pension system finance and benefit structures is presented. The final section considers the ethical, macroeconomic and distributional implications of privatization, prefunding and payroll tax funding, and argues for a pay as you go system financed with income taxes. In order to promote equity, economic security, community, and social cohesion, public pension systems should be universal in coverag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equality, income insecurity, and aged poverty generated by market economies, public pension systems ought to be progressive: benefit/contribution ratios should be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income, and progressive income taxes should finance the system.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the systems should be financed on a pay-as-you-go basis, and should not be prefunded except for an emergency reserve. The fiscal policy recommendations partially depend upon the theory developed by Abba Lerner in the 1940s, and recently advanced by Wynne Godley and Randy Wray: Lerner's “principle of functional finance.”  相似文献   

19.
受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影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养老金存在较大差距且逐渐拉大,成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制度分割导致的养老金"双轨"运行,是导致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待遇差距的主要原因。要缩小这种差距必须从改革模式和制度设计两方面入手。而公务员养老制度能否和事业单位一起改革、第二支柱养老保险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养老保险改革是否会联动其他制度改革等问题,直接影响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20.
Pay-as-you-go pension systems provide insurance against longevity-related old-age poverty and related risks. They are commonly also used as instruments for redistribution. This paper provides several estimates of the insurance and transfer share of the German public pension system. Estimating these shares is important because they are indicative of taxation-related deadweight losses and influence public acceptance of the pension system. We also disentangle intragenerational from intergenerational transfers. Although our estimate of intragenerational transfers is smaller than recent semi-official estimations, such transfers create substantial deadweight losses. Intergenerational transfers are much larger, thereby contributing to strong negative participation incentives for the younger generation.
JEL classification : H 55; J 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