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峰  熊红丽 《企业导报》2012,(8):240-241
中国传统建筑及建筑装饰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表现了传统的文化内涵,封建的礼制、伦理道德、理想追求等等。大门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这种文化自然表现得更为显著和更加集中。本文主要是以"门"为代表来把这种建筑文化展示在人们面前,小中见大,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传统建筑艺术与中华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世界文化色彩缤纷,中国传统文化是其重要的一支.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更好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于当今世界中的地位、 作用及前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世界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不容忽视;中国传统文化于世界中的作用如鼎之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一边光明.  相似文献   

3.
中国建筑传统可谓源远流长,在形成的过程中,发展了自己一套独特的空间观念,灰空间的运用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传统建筑通过院落,回廊报厦等各种类型的灰空间,创造出了自己的精髓时空观一序列空间,移步换景,可见灰空间是中国古典建筑最为精髓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谈一谈对灰空间时空精神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9,(34):180-183
仿古建筑主要指的是通过传统或现代建筑材料,在符合传统文化特征的前提下对古建筑形式予以再创造。而苏式风格的仿古建筑不仅能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还能促进现代建筑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以南阳月季园的古典建筑为例,详细介绍苏式古典建筑的施工工艺流程,希望对今后古建筑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莹 《民营科技》2012,(1):84+132
在旅游翻译中,对文化信息处理的方式直接影响翻译的效果,针对汉俄旅游翻译中文化信息的处理提出了"以中国文化为取向,对受众负责"的两点原则和四点翻译技巧,包括:增补法、释义法、改写法和替换法,旨在不破坏原句意思的情况下,对导游词中涉及的文化信息做一些变化处理,使受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接受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6.
王华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6):152+147-152,147
与传统修辞学不同,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研究汉语辞格,有利于揭示人们在修辞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社会心理和文化意识,从而指导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各种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7.
裘丽伟  陈丽 《价值工程》2011,30(9):132-132
中国人自古以来过着修身养性的生活,人们依赖自然,亲和自然。中国传统建筑主张"天人合一"。基于与自然高度协同的中国文化精神,热爱自然、尊重自然,镶嵌在自然中,仿佛是大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这不仅在中国各建筑类型中有明显的反映,在与自然高度协同的观念在园林中更有突出的表现。这种朴素的哲学思想影响着中国古典建筑室内外空间塑造。本文仅从古建筑的空间处理和建筑的造型两个方面分析一下中国传统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理解和思维方式,这一点也充分体现在我们的住宅与庭院设计当中.如何恰当的运用传统造园手法,创造性地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是现代设计中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在造园中的实际运用,旨在探讨在当代住宅景观规划设计中应当如何延续和深化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经济的纽带,传统文化是现代经济的土壤,更好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企业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8月18日,由《新领军》杂志社主办的新领军俱乐部会员传统文化之旅正式拉开序幕。此次文化之旅的第一站选择了中国最全、规格最高的私密玉展馆之一的神玉艺术馆和世界最大小吃店的万丰小吃博物馆。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积淀,使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文化系统,这套文化系统和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同时出现也不是相互包含的关系,而是一种并行发展,相互融合的关系。传统文化比马克思主义更早形成,马克思主义则渗透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去,本文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从而为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做一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建筑文化的创新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建筑必须在继承中创新,向现代化形式发展,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这种发展既不是"传统"的现代翻版,也不是割断历史的横向移植,而是要站在现代社会文化的角度,去审视传统,使传统建筑中富有生命力的精华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同时,它还要借鉴域外建筑的成功经验,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联系中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来.  相似文献   

12.
慕云舒 《价值工程》2012,31(3):51-53
四合院反映着北京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化民俗,同时也反映出中国传统社会和中国民居建筑的特性,本文从四合院的历史性发展阶段,空间构成特性等相关研究,对这一传统居住形态进行考察与归纳分析,对中国北京四合院建筑的特点、差异及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朱新雨  刘会丽 《价值工程》2010,29(18):137-137
岭南文化的兼容性、务实性、世俗性使得岭南建筑和园林既保留古制,又融汇中西,同时岭南建筑也处于不断的演化和吸收改进中。充满强劲的生命力。在建筑形式,材料,构造和装饰上也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着重从岭南民居的布局、空间、和建构三个方面浅析岭南传统建筑和园林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华商文化应是一种弘扬传统华商文化之精髓、吸纳全世界文化之优点、创新、融合、发展中的文化集合体。华商文化应当是中国品牌的灵魂,而中国品牌应当是华商文化的主要载体。在华商文化国际化与中国品牌国际化的进程中,华商文化是神,中国品牌是形,按自然界的规律,只有神形合一,神形相谐,二者才能实现较好的发展,也才能实现最终的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周会科  谭良斌 《价值工程》2012,31(20):55-56
中国传统建筑中窗棂的运用,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装饰木作的主要内容。窗棂纹样以其精美的图案、玲珑剔透的造型成为传统建筑中最为有力装饰件之一。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窗棂纹样的研究,并结合对当代优秀中国风建筑的分析,以使当代人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传统建筑中的窗棂纹样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邓小林 《价值工程》2014,(30):286-287
网络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阅读知识,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通过网络阅读人数在逐年递增,而传统的阅读方式却在逐渐淡化,传统阅读方式的改变使文学作品被单纯的消费为快餐文化,违背了文学作品的精神愉悦和心灵冲击的文化价值,因此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网络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让人们感受经典阅读,实现汉语言文学的文化价值是当前汉语言工作者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无锡地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西合璧"建筑是一批工法精细,气质独特的建筑.这些建筑不仅延续了无锡地区传统建筑文化的地域特征,而且初步形成了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重叠的基本方法,通过对上世纪初"中西合璧"建筑的解剖和分析,有助于我们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处理好吸收外来优秀建筑文化和保护地域传统建筑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审美特征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立  齐冠宏 《价值工程》2010,29(11):242-243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别特别是在思想方式上的差异,造成了中西古典园林艺术在审美特征上的不同。本文采用对比方法,通过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的相比,从中找出了各自具有的鲜明艺术特征及其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牯岭是近代中西文化在庐山交融的杰作,它所拥有的十八个国家建筑风格的近千栋别墅,与庐山秀美的风光及中国传统文化和谐地融为一体,成为庐山近代文化的独特标志。本文以中西文化在庐山的交流与融合为研究背景,通过还原近代牯岭的发展与变迁,意在更好地保护和促进现代牯岭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灿  唐馥芸 《价值工程》2011,30(1):77-77
以万科第五园为例,从该项目的背景入手,其在建筑设计、园林景观、处理新旧建筑等方面如何演绎中国传统元素进行分析,从而为探索现代人居的中国传统思想模式,如何体现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精髓和内涵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