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惠性企业环境下知识转化的经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转化是知识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实现知识资本价值功能的主要方式。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兴起,互惠性企业文化建设日益得到加强。在互惠性的企业环境下,知识转化的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知识转化的经验性研究可以有效地揭示互惠性环境下知识转化的微观机理,为我国企业加强互惠性文化建设、并提高互惠性企业环境下的知识转化效率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互惠性、组织学习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行为经济学的一种重要理论假设,互惠性行为已逐渐融入现代企业的管理机制之中.作为一种前沿性的管理文化,组织学习已逐渐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一种关键性的动力机制.互惠性行为对包括组织学习在内的前沿性管理思想存在着天然的激励功能,从而显著地改进了企业的运作绩效.经验性的研究揭示了基于组织学习中介的互惠性行为的微观经济效应,为我国企业在互惠性环境下进一步强化组织学习、进而超越式地改进企业的运作绩效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在互惠性环境下,组织学习的发现能力、发明能力、选择能力、执行能力、知识获取能力与知识输出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激励,并显著地改进了企业的运营绩效;同时,互惠性环境对组织学习的推广能力、反思能力与数据库能力没有产生有效的激励,因而在企业运营绩效的改进上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互惠性偏好是行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思想,认为在现代经济中经济个体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利他动机,传统的"经济人"假设已不能够合理地分析现实的经济行为。目前,互惠性偏好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存在着显著的经济学效应。研究发现:互惠性动机对互惠性行为存在着正向的促进功能,雇主互惠性动机与互惠性行为对内部营销效率的改进与员工忠诚度的提高存在着显著的促进功能,内部营销效率的改进有效地促进了员工忠诚度的提高,内部营销效率的改进和员工忠诚度的提高直接改善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效率。互惠性偏好传导效应的实证检验可以为企业加强互惠性文化建设,从而提高企业的运作绩效提供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互惠性偏好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经济学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并在管理学界成为企业文化培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互惠性文化战略通过对内部营销的促进和员工忠诚度的培育,最终,增强了旅游企业的核心能力.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经验性的研究验证了我国旅游企业互惠性文化战略的经济效应,揭示了互惠性管理策略的微观传导机理,从而为我国旅游企业进一步实施和改进互惠性管理策略、进而提高我国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组织隐性知识转移的演化博弈——基于互惠性企业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转移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隐性知识转移是提高组织知识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互惠性企业环境为隐性知识转移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从而克服了隐性知识转移过程中的诸多障碍。互惠性偏好环境下个体间隐性知识的转移效率要显著高于理性经济环境下的知识转移效率,改善了知识转移主体的利益支付,同时也为互惠性企业环境下组织隐性知识转移的演化博弈分析创造了条件。演化博弈分析的结果显示,在一定的外部机制的激励下,组织隐性知识转移主体的总体存在着向互惠型知识转移主体演化的倾向,从而使互惠型个体间隐性知识转移进入主导性的稳定状态,最终提高了组织隐性知识转移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知识型企业的管理特征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知识型企业应具有的基本管理特征。在考察国内外一些著名知识型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知识型企业管理具有下列特征:知识型企业管理的核心是知识管理;重视并建立企业内疗知识网络;建立强大的外部知识网络,网络型的企业组织结构,以知识资本开发和管理为核心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设立企业知识主管;培育“学习,合作,创新,共享”型的企业文化;制定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知识并购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动态能力理论为基础,阐述了知识型组织并购的动因,并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来分析并购后知识进化的利益机制,发现通过并购可使核心知识进化的优势。认为知识并购的动因就是希望通过促进组织核心知识进化以提升动态能力;核心知识承载成员是知识并购的推动者也是主要受益者。  相似文献   

