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立足于高校、科研机构的视角,指出技术转移机构存在如技术转移涉及内容范围有限、技术转移行为主体单一等方面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知识流动部门的概念,详细阐述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社会、政府之间的双向知识流。并从涉及范围角度、自身发展前景、现实意义角度3个方面比较了技术转移机构和知识流动部门。为建立知识流动部门,加速并深化产学研互动,提升高校、科研机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立足于中国情境,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以143家企业为样本,系统研究制度环境、异质性知识来源和吸收能力不同维度耦合组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①存在3条高创新绩效驱动路径,即政府主导下依托外部知识—吸收能力的探索式创新驱动型路径、关系主导下依托外部知识—吸收能力的探索式创新驱动型路径和依托内部知识—吸收能力的利用式创新驱动型路径;②不同路径内部构成要素间存在替代或互补关系;③驱动高创新绩效的路径间存在等价性。基于组态视角探究中国情境下创新绩效内化机制及协同驱动路径,对企业提升创新绩效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技术转移是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成为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突破口。首先,从运行机理上将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模式划分为内部型技术转移办公室(TTO)、外部型技术转移公司(TTC)和混合型(TTH)。其次,基于高校学科类型、高校科研规模和转移机构级别3个维度探究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模式最优选择策略。最后,以湖北高校技术转移机构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科研实力弱、科技成果少、技术转移需求低的文科类和教学型高校适合采用TTC模式;科研实力强、科技成果多、技术转移需求高的理工类和研究型高校适合采用TTO模式;层次高、机构发展成熟的综合类高校适合采用TTH模式。研究结论有利于厘清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模式的适用条件,为今后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和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Knowledge transfer in an innovation simulation mode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processes in these knowledge-driven economies, one needs to focus on underlying processes of creating and sharing new knowledge. In this paper, an evolutionary simulation model is used to achieve some insights into these innovation processes. The model is based on the one hand on rules about market performance, investments and R&D strategies, and on the other hand on a model concerning knowledge creation (the ability of firms to create knowledge through intramural R&D efforts and the ability to discover and absorb new developments from basic academic research and competitors) and knowledge transfer based on an exponentionally expanding pool of (not necessarily new) knowledge of innovations in the own sector, but also from external source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imitative firm can be economically more successful but this strategy may prove to be superior only after a long time span.  相似文献   

5.
创新团队日益成为合作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基于1992年以来WOS数据库中国际创新团队研究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探寻国际创新团队研究的活跃程度、知识基础及前沿热点。通过文献共被引和期刊共被引分析,总结了创新团队工作氛围、绩效模型、影响因素及团队学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形成深入研究创新团队的知识基础,指出管理学、心理学、技术创新等学科是研究创新团队的主要知识基础;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团队绩效、团队组织管理、团队知识转移与分享是国际创新团队研究中最为关注的问题;知识管理与团队学习、跨职能创新团队、虚拟创新团队等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6.
网络结构特征影响企业知识转移与知识组合效果,进而对创新绩效产生复杂作用。利用我国165家上市企业2007—2018年专利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企业知识与协同双层网络嵌入对二元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战略柔性和开放度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知识网络结构洞正向影响利用式创新绩效,负向影响探索式创新绩效;协同网络结构洞与二元创新均存在负相关关系。同时,战略柔性和开放度调节双层网络结构洞与二元创新的关系,且变量间存在有效匹配关系:知识网络结构洞—开放度促进利用式创新绩效提升,而协同网络结构洞—战略柔性促进探索式创新绩效提升。研究结论为解决结构洞与企业创新关系的分歧带来新思路,同时为企业创新绩效提升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军民融合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科技领域,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是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军民融合技术的特殊性,现有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效率不高。在现有研究中,鲜有以理论模型为依据,系统解析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全流程核心问题。知识网络模型是分析多要素参与复杂过程的有效方法,可用来分析多要素参与的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过程。基于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涉及的信息、技术、资本、人力、组织和社会环境6个要素,构建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知识网络模型,采用该模型进行案例分析,指出现阶段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研究结论对于推动我国军民融合创新技术成果转化、加快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剑波 《技术经济》2023,42(8):64-75
跨国技术并购中的知识转移能够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但作为并购方的中国企业在技术上并没有并购对象先进,这就导致并购企业不能有效地管理知识转移过程。为明确在跨国技术并购中知识转移促进技术创新的内在机制,并解释知识一致性、战略互补性、组织匹配性等因素对于知识转移效率的影响机制,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海尔集团并购FPA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实现技术创新机理。结果表明,跨国技术并购过程中知识一致性、资源互补性、组织匹配性等因素,有助于并购企业间的知识转移,并最终提升了并购企业的创新绩效。知识一致性、战略互补性和组织匹配性增强了知识转移对于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从知识转移研究的角度看,知识一致性能够提升吸收能力,并降低知识转移的成本。从并购研究的视角看,战略互补性、组织匹配性则为知识转移提供了保障机制。最后,本文提出我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战略获取关键技术的过程中,应该评估与并购对象的知识一致性、战略互补性和组织匹配性,能够提升并购企业的吸收能力,增强并购双方的跨组织创新网络与联系,使得知识转移更加容易在并购企业双方之间发生,最终提升并购企业的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9.
