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旨在考察中国制成品出口对美国就业正向拉动作用的具体途径。使用OECD STAN按行业和终端用途分类的双边贸易数据库,本文计算了中国对美国制造品出口中来源于美国的中间产品成分,发现中国制成品中的“美国含量”随制成品技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随时间呈递减趋势。2006-2010年,全部制造业出口中“美国含量”平均为1%左右,其中高端制造业的“美国含量”平均为16%。在此基础上,利用美国就业需求矩阵中的就业-产出比率,笔者计算出同期中国出口制成品从美国进口的中间产品为美国创造了171万多个就业岗位。由此可见,中美两国贸易的发展对促进美国的就业具有正面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银行之间资产回报相关性的角度研究系统性风险,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考察了存在“多而不倒”救助时资本要求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且以11个国家(地区)2006-2012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一定条件下“多而不倒”救助是监管者的最优选择,然而当存在这种“事后”最优政策时,资本要求的提高可能会通过影响银行“事前”投资决策的方式扩大银行之间的系统相关性,提高系统性风险隐患。这一效应在金融自由化程度较低的国家表现得更为显著。中国的资本监管改革应注意与金融市场化改革相协调。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内地31个省(市)数据为基础,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的本质及特征为依据,构建了一套区域“双创”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三阶段DEA方法,在控制环境因素的基础上考察了各地区“双创”投入产出转化效率。研究显示,目前各区域“双创”效率发展不均衡,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除个别地区达到1以外,其它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效率缺损。最后,根据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大小,对31个省市的“双创”效率进行四分图归纳,根据归纳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为“双创”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防科技工业治理复杂性提升以及传统治理理论失灵,准确厘清包含军民两大治理主体、公私两大职能部门治理机构间合作网络、关系结构与演化过程,已成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题。基于“元治理”理论思想,以1998-2018年发布的614条政策为研究样本,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不同时期国防科技工业治理网络结构、机构间互动关系、主体角色定位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关系网络是随着国防科技工业政策变迁不断演化的自组织网络,网络结构由“松散”向“耦合”转变、网络核心由“单核”向“多核”转变、治理模式由“碎片化回应”向“协同共治”转变;个体节点在不同时期展现出不同的角色定位,主要表现为协作主导者、牵头主导者、互惠跟随者以及边缘跟随者4个群体,并得出核心机构角色演变规律。最后,从“元治理”视角对国防科技工业异质主体跨部门合作治理关系进行再审视,并提出相应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测算、分析中国经济及各产业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年均增长率、产业结构高度及其合理化程度,再结合其他37个国家的相应数据进行国际比较。本文依据真实经济周期模型推导出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程并构建了测算产业结构高度及其合理化程度的两个指标。本文发现,由三大产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之间的差异和部门间规模巨大的人力资本转移而形成的“结构效益”,能够合理解释中国经济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较高但三大产业部门却处在较低水平甚至负增长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经济事实。本文从数理逻辑和经验研究两个角度验证了“产出增长率效应”和“结构效益”的存在。本文通过国际比较发现,中国经济产业结构高度及其合理化程度大幅落后于多数高收入国家。  相似文献   

