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企业策略性捐赠行为研究:慈善投入的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策略性慈善捐赠能兼容企业和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它将企业的捐赠引向既有利于其商业利益又服务于受益组织或个人的慈善行为。波特以来的学者研究的重点集中于企业如何通过慈善捐赠项目获得收益这一问题,而本文在分析了影响企业“慈善投入”的各种因素后,对企业如何选择最优化的慈善捐赠行为作了深入研究,进而得出了企业慈善捐赠行为选择的相关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战略慈善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以2009-2015年财产保险公司为样本,对企业慈善捐赠影响财务绩效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并验证了个人客户特征和个人客户产品多元化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当企业的目标市场更偏向个人客户时,慈善捐赠对财务绩效的积极作用越大;当企业的个人产品多元化程度越高时,慈善捐赠对财务绩效的积极作用越大。该结论对于险企履行社会责任与拓宽战略慈善理论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会计师》2016,(12)
利用117家A股上市公司在2011~2013年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慈善捐助行为对经营业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慈善捐赠对企业经营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上市公司慈善捐赠活动会增加企业经营绩效,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并成为企业间相互竞争的一种方式。企业应把慈善捐赠行为融入长期发展战略中,并将企业的慈善捐助行为转化为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某市2019—2020年个人所得税纳税人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公益慈善捐赠个人所得税优惠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公益慈善捐赠个人所得税优惠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公益慈善捐赠个人所得税优惠与共同富裕之间不存在非线性关系;公益慈善捐赠个人所得税优惠后纳税人最高边际税率下降的样本中,公益慈善捐赠个人所得税优惠对共同富裕仍具有积极显著的影响;公益慈善捐赠个人所得税优惠对共同富裕的积极促进作用在低收入样本中更为显著。因此,充分发挥公益慈善捐赠个人所得税优惠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可适度加大公益慈善捐赠个人所得税优惠力度,进一步释放个人捐赠潜力,提升个人捐赠意愿。  相似文献   

5.
公益捐赠是在政府和市场发挥作庸的基础上对资源进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而通过一定比例的免税优惠制度鼓励公益捐赠行为,已成为国际通行惯例。近年来,我国的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发展较快,社会慈善大环境、公众的捐赠热情、慈善组织的建立完善等都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局面。特别是汶川地震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认真落实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相似文献   

6.
海外乡亲的慈善捐赠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行为。根据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社会行为理论,海外乡亲慈善捐赠的行为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目的理性捐赠行为、价值理性捐赠行为、传统捐赠行为、情感捐赠行为。海外乡亲捐赠行为的意向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海外乡亲慈善捐赠行为的每一种类型所起的作用并不一样,但在总体上呈现出由感性捐赠向理性捐赠嬗变的趋势。海外乡亲在不同时期运用了不同的慈善策略,从感性捐赠到注重理性捐赠的"科学慈善",从注重慈善回报的战备性捐赠到注重效率的慈善投资,是海外乡亲在不同时期慈善策略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比较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因灾难频发,慈善责任成为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主要方式。慈善责任集中表现为慈善平台和慈善捐赠,慈善捐赠中包括物资捐赠和服务捐赠,物质捐赠中的捐款多用于赈灾,扶贫、教育事业等方面。由于我国有关捐赠的法律不完善,慈善捐赠缺乏规范管理,商业银行慈善责任激励机制尚未完善,因此慈善责任力度偏弱,信息披露不充分。对此本文提出了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微观数据,研究我国捐赠税前扣除对个人慈善捐赠行为的集约边际和广延边际影响。研究发现,个人所得税优惠对个人慈善捐赠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慈善捐赠的集约边际和广延边际税收价格弹性分别为-2.21和-4.36。研究还发现,税收激励对个人捐赠的促进作用在慈善组织发育程度高的地区更加明显,受教育程度低、男性、体制外工作的个人捐赠行为对税收激励更为敏感,并且税收激励对不同人群捐赠行为影响的差异主要反映在集约边际上。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运用税收政策推动以“人人慈善”为内核的现代慈善事业发展,发挥第三次分配的有益补充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慈善捐赠是一个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明星"企业作为社会精英和社会标杆,社会大众对其慈善捐赠表现寄予更高的期待,因此,"明星"企业无论出于主动意识还是被动压力,在慈善捐赠方面可能表现得更为慷慨,具有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2010~2013年年报中的慈善捐赠数据和财务数据,以及社会媒介中各种企业排行榜数据,实证考察了"明星"企业在慈善捐赠中的示范效应,实证研究发现,"明星"企业在慈善捐赠方面确实表现得更为慷慨。进一步分析发现,国有性质的"明星"企业比民营性质的"明星"企业在慈善捐赠时更为慷慨。以上结果表明,"明星"企业确实不负众望,在慈善捐赠方面具有显著的社会示范效应,而且国有"明星"企业的这种示范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妥当定位公司慈善捐赠中董事的行为规则,是解决公司慈善捐赠活动中各种利益冲突的关键.客观上公司慈善捐赠会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但董事决策公司慈善捐赠的行为目标却应该与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职责相一致,即促进公司利益最大化.公司慈善捐赠中董事需对公司承担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以公司利益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竭力通过捐赠促进公司长期与短期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社会资本理论,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信任、互惠规范、公民参与网络为特征的社会资本理论与慈善事业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性,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当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的不足,发掘与重构慈善事业发展中的社会资本以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Public trust and confidence in charities is essential for the achievement of their missions. However, recent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rust in UK charities has been damaged, potentially affecting charities' and the charity sector's sustain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This paper constructs accountability as an important means of developing, maintaining and restoring trust in charities. Through a series of interviews with charity managers, it investigates the public and private mechanisms used in discharging accountability to, and building trust with, charities' main stakeholder groups. The paper identifies the use of a wide range of mechanisms, often highly tailored to particular stakeholders' perceived information needs, which are seen as critical in this process. It is argued that the use and interplay of these can create a ‘virtuous circle’ of accountability and trust, where each reinforces the other. It is argued that where this is achieved, trust in individual charities, and the sector as a whole, can be enhanced.  相似文献   

