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地理》2021,41(5):95-102
解决城市中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对于促进社会融合和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国25个城市流动人口与家庭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居住迁移行为、家庭化迁移等特征对其住房选择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仅有小部分流动人口在流入城市已购房。其中,社会经济水平越高,越有可能通过迁居改善住房,并获得城市住房。(2)家庭化迁移已成为流动人口在城市中购房的直接驱动力,起到决定性作用。(3)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城市获得住房的机制存在显著的城市差异,非一线城市社会经济水平较高的流动人口在住房选择上呈现出"向上的流动性",即实现从租房到购房,而一线城市的流动人口即使具有高收入仍很难获得城市住房。建议进一步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将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需求纳入考虑,进而促进流动人口落户,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流动也逐渐频繁起来,外来的流动人口成为了城市人口的一部分,并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关系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宏观方面分析了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并提出了协调流动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流动人口管理问题是当今世界性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最突出的问题,解决不好流动人口的问题,将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服务为先的原则,提高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认识;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管理方式和手段,维护好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实现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管理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是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问题,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流动人口作为一个游离在城市市民边缘的特殊群体,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如何使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将成为城市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本研究对流动人口的城市归属感和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目前阶段,提高城市归属感依然是提高流动人口幸福感的主要途径,但归属感并不是影响幸福感的唯一因素,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等个人因素也对幸福感有显著影响,这为提升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流动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也给城市的资源、环境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压力。以流动人口的重要输入地——广东省为例,从外部资源环境与城市内部条件两个角度对流动人口对资源环境影响的效应进行分析,并提出流动人口与资源环境良性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流动人口融合政策包括均等化政策和落户政策。针对两类政策,论文分别构建了均等化指数和落户指数,利用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的8个城市社会融合专题调查数据,对其流动人口融合政策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8个城市的均等化水平都不高,城市之间差别不大,流动人口的均等化工作仍任重道远。东部城市倾向于将均等化作为吸引劳动力的重要政策,希望吸引"普通人力"保持GDP增速以"开源",而中西部城市更多考虑如何减少财政压力以"节流"。各城市的落户难度差异较大。一般而言,城市的行政级别越低、财政压力越小、人口规模越小、户口含金量越低,在该城市落户越容易。落户政策是地方政府吸引投资和"精英人才"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中一座“土”的“桥”——关于城中村的一种阐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蓝宇蕴 《开放时代》2006,(3):145-151
城中村以城市廉租屋、流动人口聚居区的方式发挥它在城市社会中的功能,这在为众多流动人口的城市进入提供便利之时,还以民间力量的形式,及时与必要地替代了政府提供廉租屋的功能,并在这一意义上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正是这种及时与必要的替代,城中村获得了城市条件下的生存发展空间及社区属性。  相似文献   

8.
流动人口子女进城就学决策形成机制研究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配,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本文通过大量认真的调查,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研究,从而得出流动人口带子女进城就学的决策动因及各动因在形成最终决策中的地位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为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缓解城市面临的义务教育资源需求压力、推动教育资源更公平配置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韩芳  柴梅 《经济研究导刊》2010,(22):142-144
大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二道桥社区为例,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居留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流动人口以中青年为主,来源上有地域集中性,职业以餐饮、商业服务业为主,收入差距大,与教育程度相关性弱。流动人口有以家庭迁移为主的长期居留趋势,新生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增长的潜力巨大。并相应提出了加快南疆农村发展,提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改革少数民族教育模式,从深层次上提高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  相似文献   

10.
流动人口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人口的流动日益频繁,外来流动人口参与、影响着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流动人口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流动人口有序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巴西都是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尤其是城市贫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从巴西反贫困经验看,中国在城市反贫困问题上应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中等阶层收入,保护农村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给予城市农村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平等待遇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为推进城市学研究,探讨解决城市化进程中面临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推动城市科学发展,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面向国内外城市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者以及关心关注城市发展的各界有识之士,征集钱学森城市学金奖、西湖城市学金奖优秀成果。具体公告如下:第三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征集评选活动围绕"城市流动人口问题",开展征集活动。征集主题:(1)城市流动人口问题;(2)农民工市民化与内需拉动。  相似文献   

