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正> 某外国银行,拟贷款给该国的一个集团公司(母公司),母公司希望将其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外商独资企业)的一部分股权质押给这家银行,但他们不清楚这种对外质押是否可行、如何操作,为此,我们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对他们的问题进行了如下的解答。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仅涉及外商独资企业的对外质押。 在讨论实质性问题之前,我们先将“质押”这个法律概念作一解释。 质押分为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根据我国《担保法》,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但是《担保法》对权利质押没有作出定义,而是针对不同的权利内容规定出不同的质押生效条件。我们理解为,权利是一种无形资产,某些权利因其不具备物质载体,将其移交债权人占有较为困难,因而对于那些无法移转的权利,债务人是否将其交由债权人占有并非质押的生效要件。  相似文献   

2.
基于我国货币政策开始由紧转松、房价下降等因素,典当行有必要改变原有的以房地产抵押典当为主的业务结构,多元化地发展典当业务,其中尤以动产质押典当业务值得大力拓展。本文探讨了动产质押典当中的新车质押典当和钢材质押典当两项实际业务,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实践及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物权法>对应收账款作为质押标的的明确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的出台,应收账款质押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推动作用日趋加大.本文通过对应收账款质押相关法律法规的梳理,进一步明确了应收账款设立与实现的过程,分析了办理应收账款业务时面临的风险,并对防范相关风险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开展仓单质押贷款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全国各地的仓储、物流和分拨企业也欣欣向荣起来,特别是在基础生产资料领域,瓜分市场份额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迫使交易市场必须尽量为会员单位提供一切可能的服务,以吸引会员,保证交易量在全国同类市场中的占比,从而使本市场的各类商品成交价格成为本地区甚至全国同类产品的指导性价格,以此确定在该领域的龙头地位。与此同时,参与市场交易,从事各类物资贸易的会员单位基于可用自有流动资金有限的原因,纷纷动起了仓单的脑筋。作为一种变通措施,很多时候,仓单在会员与市场、会员与会员之间成为一种权威的支付凭证,当不同数量和品种的仓单市场价值基本相等时,这种以交换仓单来交换货物,实现商品买卖的交易就达成了,但毕竟这种成交的机会与会员们的期望相差太远了。另一种变通,则是市场出于无奈允许会员用等价仓单来代替现金用于交易保证金的缴纳。事实上,在 一行业内部,仓单已成为不容否认的物权凭证,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产生了:如何使仓单合法的变现,从而进一步做大市场交易量?  相似文献   

5.
一、商业银行开办个人股票质押贷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一)我国的股票市场发展迅猛、方兴未艾,已为商业银行开办个人股票质押贷款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氛围。据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在"2000年中国上市公司成果博览会"上介绍,我国股票市场在近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止2000年10月底,我国的上市公司已经达到1052家,比1990年的10家增长了104倍;股票市价总值43000多亿元,比1990年的12.3亿元增长了3498倍,股票流通市值已经达到15000亿元,占我国 GDP 的17.5%。在股票市场的作用下,十年来上市公司仅在境内累计筹资4673亿元,加上境外上市公司和红筹股筹资,上市公司筹资总额达到了7581亿元。上市公司群体的迅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知识产权质押评估的难点和可行性,并结合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特点总结了知识产权质押货款评估的特殊性,以发挥资产评估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票据权利质押是我国《担保法》和《票据法》明文规定的权利质押形式。但两法对票据设质问题的规定有着明显的冲突。票据设质的要件应包括几个程序性行为,即设质背书中有“质押”字样、出质人签章及质权人名称、票据的实际交付等。  相似文献   