技术转移是推动科技发展、发挥科技成果社会效用的重要方式,也是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技术转移机构是推动技术转移的专业服务力量,我国技术转移机构虽然数量众多,但仍存在较大缺陷。边界组织作为起源于科学社会学的一种组织类型,在消解跨边界活动中的社会界域边界现象方面具有很强的组织优势。基于边界组织视角,将边界组织拓展到技术转移领域,构建技术转移机构边界组织模式理论模型,将其与现有模式进行对比,探讨边界组织模式的作用机理及优势,并结合边界组织模式的实践经验,从我国科技创新现实需要出发,提出构建边界组织模式技术转移机构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创新网络为各类创新主体的资源共享、互动交流、知识转移等活动提供平台,是企业拓展知识边界,进而实现高效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提取影响创新网络架构多样化、技术水平、地域跨度和闭合性4个条件变量的基础上,以高质量知识转移绩效为结果变量构建概念模型,同时,收集63家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识别出3类创新网络架构特征组态并揭示其核心特征。研究发现,企业可通过搭建延伸互通型、行业区域联盟型、精准互通型等创新网络架构获得高质量知识转移绩效。研究结果不仅可为企业获取高质量知识转移绩效提供差异化路径,而且可为企业高效构建复杂创新网络架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知识基础观理论,实证检验了环境容忍度影响下,专才和通才两种角色特性、惯例复制与知识转移之间的内在联系。对246家知识密集型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专才型人力资本与通才型人力资本均对知识转移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惯例复制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环境宽容性负向调节惯例复制在专才型人力资本与知识转移之间的中介作用,存在被调节的中介效应;环境宽容性负向调节惯例复制在通才型人力资本与知识转移之间的中介作用,存在被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2.
知识治理是知识管理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在动态复杂的创新环境下,知识治理与创新的关系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知识治理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并采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知识转移和制度环境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正式知识治理与非正式知识治理均会对知识转移产生正向影响;知识转移在知识治理与协同创新绩效关系中存在完全中介效应,即知识治理对协同创新绩效的正向效应是通过知识转移实现的;制度环境正向调节知识转移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即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下,知识转移的中介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组织搜寻理论和战略协同理论,探讨元素—架构双元知识搜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创新战略在二者关系间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元素知识搜寻对创新绩效具有倒U型影响,架构知识搜寻对创新绩效具有线性正向影响,双元知识搜寻平衡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知识搜寻策略与创新战略存在适配性:探索式创新正向调节元素知识搜寻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对架构知识搜寻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应用不显著;利用式创新正向调节架构知识搜寻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对元素知识搜寻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结论拓展了外部知识搜寻研究视角,可为企业合理选择知识搜寻策略和创新战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发展已快速步入大数据时代,并引发了企业管理领域的巨大变革。在此背景下,数字创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受到各领域学者的高度关注。话语分析是管理学领域一种较为新颖的质性研究方法,采用话语分析法,基于微链区块链等8家案例企业的话语证据,提炼大数据驱动情景下数字商业模式创新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数字创业商业模式创新关键影响因素可结构化为数据识别、数据整合、嵌入学习等27个核心范畴,并类属化为大数据驱动情景→数据挖掘能力→数字创业商业模式创新和网络共享资源→企业适应行为→数字创业商业模式创新两条故事线;其次,对数据识别→数据感知、知识联盟→知识渗透等关系路径进行检验,提炼嵌入学习、知识渗透、价值治理和界面跨越4类典型的企业适应性行为,丰富了大数据情景下商业模式创新理论研究,对数字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已有文献指出企业外部资源和信息是创新的重要支持,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企业创新外部联系机制中各种因素如何影响企业创新以及它们之间如何互补或配置。企业技术创新的网络机制和集群机制是目前文献中认为最重要的企业创新外部联系机制,尽管网络机制和集群机制沿着不同轨迹发展并且有其局限性,但是网络和集群也许可以发挥互补作用或扮演相互替代角色,更好地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列出了创新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以量化企业创新过程,通过解析网络和集群对企业创新过程的影响机制,提供了一个更加丰富、细致的理论框架,可以解释外部变量如何促进或者阻碍企业技术创新。然后,分析两者如何通过互补克服局限性,更好地促进企业创新。最后,引入集群与网络活力变量,探讨在集群和网络不同发展阶段外部联系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变迁与演化。