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全球化的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问题促使低碳经济转型成为重要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低碳经济转型的研究成果从概念解析、转型意义、情景分析及对策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与评价,进而指出了低碳经济转型研究的进一步方向.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以河北省某县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嵘  徐征  李悦 《经济论坛》2010,(5):37-41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下产生的新型的发展方式,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必然趋势。它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大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本文将主要从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主要指标的解释和实证研究几个方面,对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以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发展模式,涉及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内容。它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大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以维护生态平衡。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文章从低碳经济的内涵以及国际发展趋势的角度出发,运用AHP法构建了低碳经济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具体评价指标建议。  相似文献   

4.
经济崛起与生态脆弱之间的矛盾为低碳经济时代的变革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该文通过对低碳经济和低碳生产转型内涵的定位与分析,考察目前我国工业企业碳排放现状及现实困境,指明了工业企业低碳生产转型的未来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化石能源的日渐枯竭,人类社会以低碳经济发展为背景的第三次能源转型即将到来。以辽宁为代表的老工业基地目前仍处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即重化工业结束以前的碳排放强度上升时期,要实现预定的碳排放量目标困难重重。从长期发展看,仅仅靠改变能源消费模式、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是不够的,还需转变当前的能源消费模式,发展新能源产业,以此解除化石能源对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文明建设的制约,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05-2022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将研究视角聚焦于以减污降碳为目标的可再生能源政策,运用Super-SBM模型和GML指数测度各省(市、自治区)工业低碳转型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动态面板经济增长模型考察可再生能源政策对工业低碳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可再生能源政策具有地区性和阶段性特征,其能够促进工业低碳转型,但也可能带来技术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可再生能源政策对环保意识较强、环境规制较弱和污染程度较低的地区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分地区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可再生能源政策更能促进东北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工业低碳转型,且在东北地区主要体现为技术效率,而东中西部地区体现为技术进步。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实施的现实状况,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低碳转型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经济的发展过度依赖于煤炭资源,对山东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桎梏,无论从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能源消费结构还是目前的环境污染状况来看,都迫切要求山东省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型,迫切要求走低碳发展之路。文章分析了山东省煤炭产业低碳发展存在的能源结构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合理、粗放型发展模式未从根本上转变等问题,以及在低碳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从煤炭生产的低碳转型、煤炭利用的低碳转型、煤炭技术的低碳转型、煤炭业务的低碳转型等方面提出了山东省煤炭产业低碳转型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本文从低碳经济视角出发,在分析广东工业能源消耗概况的基础上,初探降低广东工业能源强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破坏,导致气候变暖等灾害,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而低碳经济能够实现生产和生活绿色化,降低碳排放,化解全球生态危机。通过采用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中国低碳经济的内在机制,得出低碳经济能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推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机理,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制度和能源技术创新、达到低碳减排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坚持尊重自然规律、发展绿色节能经济、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是低碳经济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能源消耗、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低碳经济实现的关键在于低碳生产,低碳发展的重点应放在产业部门。因此,发展低碳产业,构建低碳产业体系是推进低碳经济、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环节。文章从工业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低碳产业链和促进低碳产业集群等方面构建了低碳产业体系,并从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体系、制订低碳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市场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和法律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魁奈提出"纯产品"学说以来,经济学家对剩余认识的分歧一直难以弥合,这是由他们对剩余研究的目的决定的,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研究剩余的来源或源泉都是为了给剩余的归属即剩余的占有找到更"合理"的出路,与剩余的真正来源无关.由他们所戴的理论有色眼镜所决定,经济学家把剩余的来源分为劳动说、创新说、不确定性说和监督说.劳动说体现的是社会公平正义,创新说注重的是激励,不确定性说强调了企业家的责任,监督说意在减少偷懒.只要我们不怀任何偏见,这些不同的学说就会为解决目前的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矛盾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地区差异对居民消费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远  王选选 《生产力研究》2002,(2):103-104,107
本文利用总体多样性分解方法和对应分析方法 ,定量测定与分析了地区差异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的程度。为我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计划、缩小地区差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共词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发表于2001—2013年的国外新兴产业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利用知识网络图可视化展示该领域的知识结构和研究热点,并分析未来研究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国外新兴产业研究领域的知识网络内含新兴技术、创新、创业、新兴市场、新兴经济、发展与演化、技术路线7个子网;"创业"子网覆盖的知识点最多,是最重要的研究主题;新兴技术、创新、创业、新兴市场和新兴经济等知识点既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知识网络的信息连通点。分阶段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该研究领域的知识网络结构变化幅度较大,发展与演化、制度、知识、公共政策、信息技术与管理、研发、学习等是近期研究的核心知识点,创业、发展与演化、新兴市场可能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首先论述了技术创意可行性论证的必要性、可行性影响因素及论证的基本流程;然后在对有效技术创新识别认定标准及方法简要分析的基础上,以“成本-效益”为视角,利用决策树法构建有效技术创新识别的认定模型,该模型利用决策树法的逆序归纳进行信息分析,计算出不同行动的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差值,根据该差值与企业利润期望值的符合程度识别认定有效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5.
平衡计分卡是先进的企业业绩评价系统和战略管理系统。由于平衡计分卡设计和应用的特殊性,对它存在着若干认识误区,对此进行了剖析。阐明了在设计和应用平衡计分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事项会计信息系统构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基于会计循环的会计信息系统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本文借助事项会计理论和事件驱动模型构建事项会计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7.
坚持科学发展观是保证县域经济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至关重要指导思想。文章构建了一个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安徽省县域经济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安徽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企业品牌的脆弱性及其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脆弱性是衡量其抵御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干扰能力的一种度,它表现为品牌的易逝性和品牌声誉的难以挽回性.影响品牌脆弱性的因素可能来自于品牌自身、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等各个方面.在对品牌脆弱性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可以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自身品牌的脆弱性,增强其抗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温州模式演化与发展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温州经济增长速度在浙江相对地位的下降、温州民间资本在全国各地房地产市场上的“攻城略地”、各地纷纷兴起的温州商城及浙江大学史晋川教授“温州模式将要在25—30年后消失”的大胆预言,使温州模式和温州经济发展再次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报刊上有关“温州的衰退已成为继‘苏南模式’终结之后区域民营经济的研究热点”,“温州经济却步”,  相似文献   

20.
以制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国际企业战略联盟的内部合法性与外部合法性问题。通过对战略联盟内部合法性、外部合法性概念、作用的阐述,构建了一个整合框架,进而分析了企业特征、环境特征对企业获取合法性的影响,进一步拓展了基于制度理论的战略联盟研究,为国际企业的跨区域扩张,尤其是为新兴经济国家或转型经济国家的市场整合提供了新的解释与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