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管理办法”的精神。根据人总行的部署和要求,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在全省所有的81个县及县级市(除区外)开展了“县域金融机构一定比例新增存款投放当地”的专题调查。调查表明,县域金融机构资金大量上存,导致县域资金供求失衡,影响了县域及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为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确定县域金融机构新增存款按一定比例投放当地的可行性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分析我区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汽车等行业(以下简称“五行业”)发展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国有商业银行支持我区“五行业”发展的政策建议,银监会广西监管局就我区“五行业”的发展状况及32、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五行业”贷款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今春以来 ,福建首先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 ,整个珠江三角洲加工制造业工人缺口高达 2 0 0万。浙江杭州市求职民工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 1 %~ 2 0 %。就连劳务输出大省江西、农业大省山东也都面临着招工难的问题。几年前涌动全国的“民工潮”为什么变成了大面积的“民工荒” ?它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三个原因引起“民工荒”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 ?我想可能有三个原因。其一是国家扶持“三农”的政策起了一定的效用 ,使得某些地区的农民减少了外出打工的比例。其二是多年来农民工外出打工的生存环境太恶劣。农民工进城多集中于低…  相似文献   

4.
任凤霞 《银行家》2005,(7):99-100
居民购房结构及房地产空置结构2000年以来,上海“两外”居民购房比例控制在18%-24%,房地产空置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见表1和图1)。数据说明:上表反映的房地产空置面积是指沉淀在房地产开发商手里尚未出售的商品房(2003年和2004年统计口径出现变化),房产中介公司挂牌等待出售的商品房未列入空置房统计范围。而本地、外地和国外居民购房比例是按照购房套数计算的,如果用购房金额或面积计算,“两外”居民的购房比例会更高(“两外”居民购买单价高、面积大住房的比例要高于本地居民)。  相似文献   

5.
最近,笔者在工作中发现一些乡镇为了完成财税任务,采取“垫税”、“预征”、“空转”等手段,给辖区外的应征税单位和个人以一定返还比例,将辖区外的应缴税款“买”到本地入账。这种做法不仅严重损害了国家和集体利益,还滋生了腐败行为,玷污了党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6.
冯亮 《金融博览》2005,(5):42-43
从去年年初开始,中央财经大学课题组搞了一次专题调研,分别对全国20个省(区、市)、82个县(市)、206个乡村、110家企业、1203个个体工商户进行了调查。这是中国对“地下金融”第一次全面系统的调查,展示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7.
农村税费改革前,农业税收入包括正税和地方附加两个组成部分。正税按常年产量计征,地方附加按正税的一定比例计征。农村税费改革后,农业税政策得到了调整,将原农业税附加并入新的农业税,同时又开征了新农业税附加。继而农业税“正税”的概念仍沿袭改革前的说法,被社会广泛使用。其实,随着农业税政策的变化,现在使用农业税“正税”这一概念,其意义已很不准确。从税理上讲,正税与附加税互为对称。有正税即有附加税,有附加税即有正税。在具体税种中,不管二者是否冠有正税和附加税之名,只要存在这种对应关系,正税和附加税的关系就实际上存在。如…  相似文献   

8.
目前,有些农村信用社贷款投向有“城镇化”的倾向。本文以广西岑溪农村信用社为视角,对此动向进行调查后认为,导致“城镇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支农贷款存在高成本、高风险、信用环境差、政府硬性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制约了农信社贷款投放等,并就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殷成国  王楠 《银行家》2006,(10):129-131
据中国人民银行孝感市中心支行组织的专题调查显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简称“国六条”)实施以后,房地产信贷政策执行和风险管理带来新的考验,金融部门面临着信货增量风险减小、存量风险变大的两难选择,亟需理性规避风险,从而实现宏观调控政策落实与信贷风险防范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两法合并"前后税前扣除政策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以下简称“两法合并”)之后,税前扣除政策的变化会对企业税收负担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对工资费用、公益性捐赠、研发费用等方面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并通过举例对比了“两法合并”前后应纳税额计算的差异情况。  相似文献   

