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2 毫秒
1.
介绍了退耕还林工程在加强生态建设、改变农民传统落后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加速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拓展林业空间、增加森林碳汇等方面作出的贡献。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全部成林后将使占国土面积82%的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3个多百分点。讨论了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面临的复杂形势,认为工程巩固存在较大隐患,提出了努力做好新时期退耕还林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截至2005年底,国家累计安排退耕还林900万hm2,荒山荒地造林1400万hm2,中央财政已投入1030亿元。退耕还林工程涉及全国1870个县、3200万农户、1.23亿农民。调研表明,退耕还林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为进一步发挥工程已逐渐显现的生态功能,切实解决退耕农户生计,应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调整政策,区别对待,分别实行继续补助、延长年限、不再补助、产业扶持等政策,建立促进区域发展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一、充分认识林业计财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过去的一年,是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起步之年.各级林业计划财务部门紧紧围绕国家林业局关于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总体部署,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各项工作成效显著:继续保持了林业投入规模的高位运行.中央级林业投入达到557亿元:<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复并正式印发,工程总投资99.84亿元:为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国家再延长一个补助周期继续向退耕农户安排补助资金,同时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中央财政为此将新增投入2 066亿元;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国家补助标准得到提高:会同9个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了建国以来第一部<林业产业政策要点>,体现了林业产业发展的内涵和目标、发展方式、管理新机制和扶持政策等方面的重大突破:修改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将原办法中中央财政只对有林地实施补偿扩大到对所有林业用地,从而将1.8亿亩非有林地纳入了补偿范围,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安排15.78亿元(每亩1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经费,用于先行开展林改的14个省(区)的林改工作:首次争取5 000万元林业救灾财政资金,用于解决林业部门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林业外资外贸、国际森林资源互利合作、林业统计信息工作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在湖南隆回县联合召开的全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现场会上获悉,截至2008年底,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共完成退耕地造林1.39亿亩、荒山荒地造林2.37亿亩、封山育林2700万亩,累计造林4.03亿亩,中央投入达1961亿元。  相似文献   

5.
《农民科技培训》2012,(11):41-42
十六大以来,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经历了资金增加、内容丰富、范围扩大、领域拓展、管理创新的快速增长与巩固完善过程,初步构建起符合中国特色的农业补贴政策基本框架。 以农业“四补贴”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生产促进补贴政策 这是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典型代表,资金规模从2002年的1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653亿元,10年累计安排补贴7631亿元。具体包括:一是良种补贴。  相似文献   

6.
为促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退耕还林政策目前得到深入实施。通过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显著提升了林木保存率,水土流失、风沙危害等得到有效遏制。但就现阶段而言,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中还有一定的问题存在。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实施策略,切实巩固和提升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是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重要内容。自2012年实施以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规模由最初的5亿元增加到今年的10亿元,累计达36亿元,实施区域由最初的12个省(区、市)扩大到20个省(区、市)。补助政策的实施,在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9月27日于甘肃定西召开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实施工作座谈会上,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农户参与面最广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从实施以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农民群众普遍欢迎。但由于工程浩大、涉及面广,在实施期间出现了一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涉及到对农户的利益产生直接影响。而农户的利益问题直接影响到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与成果的巩固。为把退耕还林工作扎实、稳妥、健康地推进,使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得以巩固,本文就四川省凉山州的退耕还林过程中有关农户的利益问题调查研究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进行剖析,以期对凉山州退耕还林工程得以顺利进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国家对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林业项目注入巨大资金,仅湘西自治州退耕还林项目就达到388.7万亩,累计投入退耕还林建设资金达16.7亿元,其中,兑现粮食补贴13.5亿元,现金补助1.3亿元,种苗和造林补助1.9亿元.退耕还林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富民工程"已经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农民也真正得到了实惠.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来,面对国内宏观经济"三期叠加"、江苏产业调整和结构转型加快、行业性和区域性风险不断显现、高位发展难度和压力加大等复杂形势,农发行江苏省分行紧紧围绕省行新一届党委提出的"把方向、转方式、强管理、求真绩、防风险、增效益"指导思想,稳中求进,进中求优,逆势而上,支农总量继续攀升。年末全行存贷款总量分别达404亿元、1347亿元,比年初增加59亿元和112亿元;累放贷款855亿元,比上年多放29亿元。其中购销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多放46亿元和48亿元。粮棉油收购资金主渠道地位巩固提升全行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把做好购销储业务作为执行政策、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工程监测工作能够客观地反映工程建设进展、建设质量和建设成效,并为工程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遵循"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方法统一、信息共享"的基本原则,构建了退耕还林工程监测体系,主要包括:监测内容:工程营造林任务的完成数量和质量、政策兑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监测层次:国家级,省级,县级,农户(退耕还林者)级等4级;监测指标:工程实施方面24个,工程效益方面46个;监测方法:遥感监测、小流域调查、小班调查、样地调查、地块调查、走访调查等方法。  相似文献   

