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城市化的程度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尺度,而一个国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又是衡量该国城市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必然相应要求发展城市化。目前,我国应当大力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这是因为:①加快农村城市化是适应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当今世界,城市化已成为伴随工业化、现代化而出现的一种世界范围内强有力的发展趋势。19世纪初,全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3%左右,到80年代已达到42%。据联合国预测,本世纪末世界50%的人口将生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化水平一直高于工业化水平。发展中的城市以其聚集效应为工业发展提供条件,并以不断增长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而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却一直明显落后于工业化水平。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城市人口还仅占总人口的30%左右,而同期的工业化水平已达40%以上。因此,大力促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发展战略。本文仅就城市化进程中的小城镇建设问题进行一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3.
徐智环 《经济学家》2003,(2):120-121
笔者认为,制约农村过剩人口转移主要有两大障碍,一是制度性障碍,二是城市化弱质。改革开放后,制度性障碍在市场的冲击下,已逐步弱化,并显示出被消除的迹象和趋势,但城市化弱质仍然成为农村过剩人口转移的最终障碍。一、城市聚集人口能力弱质,阻碍了农村剩余人口的转移。城市聚集人口的能力是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城市聚集人口数量太少,远远低于世界水平。据联合国《人口统计年鉴》资料,1992年,美国城市人口为76%,日本为77%,英国为89%,法国为73%,加拿大为78%,中国为27.63%,1999…  相似文献   

4.
一个多世纪以来,城市化是世界性潮流,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工业化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口城市化的速度更为迅猛。目前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平均超过70%,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人口比重不过30%左右,但从950~1980的三十年中,每十年城市人口的递增率都比发达国家高,显示了方兴未艾的势头。全世界实现城市化是历史的必然。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城市化水平还低,尽管有2.1亿市镇人口(1982年),论绝对数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但市镇人口只  相似文献   

5.
赵瑛 《经济论坛》2003,(15):1-1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正在步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顺时应势,加强领导,促进城市化合理有序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六大提出把发展小城镇作为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完全正确的决定。这反映了我国城市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客观要求。但需要指出,就城市化来说,发展小城镇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农村城镇化不等于城市化,不能用农村城镇化来代替城市化。改革开放前,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整个经济包括城市经济缺乏活力,加以六七十年代国际上对“城市病…  相似文献   

6.
跨地区农村人口城市化与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不一致,这也是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划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跨尺度、跨区域的农村人口城市化则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并最终形成国家主体功能区格局的一个重要方式.文章从当前的“城市农民工”现象分析了农村人口迁移对农民自身生活提高,迁入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迁出区生态环境改善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作用,并从“区域”视角分析了“地方权利边界”对农村人口转移的“机制性”限制,从城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城市资源约束及城市发展空间约束等分析了城市化地域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客观限制”.文章提出,在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区划框架下,应通过加大中西部农村教育支持,提高农村人口人力资本水平,从长远考虑实施教育移民战略,改革区域性农村土地生产关系,在中国东中部地域扩大重点开发区范围,积极引导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化解城市地域对农村转移人口的限制,从而在实践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中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1.加快城市化进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截止到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36%,但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要富裕必须减少农民,要繁荣农村必须城镇化。因此,从长远的政策目标看,农民增收还是要走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道路,加快我国的农村城市化进程。同时在加快城市化与城镇化的条件下,推进农业人口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指国家或地区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人口和产业不断从农村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的过程。城市化水平是衡量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而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城市化发展是否能够促进就业增长、如何促进增长已经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经济,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首先要实现农村经济稳定发展,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取决于农村城市化的发展程度。   一、农村城市化的必然性   首先,城市化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从世界城市人口的变化来看: 1950年,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29%, 1980年达到 41%, 1995年达 45%。在部分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占该国人口的比例更高,如日本等国高达 80%以上。而我国 1998年仅为 2…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并伴随有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在城市化水平与农村—城市移民率的变动之间建立一个模型,发现在农村—城市移民率和城市化水平、农村人口与总人口自然增长率之间存在着联系。通过城市化数据分析我国的农村—城市移民率的变化情况,并应用城市化的logistic方程对城市化水平以及农村—城市移民率进行进一步的估计,最后预测它们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一、加快城市化步伐是皖东南区域经济再发展的迫切要来目前,宣城地区国民经济产值构成中,工农业之比达5:1左右,而城乡人口比率却长期凝固在1:6以下。这种格局证明了我区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农村工业化进程。表述农村城市化水平有两个主要指标:一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个相对指标;二是城市人口总量,即城市规模,是个绝对指标。从相对指标看,行署所在地——地辖宣州市总人口80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5万,市区具非农业户人口12.5万;在全市50万劳力资源中,在城镇工作的约8万,按第二口径计算的城镇化水平约15—16%。这个水平…  相似文献   

