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略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是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并将极大地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本文分析了我国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战略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意义,提出了在现阶段我国战略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贾璐熙  朱叶  陈达飞 《金融研究》2016,431(5):173-190
本文梳理了公司名称影响投资者决策,进而影响公司价值的理论机制,结合我国投资者的思维模式和信息处理习惯,首次构建出一套反映我国投资者信息处理体验的公司名称评价体系,对我国A股1992-2009年间的上市公司名称进行了评分,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简短、通顺、由常见字词组成以及蕴含良好寓意的公司名称更受投资者喜爱,这类公司的股东基数更大,股票流动性更好,投资者对公司的估值更高。公司名称既可以通过影响股票的需求曲线直接影响股票的均衡价格和公司价值,又可以通过影响公司股东基数和股票的流动性水平间接影响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3.
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在投资者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科学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是投资者利益得以保护的前提,合理的资本结构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有效手段;而公司治理缺陷则可能诱发经营者和股东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本文在对公司治理、资本结构与投资者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当前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完善我国投资者保护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主体,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证券法》的立法宗旨,投资者的合法利益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对公司实体本身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社会公众投资者始终处于一个较为明显的弱势地位,控股股东可以随心所欲采取各种措施侵犯社会公众投资者权益。本文从LLSV等人的研究成果出发,论证了法律对投资者保护的缺失是机构投资者快速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机构投资者可以凭借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参与公司治理,尽量减少关联交易的发生,从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浅议我国投资者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隽青 《济南金融》2006,(5):52-53,56
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主体,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证券法》的立法宗旨,也是证券监管的首要任务。投资者的合法利益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对公司实体本身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投资者保护的根本目的是维持投资者信心,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促进资本积累、证券市场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主体,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证券法》的立法宗旨,也是征券监管的首要任务.投资者的合法利益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对公司实体本身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投资者保护的根本目的是维持投资者信心,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促进资本积累、证券市场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雷光勇  王文  金鑫 《会计研究》2012,(2):79-86,97
投资者信心保持和提振是一国资本市场获得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公司治理质量会影响外部投资者的信心吗?投资者信心影响股票收益的机理是什么?本文运用中国A股公司2006-2009年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信心是市场层面因素和公司层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公司治理质量越高,外部投资者信心越强;投资者信心变化通过投资行为形成溢价对股票回报产生影响,这种正向影响在治理质量高的公司中得到增强,在治理质量高的公司中,投资者信心越强,股票回报越大。  相似文献   

8.
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丁响 《上海金融》2002,(3):31-33
在传统上英美国家的机构投资者都是被动投资、用脚投票、并不参与公司治理。但是随着机构投资者逐渐成为资本市场上的主导力量,公司治理活动也开始对机构投资者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机构投资者的崛起和全球性公司治理运动的展开,已经导致传统上所谓英美的外部模式和德日的内部模式这两种公司治理模式产生了明显趋同态势。虽然各国有不同的公司法律和文化,但机构投资者们把股东价值看得最为重要这一点上量致的,本文试图从机构投资者的目标与激励、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意愿与方式以及对中国与英国机构投资者的比较来分析目前国内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情况与趋势。  相似文献   

