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新《保险法》第56条对重复保险相关规定的修订具有进步意义,但其对所有重复保险不论善恶均退费的新规及未新增对恶意重复保险的限制性规定,既可能诱发道德风险,又有违重复保险的立法目的。本文认为,我国《保险法》应借鉴英美国家和台湾地区的相关规定,对恶意重复保险在法律上加以规制,同时可参照《海商法》的规定,让善意被保险人获得更自主的索赔权。  相似文献   

2.
我国保险法规定保险经纪人基于投保人利益开展经营活动,学术界的观点也寓于此规定。而实践中,已出现保险经纪人代表保险人从事保险事务的情形,形成双方代理。现有制度和理论已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须立足商事实践、借鉴国外法经验对保险经纪人的法律地位作重新定位。对保险经纪人的法律地位应采用综合说,现行保险法律制度也应作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3.
受益人是保险理论与实践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法律术语,我国《保险法》对受益人作了初步规定。但是,相对于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的迅猛发展,与受益人相关的理论准备、还是立法司法都显得不足,致使保险理论与保险实践产生一些不协调的问题。本文从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的实践工作出发,尝试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作些探讨,对现行保险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若干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保险法128条增加了对表见代理的规定。即“保险代理人为保险人代为办理保险业务,有超越代理权限行为,投保人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并已订立保险合同的,保险人应当承担保险责任;但是保险人可以依法追究越权的保险代理人的责任”。这一规定,加重了保险公司对代理人越权代理行为的法律贵任,促使保险公司进一步加强对代理人的培训和管理,维护保险市场良好秩序,保护被保险人利益。本文试图对此制度做如下分析,以使新保险法这一制度的实施能够符合保险市场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保险利益原则与意思自治原则的冲突及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利益原则内涵、性质及作用 一、保险利益原则的内涵 依据《保险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保险法指明了保险利益的主体问题,即何人有资格就保险标的向保险人投保。理论界普遍认为,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主体包括对财产享有法律上权利的或对财产负有法律上义务的人以及对财产享有法律上期待利益的人。  相似文献   

6.
一、保险利益原则内涵、性质及作用 1.保险利益原则的内涵。《保险法》第十二条规定,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保险法》指明了保险利益的主体问题,即何人有资格就保险标的向保险人投保。理论界通说认为,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主体包括对财产享有法律上的权利或对财产负有法律上义务的人以及对财产享有法律上期待利益的人。  相似文献   

7.
吴兢 《金卡工程》2010,14(3):203-203
保险利益原则是海上保险法中的基本原则之一。对于海上货物运输中的保险利益,因其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密切相关而具有一些特殊性,使得海上货物保险在适用保险利益原则时产生诸多法律问题,本文对海上保险利益相关问题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周芳 《上海保险》2010,(12):26-28
10月22日,由上海市保险学会、上海市保险发展规划项目研究室、上海市保险学会法律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新《保险法》实施一周年理论研讨会”,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召开。来自法院、仲裁机构、消保委、大专院校和保险行业的专家、学者就新《保险法》实施一年来有关实务问题和法律问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市保险学会秘书长潘涨潮主持会议。上海保监局、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市消保委和上海金融仲裁院有关领导到会并讲话。  相似文献   

9.
周淑芬  赵志强 《中国外资》2010,(24):182-182
在财产保险经营实务中,关于保险标的发生转让后,在保险期限内发生保险事故后的索赔问题,新《保险法》做出了新的、明确的规定。本文结合现行《保险法》,对2010年9月7日《中国保险报》所载文章《保单及时过户,免去后顾之忧(下)》的观点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0.
投资型保险合同不同于传统保险合同,前者涉及保险与委托双重性质法律关系,后者主要由保险法律关系构成。但是,此种差异并不否定投资型保险的保险属性,其“投资”功能实为保险“保障”功能之增益。投资型保险合同在实践中主要涉及以下问题:各方权利义务关系配置、投资账户法律地位与投资资金运作监管、保险交易稳定性与保单效力维持、保单现金价值与投资账户价值归属等。关于各方权利义务关系配置,投资型保险合同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的,根据投资型保险合同项下的保险法律关系和委托法律关系,分别适用《保险法》《民法典》合同编关于委托合同的规范。《保险法》未规定投资型保险投资账户资金归属,此类问题可通过理清投资账户法律地位,制定个性化的投资账户开立方案来解决。对于具有“财产隔离”效果的投资账户,该账户资金虽不同于保险公司的自有资金,但保险公司运用投资账户资金的行为仍应遵循保险资金运用的法律规定。《保险法》对投保人解除权的规定突破了合同拘束力理论,应结合诚实信用原则检视投保人行使“任意”解除权的目的与后果,增设被保险人同意作为投保人解除投资型保险合同的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保险监管在目标、技术以及监管实践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保险偿付能力监管任务艰巨、缺乏完整的保险监管体系等。新《保险法》在保险监管方面增加了一些新的规定,弥补了原《保险法》的不足。必须严格依据新《保险法》,调整监管目标,转变监管思路,优化监管手段,完善我国的保险监管。  相似文献   