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assesses the productivity change of the French 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s (TTOs)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July 1999 innovation law and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oriented reform. By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based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 we find an average increase in the short-term productivity of the French TTOs driven by both positive efficiency and technology change. The bootstrap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se improvements are ascribed to 50% of the TTO systems, while the remaining part does not show significant changes. Moreover, while older TTOs positively contribute to the performance of French TTOs in the short run, young TTOs with hospital seem to contribute negatively to the efficiency of the entire system.  相似文献   

17.
基于企业外部合作伙伴分布广泛的特点,从外部研发合作广度的两个维度(市场广度和研究广度)出发,选取2010—2018年160家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探讨外部研发合作广度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外部研发合作的市场广度和研究广度正向影响新产品开发绩效,其中,研究广度的作用更为显著;网络学习在外部研发合作广度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机制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知识库同质性正向调节外部研发合作广度与网络学习的关系。结论丰富了新产品开发绩效前因变量研究,对企业制定外部研发合作战略,提升新产品开发绩效具有重要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以往研究着重探讨重叠/非重叠知识在技术并购中的创新效应,然而在测度知识重叠时仅关注到数量属性而忽略了质量评估。因此,构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2008-2018年专利授权数据,分析217家中国机械制造企业352次国内技术并购案例,探索知识库中重叠、非重叠知识数量和质量属性对并购后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质量重叠知识对并购后的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高质量非重叠知识则有负向影响。同时,探讨知识数量对并购后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强调了知识重叠对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重要性,对企业技术并购实践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试环节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环节,也是瓶颈环节,需要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科技中介等众多主体的共同参与。以网络化治理理论为基础,将多主体间协同合作对中试效果的影响纳入考量范围,运用扎根理论构建涵盖内部激励、外部激励、跨组织激励3个维度的科技成果转化中试效果影响因素框架,采用SEM进行检验。结果发现,除合作能力外,3个维度影响因素均得到验证。表明内部激励与外部激励对科技成果转化中试效果具有促进作用,而跨组织激励则对中试效果提升具有深刻影响。但是,跨组织激励中的合作能力要素对中试效果的影响并未得到验证。最后,从促进多主体协同联动出发,提出相关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China’s ‘Market for Technology’ policy has attracted much interest over the past decade. In light of a relative emphasis on the spillover effects of joint venture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transferring effects of Multinationals’ (MNCs) outbound open innovation in such a context. A survey of 2071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contract transactions between Chinese entities and MNCs indicates both internal factors (e.g. organisational capabilities) and external factors (e.g. the rol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ffect the transferring effects, which reformulate the focus of the Policy from the relational dimension of ‘Government vs. MNCs’ to the transactional dimension of ‘Domestic entities vs. MNCs’. We thus conclude that MNCs’ active initiative in the involvement of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e success of domestic transaction partners combine to contribute to the technology progress within China’s ‘Market for Technology’ poli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