11.
毛盛志  张一林 《金融研究》2021,486(12):1-19
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本文基于经济“增长”视角,从理论上分析金融政策在经济低碳转型中能够发挥的作用。我们构建了一个包含清洁(绿色)与非清洁(非绿色)生产部门、定向技术进步、金融约束与金融政策的内生增长模型。通过基于模型的理论证明与数值模拟,我们发现:(1)清洁部门相对非清洁部门更强的金融约束会推迟经济低碳转型过程、导致环境恶化,绿色金融政策能够缓解清洁部门的金融约束。(2)绿色金融政策能够增加清洁部门的产量,在一定条件下,还能促进经济实现低碳转型并阻止环境恶化。(3)通过金融政策推动经济低碳转型,相比部分财政政策具有成本效益优势;两类政策存在组合搭配的空间。(4)在疫情冲击后加大绿色金融政策力度,将有益于实现“绿色复苏”,并有可能以相对平时更低的成本,加快“碳达峰”与经济低碳转型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储盈 《理财》2006,(11):57-57
有时候,某件事情在一段时间属于违法的,但在某个新政策颁布以后,就有可能成为合法的事情。商人和政治,从来就是不可分开的两个矛盾体。对中国企业家来说,“财商”的高低有两个参数——对市场的敏锐和对政治(政策)的敏感。古有胡雪岩被尊称为“红顶商人”,今有荣智健、鲁冠球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关注政治,使他们成为成功的商人。相反,不关注政治,就有可能遭到破产甚至牢狱之灾。  相似文献   

13.
马咏洪 《时代金融》2013,(23):247-248,250
前言西双版纳州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政策考核,连续两年多数县级法人农村信用联社未达标。人民银行西双版纳州中心支行调查显示:按照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政策要求,实施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调控管理政策与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政策存在冲突。建议完善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励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县域法人金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安徽省安庆地区县域农村金融服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当前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商业性”与“政策性”金融服务供求双重失衡现象,提出直接诱因在于两类(商业性、政策性)金融的微观市场缺位以及现有金融制度安排存在缺陷。文章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理论界和决策部门不应一味泛论“县域”农村金融服务问题,而应把调查研究的视角向下对准真正的农村金融——乡村金融。  相似文献   

15.
曹顺宏 《银行家》2005,(6):127-129
2004年5月1日以来,我国财产保险理赔,特别是车险理赔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以下简称“三者险”)理赔纠纷急剧增多、保险当事人之间分歧增大。从司法实践和监管政策看,各地法院对这类纠纷的判决五花八门,保险监管机构对此立场不明,这更催化了此类纠纷的产生,加剧了纠纷的处理难度。可以说,目前“三者险”已经陷入了一种“解不开、理不顺”的法律之“结”。  相似文献   

16.
高金平 《新理财》2003,(6):44-45
税法规定,“异地销售”行为,其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为货物移送的当天。“异地销售”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怎样才能正确理解该政策?降低税收成本……  相似文献   

17.
一、实现执收执罚单位收支彻底脱钩。一是采用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财政部门必须按政策认真核定执收执罚部门各项支出预算,取消“按比例留用”、“按比例返还”等各种收支挂钩办法。个人经费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标准核定;公用经费根据财力可能和需要,予以保障。取消执收部门从组织的非税收入中提取手续费的政策。二是开展非税收入成本核算工作。组织非税收入需要一定成本,按成本核定业务经费不属于收支挂钩,  相似文献   

18.
谨防银行承兑汇票的 "买票"风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日,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听一位朋友讲起了银行承兑汇票的“买票”,感觉很新鲜,就对“买票”行为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发现所谓“买票”,就是指某企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然后以一定比例的返点,贴现出售给另外一个企业的过程。例如:甲企业开出银行承兑汇票100万元,以98万元的价格卖给乙公司,这个过程被称之为“买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央对“三农”政策支持的力度加大,外商投资于农业开发项目逐渐增多。但由于资本金结汇政策滞后,给外商在投资、经营农业开发项目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调查两家具有代表性的涉农外商投资企业,分析了其资本金结汇资金流向特点及与现行资本金结汇政策的矛盾,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DSGE模型的绿色信贷激励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遥  潘冬阳  彭俞超  梁希 《金融研究》2019,473(11):1-18
在绿色金融政策实践与有关学术理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以绿色信贷的激励政策为切入点,提供一种分析绿色金融政策的理论模型分析框架,并基于模型开展量化的政策效果分析。本文在真实商业周期框架的基础上引入银行部门,通过拆分厂商部门为“绿色”与“其它”两部分,并设置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的相关政策,纳入了绿色信贷激励政策。研究发现,针对绿色信贷的贴息、定向降准、再贷款(调整再贷款利率与质押率)均是有效且合意的激励政策,一定强度的政策不仅能够提高绿色信贷量,在绿色意义上优化经济结构,而且对总产出、总就业不会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从而带来“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