12.
良性运行的保险市场需要有一套完善的保险法律制度。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为核心的保险法律制度的分析,指出我国保险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对维护保险合同当事入和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保证保险公司具有最低偿付能力等作了准确、具体的规定,但是在投保人与被保险人的概念、告知义务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并针对现状提出了完善我国现行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信息集锦     
《上海保险》2009,(5):63-64
1.上海启动“机动车辆商业险进平台”工作;2.上海保险业与市公安局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打击保险诈骗犯罪;3.上海市保险学会召开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4.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开展医疗卫生服务试点;5.上海市保险学会举办新《保险法》研讨会  相似文献   

14.
1995年6月30日,我国立法机关通过了集保险合同法与保险业法于一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02年lO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lt;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gt;的决定》,对1995年《保险法》予以修改和增补。本文对其中关于保险监督的修改和补充的规定,尤其是关于保监会在保险监督中的地位和权限方面的新变化作一下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保险监管在目标、技术以及监管实践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保险偿付能力监管任务艰巨、缺乏完整的保险监管体系等。新《保险法》在保险监管方面增加了一些新的规定,弥补了原《保险法》在这方面的不足。监管工作应当严格依据新《保险法》,调整监管目标,转变监管思路,优化监管手段.完善我国的保险监管。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保恨险受益权是对人身保险合同的保险金的给付请求权。指定有受益人时保险受益权归受益人,没有指定受益人时保险受益权归被保险人。一般所称的保险受益权的丧失指受益人因为法定原因而丧失保险受益权。 一、保险受益权丧失的法律规定 对于保险受益权的丧失,《保险法》第65条第二款规定:“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或者伤残的,或者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未遂的,丧失受益权。”我们认为其  相似文献   

17.
孙慧芝 《上海保险》2011,(4):21-22,27
新《保险法》第12条规定: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第13条规定: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经保险人同意承保,保险合同成立。依法成立的保险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投保人或者保险人可以对合同的效力约定附条件或者附期限。  相似文献   

18.
新《保险法》实施后如何保持车险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在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维护和谐的社会氛围离不开保险业的健康发展。继交强险之后,商业机动车辆保险信息全部进入"机动车辆联合信息平台",投保车辆全部通过平台运行。然而,由于受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信息的影响,加之受不良文化的侵蚀,社会道德失范,个人信用滑坡,车险连续几年陷入亏损怪圈。新《保险法》实施后,车险投保理赔发生了很大变化,解决了车辆保险市场存在的很多问题,但如何保持车辆保险的健康发展还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9.
重复保险法规及其不足之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复保险是保险理论与实务中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往我们从理论上分析的较多,而对于指导保险实务的有关保险法律方面谈的较少.今年5月23日我国<保险法修正案草案>正式提交人大审批,在此,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保险法律中关于重复保险的规定,以及这些规定有何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受益权是受益人基保险合同而享有的一种保险金请求权。从性质上讲,属于财产权、请求权和期待权。但是为了防止保险中中道德风险的发生,法律对受益权的产生及行政受益权的条件和程序都作了严格的规定,使其区别于一般的财产请求权。我国《保险法》对受益权的规范从整体上说是合理的,但随着保险实践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立法时没能注意的问题,均急需法律修订时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