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当前正在酝酿的政府会计改革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政府会计体系改革过程中,明确政府会计的主体,对于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会计体系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政府会计主体是政府会计理论框架构建的重要前提,也是我国未来政府会计改革中需首先解决的基本理论问题。笔者认为,政府会计主体由两个主要因素决定:政府主体的范围与政府会计核算的对象。本文拟在梳理西方权威机构对政府会计主体有关观点的基础上,从上述两个方面探讨我国的政府会计主体。  相似文献   

3.
刘俊秀 《财会学习》2011,(10):25-28
随着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政府会计体系仍然沿用原来的预算会计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实的需要,因此制定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合我国基本国情且与国际接轨的政府会计体系务在必行。本文拟就我国政府会计改革趋势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政府会计改革是未来我国财政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西方国家的相关改革探索和实践为我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论文对国外政府会计改革的总体情况和主要会计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我国推行政府会计改革,应更新理念,积极创造政府会计改革的基础条件;循序渐进,审慎推进权责发生制改革;明确政府会计体系范围,建立政府会计概念框架和具体准则体系;改革和充实现有决算报表体系,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5.
关于推进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形势紧迫、势在必行,应当借鉴国际惯例和我国企业会计改革成功经验加快推进改革进程。现有研究成果表明,政府会计改革需兼顾实现预算管理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因此,有必要在完善现行预算会计系统的同时,专门构建我国的政府会计系统,并研究制定政府会计准则体系。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政府会计中存在众多改革议题,如何依次合理安排各种改革议题是顺利推进政府会计改革的先决条件。这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改革取向的定位,即我国当前及未来政府会计改革应坚持何种取向?二是改革路径的设计,即如何对各种改革议题进行优先次序安排并加以协调?本文基于多重理论视角,在综合考察各国政府会计改革所坚持取向及所涉及改革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取向定位,并对改革路径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7.
逯苗 《财政监督》2011,(5):16-1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日益完善,我国的政府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行的政府预算会计体系不能完全反映政府会计全貌.政府会计改革势在必行。“十一五”与“十二五”规划都对编制政府财务报告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要求。针对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现状和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对我国政府会计与国家财政的长远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新公共管理运动浪潮的推动下,西方国家都进行了政府职能与角色的定位与转换,纷纷进行了政府会计的变革。计划经济时代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预算会计体系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打造透明政府和效率政府,政府会计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政府会计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以完善我国政府会计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战略框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会计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实行政府会计改革,是财政透明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变革。构建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改革战略框架,为建立我国的现代政府会计体系奠定基础,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一、推行政府会计改革是健全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必然选择(一)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不适应我国公共财政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重大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需首先明确现行政府预算会计体系的现状与面临的难题,并逐步解决我国政府会计目标现实定位、政府会计主体的界定、政府会计核算与披露系统的设计、政府会计改革路径的选择等重大理论问题。本文以中国会计学会2010年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专业委员会会议纪要为基础,结合近年来政府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了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14年11月,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不仅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深入推进会计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助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出了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高等学校做为管理会计的实施单位,应强化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在对管理会计工作的有益案例进行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根据校情选择建立“互联网+”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具体运行方案,如通过建立财务共享中心,进行业务流程重整,建立系统平台,设计信息系统方案和业务流程方案,实现业务与财务的一体化,使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深度契合(即嵌入),解决预算与业务的偏离问题,促进学校会计工作上水平,为学校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以国库会计为重心构造政府会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行政府会计存在一系列弱点。随着国库体系的重构,建立一个以功能强大的国库会计为重心的全程式集中监控交易的政府会计体系,已提上了公共财政管理改革的日程,其意义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论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政府职能的转换、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和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建设,对政府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已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分析中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路径选择以及改革中的难点,并提出了推进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赵亚雄  王修华 《金融研究》2022,508(10):77-97
数字金融发展是否有利于提升家庭相对收入并降低家庭脆弱性值得深入研究。基于宏微观匹配数据,本文从相对收入及脆弱性视角考察了数字金融的增收效应及其微观作用机理,并分析了多维“鸿沟”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尤其是使用深度的提升,有利于提升家庭相对收入水平、降低脆弱性。微观作用机制在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家庭金融可得性和使用性,并促进潜在投资行为和就业创业活动。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虽然体现了普惠特征,但并未明显打破空间限制,对城镇等发达地区及具有数字设备、受过金融教育等家庭的相对收入及脆弱性展现出更强的作用;对贫困户、无数字设备等家庭的相对收入作用不显著,充分体现了破除多维“鸿沟”的紧迫性。本文为进一步优化数字金融缩小收入差距、降低家庭脆弱性的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63,自引:4,他引:63  
文章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对政府会计改革提出的要求 ,重点探讨了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变化、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建设以及政府监督的加强等与政府会计改革之间的内在关系 ,提出了当前加大我国政府会计准则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文章还介绍了政府会计标准方面的国际惯例和我国政府会计改革与国际协调的问题。最后 ,文章就如何推进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提出了若干亟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以来,全国“小金库”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并没有达到彻底治理“小金库”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小金库”产生的深层原因没有认识清楚。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会计与财务信息不对称和财政制度滞后是导致“小金库”问题存在和蔓延的两个深层原因,进而从构建治理“小金库”长效机制的角度提出了“小金库”治理的目标与路径,以及相应的政府会计与财务体系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刘骏  应益华 《会计研究》2012,(1):20-24,97
近年来,我国在政府会计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从总体而言,侧重于技术层面的文献较为丰富,而与政府会计改革密切相关的理论支撑体系还显得较为薄弱。本文在梳理相关的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目前政府会计制度伦理价值向度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认为政府会计的变革必须充分考虑制度伦理的影响,并将制度的正义和公平作为首选,实现政府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近年直接融资和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将国内关于财政收入增长原因的研究成果归纳为"94税改"、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长、经济运行等几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用直接融资数据、企业财务数据和宏观财政数据对直接融资和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我国近年来直接融资对财政收入具有明显的增长效应,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2006、2007以及2008年上半年我国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马骏 《会计研究》2005,24(8):15-20
我国的会计制度改革是为满足国企改革的需要而启动展开的,是我国体制转轨中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建设。在改革起点上,首先是解决市场会计规则的制定和施行问题,通过新、旧会计制度转换,为国企产权改革提供支持。当国企进入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目标的改革阶段之后,随之出现的大面积会计行为失范和会计秩序混乱,从反面提出了加强会计监管的改革需求。本文认为,在我国体制改革初期制定的会计监管框架与委托代理关系的企业制度存在脱节和错位,会计监管之所以成为制度瓶颈,原因在于对现行会计监管安排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