8.
王莉 《金卡工程》2010,14(2):192-192
著作权质押是著作权利用的重要方式。著作权质押制度的设计就是在质权人和出质人之间寻找利益平衡点,满足质权人风险控锏和出质人行使著作权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王祥云 《金卡工程》2010,14(3):174-174
在我国,专利权质押是一项较新的制度,其所具有的担保和融资功能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中,愈加受到重视。本文从法律角度出发,对专利权质押的概念、特征、设立、功能及其在我国立法的现状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现有股权质押的研究仅关注了质押数量,忽视了质押价格的重要作用,难以准确地刻画控股股东质押压力。本文基于手工整理的单笔质押价格数据度量质押压力,研究控股股东质押压力如何影响企业违约风险。以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质押压力越大,企业的违约风险越高。机制检验表明,质押压力通过加剧企业的融资约束和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提高了企业违约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场内质押和股市为熊市时,质押压力对违约风险的影响更强;较强的内源融资能力和较好的外部监督环境能够缓解质押压力对违约风险的影响。本文为更加准确和直接地度量控股股东质押压力带来了有益借鉴,也为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确保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沙海萍 《新金融》2010,(1):59-62
权利质押作为一种常见担保方式,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被普遍采用。近些年来,商业银行竞相加大产品创新和营销力度,创设了公路收费权、电费收益权、学校和医院收费权等多种新型权利质押,这些创新以其独特的融资方式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当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大亮点。然而,许多权利质押还存在法律依据不足、操作欠规范等缺陷,使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如何认识它、解剖它,从法律上加以分析研究,对于指导和规范商业银行权利质押担保信贷业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保障债权实现的手段之一,债权银行利用质押品质量的"激励效应"控制信贷风险,以降低债务代理成本。本文以2001-201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质押其股权获得贷款为研究对象,分析质押品质量在银行信贷决策中的治理效用,以及股权性质和金融发展对质押品治理效用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股权质押样本的质量显著高于配对样本;连续质押样本的质量显著高于非连续质押样本;股权性质所代表的政治关系显著影响了债权银行质押品质量控制效用;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债权银行质押品质量控制的效用越显著。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性质所体现的政治关系为控股股东通过股权质押获得贷款,利用"隧道效应"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提供了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14.
银企动产质押贷款中介的若干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筠翊 《上海金融》2001,(11):53-55
银企动产质押中介,即在企业需要向银行贷款,而又没有足够的不动产或有价证券或第三人提供担保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将其所拥有的生产原料、日用商品等动产,通过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中介公司的服务,向银行提供动产质押以获得银行贷款,并由银行、企业和中介公司三方签定相关的协议。在银企动产质押中介的情况下,中介公司向企业提供动产质押物的仓储服务,企业在保持与银行、中介公司约定的最低库存量的前提下,可以对其质押的动产进行使用和处分,从事日常经营活动。这种贷款模式既盘活了银行与企业的资产,不影响企业的经营,又能够降低银行的风险,同时也催生了从事该项业务的中介公司,但是随着该项业务的发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事人之间在贷款合同、质押合同、仓储合同等法律关系中遇到了现实的法律问题,例如质物是否要向银行转移占有、“不移库质押”是否构成质押、中介公司因仓储保管费用行使留置权与银行的质权孰为优先等问题。因此本文将以我国现行法律、司法解释和制订中的物权法立法动向为基础,对相关的若干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银行保证金质押作为金融实务中一种常见的担保方式,由于现行法律规定的模糊性和银行间实务操作的差异性,其成立要件及其担保效力在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银行界与法院各执一端.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以案例的形式首次对银行保证金质押问题作出了正面回应.结合最新司法实践的裁判观点,再以金融实务的视角对保证金质押争议进行剖析发现:银行保证金质押的性质实际上是动产质押中的金钱质押,它不同于账户质押.其质押的成立满足三个要件即可:具备书面的质押合同或条款、保证金已经特定化、保证金已经移交债权人占有.质押生效后,银行保证金不能随意被扣划,有效约定的保证金质押其效力也可以及于整个保证金账户.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地区商业银行遭遇“棕榈油门”事件出发,分析了贷款质押业务的特点及产生该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邵莹  肖晔  杨艳红 《征信》2017,35(10):49-51
自《物权法》生效以来,仓单质押融资业务获得了市场的青睐,被视为"银企"合作的新途径,该业务作为一种动产融资方式,市场前景广阔。但该项业务发展中缺乏具有公信力的质押登记信息公示平台,存在信息不对称、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易于引发重复质押等风险,严重制约了该项业务的发展。为此,在促进仓单质押业务发展中,应不断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1998年10月,李某向银行申请借款8万元,银行要求其提供有效担保。李某遂请好友张某为其借款提供担保,张某同意将自己以女儿名义(12 )存款10万元的定期存单作为李某的借款担保。银行在分别与李某、张某签订借款合同、质押合同,并办妥有关手续后,按约向李某发放贷款8万元。贷款到期后,李某未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银行遂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银行对质押存单享有优先受偿权。  相似文献   

19.
权益质押,是指以收费权、经营权出质为借款债权提供担保的一种质押方式。为区别于《担保法》所明确规定的权利质押,本就以收费权、经营权等为出质标的质押称之为权益质押。  相似文献   

20.
森林  伟堂 《海南金融》2002,(10):36-37
近几年,我国金融机构在信贷营销中为有效防范贷款风险,纷纷推出权利质押贷款业务,但是,由于对现行相关的经济金融法规理解上的偏差以及在具体业务办理上的失范行为,甚至被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导致金融涉诉案件频发,造成低风险业务办出高风险贷款。金融部门应加强对《担保法》、《票据法》等经济金融法律法规的学习,准确把握法理,完善制度,规范操作,强化管理,依法办贷,最大限度地规避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