13.
居民慈善认知水平的高低反映一个国家的慈善发展水平。本文以辽宁省14个市的居民慈善认知现状调查为例,通过了解居民对慈善行为内容的认知、对慈善作用的认知状况,分析慈善认知对居民具体慈善行为的影响,进而有针对性提出提高居民慈善认知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典型的非营利组织,地方慈善会在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开展相关领域研究对我国非营利组织与慈善事业的发展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筹款行动组织方佳木斯市慈善总会为例,以实际调研信息为基础,通过与非营利组织相关理论的结合,指出地方慈善会受制于现阶段体制机制,在外部监管与内部治理方面仍存在问题,并给出了相关对策。地方政府与慈善总会唯有通力协作,方能突破现有局限。  相似文献   

15.
Charities rely on public trust to exist. However, that trust has diminished, with a perceived lack of accountability seen as a key reason. This study draws on case studies of two New Zealand charities to examine their performance accountability reporting practices and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trust. The findings surface the day‐to‐day agency of charity actors in shifting performance accountability practices towards modes of disclosure that are relevant and accessible to the public.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by extending understandings of how charities produce accountability information that can enhance public trust and, thus, support their mission achievement.  相似文献   

16.
摘要:现阶段,我国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公平感缺失,在人均收入很低背景下迅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所有这些都在表达慈善需求的极其迫切。然而由于慈善供求总量难以准确计量,本课题组在2009—2011年间,对我国34家省会电视台的网站进行了慈善需求报道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仅仅地方电视台报道的慈善需求有据可查的就有将近1.3万条,而这只占到所调研电视台实际接收慈善需求总量的3.1%,96.8%的慈善需求报道信息没能得到满足。该调研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慈善供求的严重失衡。本文依据供求平衡理论,在分析我国现有慈善供需失衡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当前现状的“哑铃式”慈善供给模式、“下传上达”式慈善需求表达机制以及建立慈善供求交流渠道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The increasing number and influence of charities in the economy, evidence of mismanagement and the need for information for policymaking are all reasons for establishing charity regulators. Public interest and public choice theories explain charity regulation which aims to increase public trust and confidence in charities (and thus increase voluntarism and philanthropy) and to limit tax benefits to specific organisations and donors. Nevertheless, regulation is resource intensive, and growing pressure on government budgets requires efficiencies to be found. This study proposes regulation differentiated according to charities' main resource providers, to reduce costs and focus regulatory effort, and provides a feasible segmentation.  相似文献   

18.
"BMW深信企业社会责任决不仅仅是捐赠、公益和简单的慈善事业,更是企业发展、创新和增长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摘自《BMW中国企业社会贡献2007年度报告》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慈善组织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发展的载体。当前我国慈善组织依据不同方式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类型慈善组织之间存在着互助协作一面,也存在着不和谐的一面。慈善组织间不和谐原因在于募捐不规范、组织间缺乏沟通及“大慈善”意识的缺乏,为此需要改进募捐办法、加强组织间沟通、树立“大慈善”意识、发挥政府管理部门“裁判”作用,来解决慈善组织间不和谐状况,促进慈善组织和慈善事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