6.
共创共享时代和互联网技术应用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以备受社会关注的盛隆“群体老板制”为研究对象,通过扎根理论探究其共创共享管理模式及构成要素,运用组织竞合理论和目标融合理论,解析共创共享模式中要素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提出“以哲学共有为基础,以培养人才为核心”的企业构建理念,阐述以此为基础产生的独特分配机制和运营机制,通过组织和个人目标融合,形成共创共享的个人和组织命运共同体。既能丰富共创共享时代组织管理理论,也能基于中国情境从优秀的组织共创共享管理实践中找出成功的秘诀,以帮助企业应对时代挑战,为管理者提供重要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中等收入陷阱”在本质上是收入与增长非线性相关系,而威廉姆森拐点决定着中国经济发展是否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本文基于空间自相关理论提出空间基尼系数的一个分解框架,并运用威廉姆森“倒U型”理论构建“中等收入陷阱”理论模型。结果表明:中国地区收入差距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更确切地说是S型关系。以平滑转化回归模型测算,中国存在人均GDP为4 18930美元拐点,并于2005年越过拐点,但进入地区差距收敛的“高体制”路径仍有一定差距。因此,中国在政策应对上要进一步通过实施高起点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宏观配套政策,配合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从而成功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8.
企业能力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复杂适应系统。现有研究多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缺乏基于经验数据的深度分析和过程机制解释,且未关注当系统内在联系缺失时是否需要人为力量的介入。本文将结构观与能人观结合起来,采用嵌入式多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能力要素间关系的块模型网络分析,识别其整体架构、区块构成及块间相生相克关系,并构建出生克力的四个关系变量,然后结合该能力要素是否处于主循环中以及是否依赖主体能动性等条件进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研究发现企业能力提升存在“势效应”“围魏救赵”“假手于人”“抽薪止沸”和“和谐制衡”五种路径;领导者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具有“双刃剑”作用,既能助推内在力量薄弱或欠缺的能力要素尽快达成能力提升的效果,同时又潜存着扰乱相关要素之间被克与克他关系平衡的副作用,长期来看会破坏能力系统整体的运行秩序。企业需要根据特定要素与相关要素间内在的关联特征以及主体能动性对联结关系的影响,在生克关系协同利用与必要干预中创造出全局良性循环的效果,确保企业能力得到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9.
不同于既有研究仅强调财政分权和经济绩效分别是“土地财政”产生原因和影响结果,本文在第一代面板单位根IPS检验、Hadri LM检验、Fisher ADF检验和第二代面板单位根Pesaran CIPS检验基础上,使用199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和Pooled OLS方法、FE OLS方法、SYS GMM方法重新考察了“土地财政”的扩张原因和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土地财政”除了受同质性中央财税制度的影响,还受到人力资本、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等异质性地方非制度因素的影响;(2)“土地财政”不是既有研究断定的“绝对攫取”,实质上是一种“名义攫取”,短期内对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具有一定益处。本文发现“土地财政”在扩张原因和影响结果上均被误解了,在“后土地财政时代”,应将“土地财政”的收入视角从“卖地赚钱”转向“以地生财”,政策视角从“资本积累”转向“信用融资”,经营模式从“土地收入”转向“土地基金”,从而有效解决地方财政增长乏力和新型城市化过程的财政收支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美国针对虚拟经济极端膨胀与实体经济弱化提出的“再工业化”为背景,以形象反映产业价值链特征的“微笑曲线”为基础,主要从制造业技术密集度分布格局、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融合度的角度,依据中国“九五”时期、“十五”时期、“十一五”时期重点年份的中美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中美制造业发展程度进行对比分析,以寻求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路径。研究表明,从制造业技术密集度分布格局来看,中国趋于低端,美国制造业趋于高端且结构平衡稳定,但中国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两国差距正逐年缩小;从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融合度来看,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在上下游与服务业的融合都与美国存在一定差距,尤其体现在科技研发方面。  相似文献   

11.
区际生产要素流动的网络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基于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视角,构建了区际要素流动的网络模型.对区域间生产要素、要素的主体、要素的流动以及区域环境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区域间生产要素流动网络是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基于要素价值比较、价值互补和价值创新,由具有自适应性和自主决策能力的要素主体所构成的一个网络状的组织模式;网络随着时间而不断进化,受到内部环境的制约、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者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来演化;提出了网络的微观和宏观特征度量指标.文章采取的网络分析方法既可以用来研究区域内部的生产要素流动,也可以用来研究区域间的流动,还可以在更为广泛的范围来研究全球化的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产业组织片段化分解及全球布局的进一步深化,垂直专业化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东盟作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产能输出及构建自己主导的区域生产网络的重点区域。在综合利用跨境投入产出与国际贸易数据对中国-东盟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进行分行业测度的基础上,运用分行业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东盟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影响因素,发现行业市场结构或市场集中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研发投入与技术投入密集度、产业开放度也是中国-东盟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沈静  陈烈  孙海燕 《经济地理》2004,24(4):494-498
全球化加速发展,对区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引起了湛江市周边区域环境发生着变化,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崛起、“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的建设、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文章以此为背景,分析了湛江市的区域地位(包括区位条件、区域优势和区域地位),对湛江市域发展战略进行了思考,提出战略目标和重点,主要在培育产业集群、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建立区域协调机制以及实施点轴带动的不平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economic integration acts as a viable instrument of protection for individual countries, when benefits of discriminatory protectionist policies like the multifiber arrangement are withdrawn. Using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statistics for 1995–2013 and applying an extended version of the augmented gravity model, we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of a trade bloc like the South Asian Free Trade Area unambiguously promotes member countries' exports of textile and clothing at both intra‐bloc and extra‐bloc levels. The expansion of south‐south trade is facilitated by the growing intraregional trade in intermediate goods. The creation of a regional value chain can shield the smaller countries in the context of enhanced global competition. (JEL F14, F15, F13)  相似文献   