12.
激励农户持续有效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机制创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剖析当前退耕还林工程农户参与程度状况,指出了农户参与层次和参与深度有待提升;进而提出了一套激励农户参与的机制创新体系,包括可持续的农户自我发展机制、参与式的工程运行机制和公平有效的配套保障机制,并重点分析了多元补偿激励机制、林权安全保障机制、退耕生态林国家收购机制等政府配套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与公共选择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公共选择理论中的外部性、公共商品、免费搭车、市场失灵等基本概念,阐述了退耕还林工程是准公共商品。同时,根据公共选择理论的要求,提出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应把准政府行为与市场调节的边际,以便运用现代经济学的逻辑与方法完善现有政策,做好工程规划和预算工作,完善工程建设的补助标准,制定一项合理的林业生产经营政策。  相似文献   

14.
阐明退耕还林工程的成本构成、补助性质和分担情况;对工程成本资金管理和运作责任主体不明确、补助成本结构设置不尽合理、退耕农户成本总体弥补不足的问题突出、地方政府在退耕还林中实际负担过多成本以及补助期偏短、配套基础建设进展缓慢、培育替代产业难度大等退耕还林工程成本补助管理及成本分担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退耕还林工程成本有效分担的原则、财政职责在政府间的合理分配、保证退耕还林工程区地方政府正常工程管理工作运转的资金需要、兼顾效率原则和改进成本补助资金方法等创新退耕还林工程成本分担机制,优化政府间财政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农业生态价值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具有多功能性,生态价值是农业的重要功能。文章以北京市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法,测算了2003~2012年北京市农业生态价值量和北京市农业生态价值量构成。计算结果表明:2003~2012年,北京市农业生态价值量呈现不断增长趋势。2012年,北京市农业理论生态价值量为2 203.04亿元,现实生态价值量为1 167.61亿元,是农业产值的2.95倍;林业生态价值量占北京市农业生态价值总量的91%以上;怀柔区、密云县、延庆县生态价值量位列北京市前三甲;北京市各区(县)农业生态价值在空间上呈"C"状分布。  相似文献   

16.
运用条件价值法对汨罗江水环境非使用价值进行评估,通过问卷调查,调查人们对汨罗江水环境保护的支付意愿,估算汨罗江水环境非使用价值。结果显示,汨罗江水环境非使用价值为31.28亿元,其中存在价值为13.33亿元,选择价值为8.04亿元,遗产价值为9.92亿元。该估算结果表明,汨罗江水环境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价值巨大。  相似文献   

17.
基于伊春市国有林区共计16个国有林业局在2017年度的年鉴统计数据及黑龙江省森林工业综合统计资料汇编中的相关数据,运用GEP生态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研究了国有林区生态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以及生态贡献度问题。结果表明:由于国家采伐机制的限制,国有林区林业产品的生态价值难以转化为商业价值,但国有林区生态服务价值贡献度明显,生态文化服务的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最后,提出应当转变核算思维、拓展核算思路;国有林区政府应当完善核算主体并健全核算体系;提高GEP的生态总值核算实务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8年退耕还林农户社会经济效益监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1998~2008年全国100个退耕还林县的1165户退耕农户监测数据为基础,反映了延长期退耕补助政策落实和金融危机对退耕农户外出务工等情况,深入分析了10年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的微观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生计产生深刻影响,陡坡耕种大幅度减少,退耕补助显著增加农户收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增加农户收入面临农业直补等新挑战,国家应明确退耕还林在国家生态战略中的定位,实现农户增收与生态保护的长期双赢。  相似文献   

19.
特大雨雪灾害对林业的影响及恢复重建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2008年1月中旬以来特大雨雪冰冻灾害给林业造成的巨大损失,分析了灾情特点及对今后林业发展的重大影响,介绍了各级林业部门全力应对灾害取得的成绩和初步效果,提出了灾后恢复重建的工作思路和重点。林业因灾直接经济损失573亿元,受害森林面积1860万hm~2,受冻苗木近100亿株,冻死冻伤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万头。灾后重建的主要环节:保民生、保林木售价、科学清理、调剂种苗、争取补贴、减免税费、恢复重建和防止次生、衍生灾害。  相似文献   

20.
潘迎春 《水利经济》2012,30(4):16-18
为使水利防洪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更趋客观合理,需要对城市防洪工程所带来的土地增值效益进行量化研究。分析在有、无防洪工程情况下土地价值的差异,建立了防洪工程对土地价值的增值效益模型。以钱塘江标准海塘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水利工程为例,应用该模型分析防洪工程对该区域土地增值效益的作用,结果表明,钱塘江标准堤塘工程的建设对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具有增值作用,开发区土地增值总效益达23.11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