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制造业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和制度创新3个要素的创新成果进行研究,通过 VAR 模型(自回归模型)分析制造业中创新要素的协同度,使用 DEA-BCC模型对比分析 3 种创新要素各自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促进效率。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和制度创新各自都对制造业创新和发展具有较高的促进效率,同时三者之间存在互相带动效应,因此通过促进制造业创新要素协同发展可以有效推动产业升级。本文基于品牌竞争力视角下制造业创新要素协同创新内涵和机理,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规划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迈入了创新密集和标准主导竞争的时代,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化的协同耦合成为决定一国产业或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基于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协同耦合关系影响国 际竞争力的机理分析及中国家电业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协同耦合度计算,以BP神经网络为分析方法,构造技术创新、标准化及其协同耦合度与我国家电业国际竞争力间关系模拟模型。实证结果显示,技术创新与标准化间的协同耦合度对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贸易竞争优势指数的影响最为明显,充分表明二者间的协同耦合水平是影响我国家电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产业兴起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机遇。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层面面板数据、工业机器人数据以及进出口数据,利用Hausmann(2007)的产品技术复杂度计算方法,对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相较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人工智能对资源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价值链地位提升效果更显著,人工智能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促进新产品研发两条路径推动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本文结论对于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在制造业行业应用,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转变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世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的研究,提出了加强科技立法、制定技术政策和规划引导,发展中场产业,转变技术创新模式,引发企业家技术创新激情等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掀起了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驱动着全球价值链的重构,为处于“低端锁定”困局的国家提供了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的绝佳机遇。本文基于2007~2019年4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1)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一结论在多重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分析后仍然显著;(2)通过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化投入对高、中高收入国家以及复杂全球价值链活动的分工地位具有更强烈的影响;(3)全要素生产率对数字化投入影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一国全要素生产率越高,数字化投入对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推动作用就越强。为此,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更好发挥数字经济效应、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推动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工业4.0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加速了高技术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基于这样的背景,文章通过建立耦联评价模型对2006~2015年我国高技术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融合度进行测度,实证结果表明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状态良好,融合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产业融合的效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产业融合对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产业深加工度、产业生产效率、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绿色发展水平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102个主要国家的SITC五位码贸易数据计算了我国2001—2009年24个制造业行业的出口复杂度(ESI),以此衡量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并实证检验了全球生产网络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全球生产网络促进了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提升,资本密集度和高技术资本密集度也可以显著提高价值链地位,但经济自由度、研发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提升的积极作用并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全球生产网络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与以零部件贸易为主的行业相比,全球生产网络对价值链提升的积极影响在以半成品贸易为主的行业中更为显著;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全球生产网络有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的价值链地位,但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中这一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嵌入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的上海IC地方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嵌入全球价值链治理中的上海IC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现状及内在决定问题.分析表明,上海IC产业因缺乏核心技术,其产业集群升级路径明显受到领先公司战略意图和升级控制的影响,这种锁定效应使上海IC产业陷入的升级困境.因此,要实现产业的全面升级上海IC产业就必须培养高级要素,通过自身的技术积累、资本积累等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从而主动调整自身与全球价值链的整合方式,实现价值链由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跃迁.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测度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程度的基础上,以1997~2009年15个制造业子行业为研究样本,分析我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程度与其生产率和利润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参与产品内分工有利于提升行业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水平,而劳动密集型行业参与产品内分工对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的影响不显著.因此,通过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嵌入全球价值链,更有助于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获取技术进步和市场联系,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进入到增加值、利润率更高的价值链环节,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对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四种基本形态--蜂窝型、专业市场领导型、主企业领导型和混合型一定抽象意义上的划分和特征分析入手,推演基于不同组织架构和分工协作体系视角下,现阶段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途径与产业升级可行路径.