15.
Web2.0环境下,众多网络平台注重用户参与、交流互动与开放共享,为生产者、消费者等多主体协同参与价值共创提供了条件。为了深入探究网络外部性效应对Web 2.0价值共创模式的影响,研究构建了考虑网络效应的网络平台双边用户参与价值共创的理论模型,模型均衡解表明,消费者参与Web2.0网络平台进行价值共创会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价值,提升消费者满意度,提高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认知价值,进而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价值共创,而消费者数量的增加会进一步提高该服务的价值,并吸引更多商户参与,由此产生正向网络外部性效应。建立了分析消费者剩余的经济模型,剖析了Web2.0环境下消费者无法参与价值分配却仍愿意参与价值共创的内在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张颖南  姜振寰 《技术经济》2009,28(9):109-114
本文从价值链网络结构入手,运用协同的役使原理与合作的价值创造模型,对军工企业军民价值链网络中的协同关系与合作效用进行研究。并以某军工企业的军民价值链网络为例,分析了其价值链网络中的协同与合作特性,认为军工企业应通过军民一体化价值链网络来实现军民品研发生产过程的协同与合作。  相似文献   

17.
将GVC因素引入企业价值创造体系中,基于效率视角揭示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机理,以及GVC对该影响的调节机理,构建机理框架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基于效率视角,选择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创造影响的评价方法并构建相应测度模型。基于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测度各无形资产要素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强度,以及GVC对无形资产影响的调节作用。最后,提出GVC下提升中国企业价值创造效率的策略建议。结果发现:品牌资产、知识产权、技术创新、产品功能和人力资源质量对企业价值创造均具有正向影响,而人力资源数量和有形资产则具有负向影响;GVC因素对企业价值创造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强度不大;GVC对无形资本对企业价值创造效率的影响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通过嵌入GVC、重视企业品牌建设、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积累、提升企业人力资源质量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企业价值创造效率。  相似文献   

18.
周青  许倩 《技术经济》2017,36(10):24-30
基于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等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研究了价值创造视角下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模式,通过多案例比较修正和完善了价值创造视角下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理论模型。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模式包括确立价值主张、构建价值网络、进行价值创造和实现价值分配四个基本环节。行业发展和客户需求等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价值主张定位;价值网络促进创新资源的高效集聚;价值创造通过价值网络得以实现并决定整个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绩效;价值分配可确保参与主体获得合理的回报。  相似文献   

19.
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有共同的基本特征,但由于其产生的时代背景、目标、内容、性质、运作模式等方面的差异,使它们各具特色。通过两大区域经济组织的比较分析,借鉴NAFTA的成功经验,促进CAFTA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吴中超 《技术经济》2020,39(4):120-131
本文基于创新网络结构视角,利用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份(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因数据缺失略去)的统计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探讨了创新网络结构因素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了创新环境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网络开放性和网络密度均与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关系,网络规模和网络结构洞的影响效应不明显。创新环境因素对创新绩效具有重要影响,信息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特征等因素对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政府支持力度与研发投入强度相关假设没有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