9.
机构投资者的积极行为及其功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投资者群体中分化出来的机构投资者偏好股份的收益性,但不排除运用股份支配性追求收益的可能,这种可能在其力量日益壮大的今天往往转化为现实的积极行为。机构投资者积极行为的主要方式有发送解释函、非正式呼吁、提交股东提案、反对经理提案的代理权活动和发起争夺公司控制权的斗争等。机构投资者一旦参与到公司治理活动中,势必对公司的系列决策活动和经营绩效产生实质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托业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信托公司越来越多地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特别是境外战略投资者来改善其公司治理机制以提高自身绩效。本文以2004-2015年我国11家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信托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我国信托公司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前后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后发现,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后,信托公司在公司治理、盈利性以及资产规模方面优于引入前,表现为作为第一大股东的地方政府持股比例的下降,以及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规模的提升。除此之外,与传统观点认为的境外战略投资者较易通过董事会参与公司治理不同的是,其更多的是通过完善治理结构即信托委员会的设立来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杨慧 《时代金融》2013,(17):203-204
合理引导机构投资者发挥股东积极主义作用是当前我国金融市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的机理,然后提出激励我国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石美娟  童卫华 《金融研究》2009,(10):150-161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利益与股价密切相关,而作为最大流通股股东的机构投资者,其投资行为将影响公司股价,从而大股东将非常重视机构投资者的行为。那么在后股改时期,机构投资者是否与大股东合谋,损害公司价值还是通过积极行为促进公司治理的完善,提升公司价值?本文通过收集2005年至2007年已股改公司的数据,研究了后股改时期机构投资者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公司价值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后股改时期,机构投资者通过各种方式,促进了公司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与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绩效存在影响,公司治理与机构投资者存在内生性。本文选取中国2003~2007年上市公司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和二阶段回归法,对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绩效三者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正相关,与企业绩效存在正相关;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公司治理的改善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机构投资者偏好政府控制企业和绩效好的企业。研究为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绩效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金融双语     
云开 《城市金融论坛》2006,11(10):61-61
投资者关系管理 投资者关系管理是指公司综合运用金融、市场营销和沟通的方法,向已有的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介绍公司的经营和发展前景,以便其在获得充分信息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策。有效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对提高市场对公司的相对估价水平有积极的影响,从而降低资本成本,并且成为公司管理层听取投资者建议的渠道。  相似文献   

15.
试析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治理问题起源于公司法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公司治理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而机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大,被认为可以解决因所有权和经营权分裂而产生的问题.本文介绍了美国的机构投资者的初步崛起.最后说明的是既要认识到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对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作,也要充分认识到机构投资者它内在的囿有缺陷,引导其正确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2007~2009年长三角地区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投资者保护为切入点,分析投资者保护、关联交易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控股股东,董事长来源于控股股东的公司关联交易明显多于其他公司,总经理来自控股股东的公司关联交易不明显,关联交易与投资者保护程度负相关,投资者保护程度与公司治理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中国市场,信息披露质量是较数量更为有效的衡量公司信息透明度的方面。基于信息披露质量,我们分别以深交所上市公司考评中不及格和优秀等级的公司、沪深违规信忠披露公司及其配对公司作为两组研究样本,同时全面考察公司的信息透明度对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市场效应。两组样本检验结果一致表明,低透明度和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是某些知情者诈取广大不知情的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温床,并扭曲了资本市场的原有功能;从2001年至2004年,尽管公司信息透明度对大量中小投资者的股票选择没有显著影响,但其的确也帮助了投资者对所选择的股票进行定价。健全法律制度、培育理性投资者与信息中介、提高公司信息透明度,是促进市场有效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实证研究了2001—2004年间中国证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针对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制度背景下,现金股利政策的两种理论观点——“自由现金流假说“和“利益输送假说“以及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呈现的“恶意派现“现象,实证检验了我国机构投资者是否能够发挥治理、监督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在2001—2004年间,机构投资者持股公司的每股现金股利发放水平显著地高于非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公司,发放现金股利公司的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显著地高于不发放现金股利公司,公司现金股利发放水平成为投资者构建投资组合的重要标准;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不会对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产生影响,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近年来出现的“恶意派现“现象,机构投资者发挥了其监督治理职能,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发生“恶意派现“的可能性越小。  相似文献   

19.
以2007-2011年应用过衍生品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应用衍生品及其投机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担心企业应用衍生品尤其是应用衍生品的投机行为会损害其自身的利益,并且这种担心超出了机构投资者通过积极的监督来保障自身利益的意愿,因此,机构投资者倾向于减少对那些应用衍生品公司的投资,大多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此外,证据还表明: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并不普遍,份量也较轻;衍生品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应用亦不普遍并且应用的程度很低,大多数应用衍生品的公司是为了套保,但一旦投机则非常严重;机构投资者较为看重应用衍生品公司的成长性,而反感其业绩与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20.
公司治理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而投资者保护是公司治理的终极目标之一.本文研究了媒体的公司治理效应以及媒体在投资者保护过程中所起的渠道交流作用,分析了当前中国媒体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期待媒体在完善公司治理过程中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