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文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渔业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2001~2010年世界鲆鲽类捕捞状况,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世界鲆鲽类捕捞量在92万吨上下窄幅波动,捕捞区域集中在大西洋北部和太平洋北部,主要商业捕捞品种为格陵兰庸鲽、黄盖鲽、欧鲽、欧鳎、太平洋庸鲽和岩鲽等,主要捕捞国家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亚洲.目前,鲆鲽类捕捞主产区普遍实行捕捞配额制度对渔业资源进行养护和管理,近些年的配额数据表明鲆鲽类资源总体处于未被过度开发状态,但部分重要品种资源出现明显萎缩.最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促进鲆鲽类产业长远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山东半岛近海渔业资源的修复与可持续发展对策为研究主题,对山东省伏季休渔的规定和做法进行了梳理,以放流品种为线索总结了增殖放流的情况,得出了其有增加经济渔业资源、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渔民捕捞收益等结论。本文在分析了近海渔业资源修复工作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基础上,还提出了要控制沿海排污总量、实施捕捞配额制度、设置渔业资源保护区、发展海洋生态渔业、实现近海渔业资源修复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渔业资源管理制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科学的渔业资源管理制度实现渔业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是渔业管理的重要方面。渔业资源管理可分为资源限制开发和资源修复两大方面,渔业资源的限制开发具体表现为捕捞限额制度和捕捞配额制度,其理论基础为渔业权制度。渔业资源养护主要是增殖放流制度。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渔业权、捕捞限额和配额制度、增殖放流制度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较大进展,对我国渔业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效益的实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科学的增殖放流是恢复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可以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并不是进行增殖放流就能成功的实现预期效益,必须对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加以关注。需要严格把关放流物种和规模,保障生态效益;认真计算成本和合理调控市场价格,保证经济效益;整体协调社会发展,获得社会效益。必须要建立健全与增殖放流相配套的宣传、科研、管理和制度建设等工作,以期最终保证增殖放流取得预期效益。  相似文献   

5.
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效果是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渔业生产者和渔业科研单位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增殖放流实践中的重要内容。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多年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实践和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相关标准,对影响增殖放流效果的苗种质量、生态容纳量、放流策略、放流后期管理等4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以及后果等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指出在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实施过程中应该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理论,使我国增殖放流工作建立起科学的长效机制和一套完善的体系。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持续增长的人口需求,修复日益衰退的生态环境,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多数沿海国家对海洋生物开展了增殖放流工作。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及充足的劳动力,在资源的增殖放流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然而,由于资金、制度及管理机制上的缺陷,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增殖工程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论文从放流物种、参与国家、放流模式、管理机制及放流效益等多个方面,对发展中国家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现状进行了考察,并基于此现状指出各国放流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发展中国家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产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工放流增殖是把人工培养的生物种苗投入适宜的渔业资源水域,达到提高该水域的渔业资源量和改善该水域渔业资源结构的目的。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工放流发展较快,据有关资料表明2004年,全国共放流鱼类、对虾类、贝类等共计近200亿尾(只),渔业增殖放流资金共投入约1.5亿元,内陆流域放流数量约135亿尾(只),放流资金投入9107万元。农业部和环保总局2004年度《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人工增殖放流成为渔业部门实施渔业生态环境生态修复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根据山东省海洋捕捞生产管理站增殖放流资料,全面总结了山东省20多年来增殖放流工作的成效.结果显示,早期的增殖品种主要是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1990年之后逐渐开始增殖鱼类、贝类及海珍品等品种.2005年,"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正式启动,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开始实施.迄今为止,增殖品种已达18余种,其中以甲壳类占绝对优势.经过大规模增殖放流,山东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已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文章最后,总结了国内外增殖放流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产业发展需求及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江西主要淡水天然水域普遍存在"四大家鱼"资源匮乏,繁殖群体较少,主要采取人工增殖放流、规范捕捞方式保护鱼类资源。在目前渔业资源普遍衰退的情况下,加强增殖放流以恢复渔业资源、提高渔业产量及质量是渔业发展的大趋势。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放流数量与渔获  相似文献   

10.