12.
赵力 《经济问题》2000,(8):27-30
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进程而发生的现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在工业和城市化的共同进步方面,我们存在着工业一马当先,城市化特别是小城镇化则相对滞后的缺陷,从工业化,城市化相对统一,同步发展的本质看,城市化特别是像我们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0%还多的国家,应根据我国国情,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缩小城市化与工业化差距,促进工业化和现代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充分发挥社会力量 建立健全农民工流动就业服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农民工流动就业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现象,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几亿农民从农村流动到城市就业、生活,将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流动就业的农民工群体快速发展,迅猛扩张。目前,农民工已达相当规模,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农民工已和城市市民、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化水平,是目前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城市化的表面特征表现为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城市数量增加及其规模的扩大,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以及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水平的测定,目前国内外最为通用的指标是”城市化水平“指数,即城市人口(或非农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百分比。在我国通常有三个标准:(1)非农业人口占区域总人口比重;(2)市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比重;(3)市镇非农人口占区域总人口比重。  相似文献   

15.
陈秀萍  李军  陈广胜 《经济论坛》2008,(1):30-32,46
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随着18世纪英国的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兴起和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在迅速加快,城市化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经济转型现象.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进程加速是20世纪世界范围内社会经济生活的奇迹之一。1900年世界城市人口仅为总人口的13.6%,据有关专家推断,2000年这一比重已超过了55%。 1950年我国城市人口的比重为11.2%,1960年达到19.6%,平均每年以接近1个百分点的增速提升。而此后20年不仅没有进展,甚至还略有倒退,到1980年这一指标仅为19.4%。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城市化进程稍有加快,但每年也只提升0.5%个百分点,按户籍统计,1999年城市人口比重仅为30.9%。目前我国城市化比率比工业化比率低50个百分点,比同等经济水平的国家低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是随工业化的出现而伴生的一种现象,人类工业革命之后,城市的数量、规模显著增长。有学者在1987年从人口计量角度做了全球统计,揭示了一条规律,(全球)工业劳动人口比重每增加1%,则有可能引起城市人口增加1.8%,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存在着稳定的正向关系。另一方面,农业部门的生产率的提高,也是城市化的一个基础。因为城市化过程,也是农村劳动力脱离农业生产,加入城市产业队伍的过程,在农业充分发展的条件下,才能在转移出剩余劳动力之后,总产出不致下降,保障对非农业的产品贡献和劳动力要素贡献。  相似文献   

18.
城市是人类高度文明的产物,是近代文明的象征,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其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人类走向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社会发展的同时却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其中,噪声污染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被称为城市环境问题的四大公害之一。我国的噪声污染较严重,噪声遍布在人们的四周,尤其在城市和工业区里,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一、当前我国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工业化、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据统计,1998年,世界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达80%以上,发展中国家已达55%-60%,而我国仅为30.4%,只相当于1950年的世界平均水平。也是就说,我国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相比,大约相差了半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发展与区域城市化的互动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敦瑞 《经济导刊》2007,(10):54-55
产业集群是众多植根于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专业化的、相互关联的企业及相关机构,为获得竞争优势而集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的产业群落,城市化直接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特别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而产业和生产要素的集聚则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必须依托于工业化的推进,而产业集群会带来外部经济和规模经济的好处,并能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有效途径.这种互动作用决定了产业集群是城市化的重要助推器.同时,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部环境也会逐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