8.
组织公平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潜在性要求,是行为经济理论在管理领域的深化。知识资本是现代企业的主体资本,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的源泉。组织公平与知识资本开发存在着高度的内在一致性。组织公平环境下的知识资本开发具有更大的成效,进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成长。基于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的样本数据,经验性的研究揭示了组织公平效应的微观机理,从而为我国企业加强知识资本的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提供现实性的理论借鉴。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公平环境下的知识资本开发显现出显著的成效,并显著地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成长,但在局部激励路径上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9.
SECI模型框架下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成长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转化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重要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知识管理的成败。SECI模型是知识转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构建了知识转化研究的权威性理论平台。根据我国企业知识转化与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现实性经验,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经验性的分析揭示了我国企业知识转化在核心竞争力成长路径上微观激励性功能,从而为我国企业广泛地开展知识管理战略、大力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过程中,知识外显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知识社会化与知识内隐化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知识组合化的功能最弱,有待进一步开发与拓展;同时,技术能力的成长效应最为显著,管理能力次之,而市场能力的成长效应最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分析了知识型企业及其隐性知识管理,提出知识型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主要策略,即企业知识文化的创建、营造"非正式学习环境"、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隐性知识转化策略、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隐性知识的保持和创新策略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分析了知识型企业及其隐性知识管理,提出知识型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主要策略,即企业知识文化的创建、营造“非正式学习环境”、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隐性知识转化策略、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隐性知识的保持和创新策略等。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企业知识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分析了网络环境企业核心能力的特征,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所拥有的独特的知识资源。组织学习可将企业内外部知识激活、整合并产生新的知识,提高企业应对环境变化不确定性的能力,使企业获得并维持长久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知识型员工有效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平  张本祯 《经济纵横》2006,(10):46-48
企业间的竞争更多的表现为核心能力的竞争,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源泉是由知识型员工的知识和能力以及组织资本所构成的智力资本。知识型员工是企业中重要而特殊的群体,有着独特的心理需求、精神需求及职业特征,对他们的激励要从自身特点出发,针对其激励需求,设计系统科学的激励机制,采取合理有效的激励策略,从而使知识型员工的生产率达到最大、企业的核心能力达到最强,最终把企业潜在的竞争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我国加入WTO之后,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并把核心竞争力转化为竞争优势,就成为企业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本文首先对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特征以及如何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了阐述,然后提出:为顾客创造价值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着眼点;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建设企业文化;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强化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形成学习型组织;创新是使核心竞争力得以维持的内在要求和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5.
知识型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知识创造实体,它具有学习、创造、转移、应用和管理知识的能力。其核心能力包括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两个方面,组织能力同“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有紧密联系。结合社会资本理论,认为良好的社会资本有利于知识型企业不断提高整合技能、资源和管理机制的组织能力,组织能力又进一步影响社会资本的获取和积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社会资本的组织能力构建方式。  相似文献   

16.
学习、创新与核心能力:机制和路径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学习和创新是影响核心能力的重要因素,而核心能力又是组织获取竞争优势提升绩效的基础,但国内外学术界尚未对学习、创新、核心能力与绩效之间的相互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基于战略的资源基础观,整合学习理论、创新理论与核心能力理论,首先构建了一个新的理论模型,再以华南地区202家企业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其学术贡献在于明确了学习并不是企业绩效提升的直接影响因素,学习也不能直接带来企业的核心能力,学习导向必须通过创新才能提高核心能力,并进而提升绩效;创新并非直接提升组织绩效,而是有一个培育核心能力的中间过程;在中国的管理环境下,不同产业的企业其创新对核心能力有不同的影响,即创新并不必然转化为核心能力。实践意义在于为企业正确理解和运用学习、创新来构建核心能力及提升组织绩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基于企业基础资源观和组织学习理论,从知识型员工个人和组织社会网络两个方面构建知识型员工双重社会网络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分析知识共享、组织学习及资源整合在员工双重社会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机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知识型员工双重社会网络对科技型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有3条,资源获取与整合、知识共享与学习及员工动态创新能力分别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在不同类型组织文化环境中,知识型员工双重社会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特征、作用重点以及作用机制存在显著差异,内部整合维度主要通过知识共享和组织学习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外部适应维度主要通过隐性知识传播和资源整合影响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8.
文化环境对区域创新系统的作用:理论与实证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捷 《技术经济》2011,30(6):35-38,45
从制度的视角探讨了区域文化环境的概念和基本组成,分析了区域文化环境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根植性的促进和培育作用;基于现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从促进交互式学习、推进合作创新、加强知识交流、强化非交易性的相互依赖等方面,对文化环境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梳理。  相似文献   

19.
互惠性偏好是行为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对传统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提出了现实性的挑战。借助于激励理论中的委托--代理模型,通过互惠性假设下与"经济人"假设下的博弈均衡解的对比分析可知,新古典体系中的最优契约均衡存在着帕累托改进的可能。互惠性行为下的经济收益可以大于自利性行为下的经济收益,经济个体可以通过经济行为的调整与分配机制的变更来获取更大的利益,并促进组织利益、群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扩张。研究表明,长期在经济理论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人"假设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实践性日渐衰退,包括"互惠性"假设在内的非理性假设存在着较高的现实意义。互惠性理论的提出不仅动摇了传统经济理论的基础,也促进了管理理论与管理行为的变革。互惠性理论从一个侧面为行为经济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巩固了行为经济学在现代经济理论中的卓越性地位。  相似文献   

20.
基于演化博弈的和谐社会构建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主导性地位决定了经济和谐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正统经济理论与和谐社会的本质内容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因而不能够为和谐社会的存在性构建起科学的理论体系,而行为经济学为和谐社会的实现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依据。互惠性偏好是行为经济学的基础性假设之一,基于互惠性偏好的个体行为博弈可以改善博弈双方的经济利益,从而为演化博弈环境下群体经济行为从自利型向互惠型的演化创造了条件,最终为经济学视角下和谐社会微观经济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