以中国戴南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为例,从实证角度剖析了主核心企业领导型企业网络对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有效推动作用和重要性.指出,地方产业集群的转化和升级是组织架构、外向关联度、社会资本和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协同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制造业产值比重及其变化表征制造业结构升级水平,用专科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数占全部从业人员数比重及其变化表征人才素质结构升级水平。在基于长三角数据对两项指标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利用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分析中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因果检验方法,对二者之间的引领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制造业的结构升级与人才素质的结构升级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引领关系。基于产业“低端锁定”和人才“学历泡沫”视角对其中的原因予以了解释,并提出了制造业与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外产业转移是促进中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主要途径, 也是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本文分析了对外产业转移影响中国价值链攀升的理论机理, 构建了逆向产业转移和梯度产业转移促进价值链攀升的具体机制; 实证研究了对外产业转移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作用, 对2003~2017 年的 21 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系统GMM 回归, 结果表明: 对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可以有效促进中国制造业价值链的攀升; 对转型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移对价值链的攀升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产品架构、全球价值链与本土企业升级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价值链低端化使中国制造业屈居国际垂直分工的末端,严重制约了本土制造业的发展。本文运用全球价值链动态演化观点,从产品架构的产业分类视角对封闭整体型、封闭模块型和开放模块型三种产业类型中GVC治理演化路径以及对发展中国家本土企业升级可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结合格兰仕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案例进行实证分析,认为与整体型产品架构相比,处在模块型产品架构产业中的本土企业升级的可能性最大,其中决定本土企业升级的关键因素是其在GVC中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产业升级作为企业战略性选择,与决策者的决策偏好与升级预期密切相关。升级预期是决策者全面权衡成功与失败概率后的预期收益,不是价值链各环节输出值"U"型曲线(即所谓"微笑曲线"),而是价值链期望值倒"U"型曲线(即所谓"哭泣曲线")。面临"哭泣曲线",对多数理性的风险中性者而言,进入产业升级风险系数最小、期望值最大的生产加工环节,无疑是理性选择,由此使得发展中国家产业垂直升级出现低端锁定效应。因此培育企业家冒险精神,改变其决策偏好;提升升级能力,改变企业升级预期,是我国企业突破产业垂直升级低端锁定的主要路径。对中国沪深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计量检验表明,上述结论基本准确,并且冒险精神、技术能力和营销能力对品牌升级影响贡献率达到90%以上,但不同类型产业企业品牌升级对核心能力的要求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是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集合,从全球价值链角度研究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区域协作和全球产业分工的必然结果.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普遍特点是以FDI的集聚为主要发展方式.本文从产业集群的升级理论出发,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低成本型产业集群升级进程中的作用,通过对苏州和东莞两个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现状的研究,提出武汉光谷利用FDI进行产业集群升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促进一国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本文从产业互动的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从交易成本、专业化分工以及产业价值链3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浙江宁波为例,结合宁波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升级的发展现状,对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宁波市制造业升级的互动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汇率是国际贸易中现金流量的重要稳定器, 也是影响企业自主研发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以2005年7月~2018年11月的数据为样本, 构建VAR模型, 通过协整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对人民币实际汇率、 技术创新和对外贸易升级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人民币实际汇率、 技术创新和对外贸易升级三者之间存在动态的长期均衡关系; 技术创新与对外贸易升级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 人民币汇率是技术创新、 对外贸易产业升级的格兰杰原因, 汇率对技术创新的正向效应具有滞后性, 从长期来看, 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通过 “市场竞争效应” 和 “中间品技术溢出效应” 对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影响; 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升值也会给对外贸易结构优化产生正向冲击。  相似文献   

18.
用综合区位商对泛珠三角地区的区际产业转移进行初步识别.对初步识别中发现的具有转移倾向的产业,进一步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进行筛选,找出符合区际产业转移特征的产业及具有承接趋势的省份.最后利用计量经济中因果关系检验,对存在区际产业转移关系的省份进行综合区位商变量的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泛珠三角地区内传统的外向型制造产业已呈现明显的转移趋势和动向;新兴制造业的转移趋势初显,但转移动向尚不明确;同时部分技术型制造业具有跨区转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OECD数据库同中国制造业进行匹配数据,并通过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中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了2001~2021年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对中国制造业行业TFP及其变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对制造业TFP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对制造业TFP变化率的影响则呈现出“U型”关系。就异质性而言,在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提升对制造业TFP及其变化率具有显著的作用,而在资源劳动密集型行业中作用并不明显,金融危机前GVC参与度对TFP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检验表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会通过提高外资利用度来促进制造业TFP;TFP提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的贡献。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利用全球价值链国际参与度变动促进中国制造行业TFP提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主体对比法研究中、美、日3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从中寻找对中国电子信息发展的启示。以专利产出对产业经济的影响为研究点,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探究了多个专利指标与经济指标在宏观动态经济系统中的内稳态关系。基于协整和误差修正概念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将时间序列计量方法应用于产业经济状况分析,在Granger因果测度条件下,利用多变量时间序列的单方向因果测度,定量描述专利发展对电子信息产业经济的FMO,OMO值。得出以下结论:授权数与GDP在Granger理论意义上存在弱因果关系;发明占比与GDP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专利数量和发明占比对GDP的OMO值为0.450,两者存在内生联系,对经济发展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