人工繁殖真鲷苗种标志放流理论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鲷为我国重要的近海经济鱼类,近年来大规模人工放流增殖真鲷活动成为近海恢复渔业资源、提高渔业经济产值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亟需有效研究放流后真鲷的移动、生长、回捕率、资源量及死亡率等问题,以及大规模人工放流苗种对于天然群体和环境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人工放流增殖效果评估研究方法和相关结论进行综述,综合比较了各种标志方法,建立了真鲷标志放流效果评价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为进一步开展真鲷放流增殖效果评价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三大地区2005年生态足迹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全国各地区2005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除西藏的人均生态足迹为盈余外,其余30个省(区,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均为赤字,生态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生态足迹与其资源利用效率情况都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且西部地区资源的利用效率与东部地区相比有较大距离;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生态足迹大,生态赤字也较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严酷,自然资源条件差,资源利用效率低。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人类的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严峻,世界上许多国家很早就把经济发展的目光投向海洋,致使全球海洋生态系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对全球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我国的海洋生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论文在对我国海洋生态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海洋生态安全正面临的挑战,并进一步分析了海洋生态安全困境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从介绍我国林业发展现状入手,对林业造林养护技术进行论述,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林业复合经济发展路径,以期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功能,建立良性循环的林业经济发展运行机制,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从介绍我国林业发展现状入手,对林业造林养护技术进行论述,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林业复合经济发展路径,以期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功能,建立良性循环的林业经济发展运行机制,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海水养殖因为需要使用大量海水,占用海岸带资源,因此其发展受到海洋环境的资源性约束,存在养殖规模扩大和海水资源过度开采之间的矛盾。本文通过考察我国鲆鲽类海水养殖,分析鲆鲽类养殖中存在的地下水开采、养殖疾病、资源租金、产量控制等问题,探索性的提出建立总可养殖面积(TAF)制度。通过对海岸带资源进行调查统计,结合养殖技术条件、社会和经济等因素,在一定时期内,在特定的海岸带地理区域设定具体养殖品种所能养殖的面积,并把可养殖面积在养殖单位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以达到生态保护和实现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郑慧  高艳 《中国渔业经济》2011,29(5):153-157
环渤海地区正作为东部沿海的新经济增长极迅速崛起。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成为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论文在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沿海省市海洋经济发展特征,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环渤海三省一市的金融生态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据此,论文提出了环渤海地区金融生态的建设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进行平原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协调平原地区可持续发展、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方法]构建由水土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承载力3个子系统构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以山东省平原县2016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土地利用相关数据为数据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综合赋权形式,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算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结合短板要素分析,对2016年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分值为0. 6051,处于较高等级;(2) 3个子系统中,承载力得分从大到小依次为社会经济承载力、水土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3)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中没有处于危机状态的指标,但人均城镇建设用地状态指数小于0,处于预警状态。[结论]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好,尚未有短板要素,但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不平衡;为提高承载力,从促进水土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树立"绿色"意识、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8.
孙强  赵铖铖  韩竹 《水利经济》2006,24(6):18-22
通过对辽宁省英那河流域环境资源损失量的实际调查,分析并测算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收益和生态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针对英那河水库扩建所产生的影响和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环境价值评估研究,充分证明了流域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具有极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经济效益。只要地方政府能在生态恢复初期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和相应的政策保障,因地制宜地、科学地构建循环经济体系,早日行动起来恢复生态环境系统,流域农民就有望早日脱贫致富。该项实证研究可为政府科学地协调好流域环境资源保护与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甘孜州与内蒙古草地资源都十分丰富,都面临畜牧业的发展与草地保护问题,其生态安全都备受广泛关注.本文利用生态足迹评价模型,计算甘孜州与内蒙古1995-2008年草地生态足迹,并对其生态安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甘孜州与内蒙古草地都处于生态不安全的状态,但由于人口、经济、城市化水平等因素的差异,导致甘孜州与内蒙古生态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