13.
程遥 《经济地理》2012,32(4):25-31,43
我国当前的流动人口总量已达2.61亿,未来将望继续增加。流动人口构成中大部分为从农村流向城市的人口,他们的城镇化状态与发展趋势是我国推进健康城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不可回避的课题。鉴于当前流动人口的城镇化转型尚存在许多突出问题或矛盾,针对源于农村的流动人口城镇化问题,分析这一社会群体的社会属性、城镇化特征和可能趋势,进而提出在健康城镇化的语境下流动人口的城镇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背景社会融合是国际移民和国内移民(或流动人口)面临的共同问题。美国和欧盟对移民的社会融合问题高度重视,形成了各自的理论体系。中国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概而言之,中国关于流动人口问题的研究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折射出学界和政府部门在不同时期对"流动"这一人口现象、对"流动人口"这个群体的认识历程。  相似文献   

15.
该文认为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包括经济融入、社会融入、文化心理融入、政治融入等4个层次,提出了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模型,从城市融入的动机、目标、决定因素3个方面分析了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过程,说明不同的生活目标影响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程度,在城市现代部门就业或成为个体工商户、成为城市居民的可能性较大,行政调控机制和市场筛选机制两大机制决定着流动人口能否成为流入城市居民,并以江苏昆山调查数据印证了其解释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出生且生长在城市的二代流动人口已成为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城市社会融入度直接关系到城镇化的高质量建设。依托社会嵌入理论,从制度嵌入、文化嵌入、认知嵌入和网络嵌入四个维度来解析二代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以户籍为代理的制度嵌入和以文化风俗为代理的文化嵌入显著阻碍二代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而以受教育水平为代理的认知嵌入和以社会网络为代理的网络嵌入则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进一步考察社会嵌入影响的异质性发现,制度嵌入的阻碍效应发生在迁入省会城市和1.5代流动人口样本中,而文化嵌入的阻碍效应发生在迁入非省会城市和2代流动人口样本中,认知嵌入和网络嵌入的促进作用发生在迁入省会城市和1.5代流动人口样本中;机制分析表明,改善社区环境和增强城市感知能够缓解制度嵌入和文化嵌入的阻碍效应,并强化认知嵌入和网络嵌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流动人口空间再造:基于社会地理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华松 《经济地理》2011,31(8):1233-1238,1251
流动人口社会空间是原有城市空间底质上经过流动人口的各种实践活动而人格化的空间,是一种再造的空间。首先将流动人口空间再造结果进行归纳,大体有实体空间、行为空间和感应空间三种,具体表现为差异化的空间、隔离的空间、福特制和"类信息社会"语境并存下的空间、压缩的空间、弹性的空间、流动的空间、犯罪的空间、压制的空间、再现的空间。其次,借鉴事件史分析法对流动人口空间建构过程开展分析,总体上流动人口社会空间表现为边缘化的空间,这既是自身种种属性特征经过社会化建构过程后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制度歧视、城市政府新自由主义倾向、对城市空间的激烈竞争、企业追逐利润、本地人排挤等共同作用结果。流动人口空间再造的过程也是原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最后,面对来自各方的空间压力,流动人口不断进行空间适应性策略调整,不断发展和演化自己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1 提升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已成为城市人口调控最重要的课题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户籍政策出现松动,大量流动人口涌人,城市常住人口的规模迅速膨胀,城市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与分布等方面也与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指没有取得流入地城市户籍,又在流入地城市进行经济、社会等活动的少数民族人口.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大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持续流入城市;其推动城市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政府的治理带来了挑战.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相关权益保障是当前中国人口流动情况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20.
周智  杨科 《经济研究导刊》2011,(36):300-301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大规模的人口流入城市,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其中,流动人口子女的城市义务教育融入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基于此,从社会变迁的视角来分析流动儿童城市义务教育融入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并从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各种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促进流动儿童融入城市义务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