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0 毫秒
1.
董冠洋 《金卡工程》2008,12(10):46-47
本文结合我国<合同法>风险负担的规定,分析了交付主义规则在买卖合同和其他双务合同中的具体适用和排除适用情况,厘清交付主义适用的界限.并提出完善我国风险负担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徐战英 《金卡工程》2010,14(6):206-206
随着经济的日趋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不断加深,因而各国法律对货物风险转移的立法都十分重视,包括国际公约和贸易惯例。我国1999年生效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在买卖合同一章对货物风险转移做了详细规定的同时,我国学界对买卖合同标的物风险转移的相关法条存在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因此研究买卖合同标的物的风险转移的制度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政府采购合同,是指供应商一方交付标的物并转移其所有权于采购人,采购人受领标的物并支付价金的合同。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签订政府采购合同是最普遍的履约形式,也是实现政府采购的最终步骤。任何合同都存在着风险,政府采购合同也不例外,在我国合同法中表现为标的物风险负担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4.
王文军 《保险研究》2022,(10):74-86
关于保险标的转让对于保险合同的影响,《保险法》第49条采取了从物主义立场,凸显对受让人的保护,性质上为相对强制规范。保险标的转让的主体为被保险人,转让的效力系使受让人承继被保险人地位,而非发生保险合同概括移转,同时,既已发生的保险金请求权并不跟随保险标的移转。保险标的转让的时点应为其权属移转时,《保险法解释(四)》第1条建立在买卖合同价金风险之负担规则上,实属误会。《保险法》第49条对保险人利益的平衡不足,未来修法时应增设保险人的任意解除权与受让人的拒绝权,限制投保人的任意解除权,强化转让通知义务,以期更好地平衡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5.
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为担保债务人的债务,将担保标的物的权利移转于债权人,于债务清偿后,标的物应返还于债务人或第三人,于债务不履行时,担保权人可就该标的物优先受偿。  相似文献   

6.
为担保借款合同,当事人同步签署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借款人不能归还借款本金及利息时,应履行商品房买卖合同。此类具有担保功能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在性质上属于债务清偿协议。法释\[2015\]18号第24条虽要求当事人以民间借贷提起诉讼,但未否定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效力。在确认应还本金及利息及借款人没有如期清偿的前提下,出借人请求移转房屋所有权的,应予支持。  相似文献   

7.
时价主义会计在日本会计学界是一个争论激烈的课题。时价主义会计的优点是可操作性强,易于理解。但其缺点是不利于贯彻一致性原则,不利于会计监督。因此在我国应谨慎使用时价主义会计。  相似文献   

8.
《澳门商法典》是新形势发展的必然产物。它采取了商人主义的立法模式。内容详尽,包括经营商业企业之一般规则、合营企业之经营及企业经营之合作,企业外部活动及债权证券。《澳门商法典》具有独特的立法特点,对我国商事立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抵押是我国法律明确确定的一种担保方式,是产生担保物权的方法之一,因其具有担保物权的效力和特点,同时又与其他的担保方式不同,不移转标的物的占有,因而具有人保和其他物保所不具备的优势。我国《物权法》对物权变动模式做了变更,然而与之配套的《担保法》还未出台,在实践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争议,理顺其中的法律问题,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担保贷款业务将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更有利于银行业务的顺利开展.在更大程度上减少银行债权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的律师职业规制体系,可以发现我国律师协会的自我规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自我规制、行政规制与司法规制的界限不清,规制手段多为事后的行为罚等问题。职业主义的自我规制在西方国家遭遇了商业化、全球化带来的危机,新的“规制治理”理念被引入了律师职业规制。在英国实践中,对于整体规制框架采用了“元规制”的方式,事务律师规制局改革将职业伦理规制范围由行为规则转向原则与专业标准的结合,运用事前事中的风险合规沟通替代事后的惩戒手段。我国应该吸收上述“规制治理”理念的转变,将职业主义的自我规制与原有的公共规制相结合,完善律师协会、行政机关、法院的规制范围,改革现有的执法专项检查,实现职业与国家、社会、市场之间的互动规制。  相似文献   

11.
张小英 《金卡工程》2010,14(11):101-101
保留所有权是在经济发达国家得到普遍适用的一种信用制度工具,我国《合同法》第134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在买卖合同中约定买受人未履行支付价款义务的,标的物所有权属于出卖人"。学者们认为这是我国法律正式确立所有权保留制度。由此,我国学界对这项制度讨论日渐热烈。本文在以学者们对保留所有权制度研究成果学习的基础之上,在一些有争议的地方提出了作者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2.
赖会 《金卡工程》2010,14(7):151-151
促销赠品在经济学上属于商品的范畴,在法律上属于买卖合同中的标的物,不应当适用民法中赠与合同的有关规定。劣质促销赠品侵害了消费者的权利,应该有相应的法律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13.
论商法对交易安全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法以商务交易为其规范对象,所以,维护商事交易安全是商法的一大特征,各国商法对交易安全的维护主要表现为对商事交易采取公示主义,强制主义、外观主义、严格责任主义等基本制度。本文认为,我国商法对交易安全的维护虽然也采取了一系列原则和制度,但仍有若干规定不能适应交易安全的要求,建议在以后的商法制定和修改过程中,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立法经验,使之更好地维护交易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在《法律东方主义》一书中,络德睦旨在揭示的只是对“中国有法与否”这一问题何以成为问题以及为何西方人对其答案如此在意的认识论根源与政治根源,并未触及作为法律东方主义之反题的东方法律主义问题,更谈不上所为此举是在为当下中国法的任何具体观念进行的辩护与背书。如何界定东方法律主义及其未来将呈现何种样态,本质上仍是一个译介政治问题,需要仰赖于中国知识与政治精英未来的耕耘与塑造。迈向东方法律主义,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需要尽可能摒弃褊狭的法律自我东方主义倾向,需要解决好如何认真对待本土资源的问题,需要处理好政治共同体软硬实力的均衡匹配。  相似文献   

15.
对于保险标的转让后,保险合同是否当然转让,有属人主义与从物主义之争。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旧《保险法》关于财产保险合同转让从属人主义,新《保险法》则从从物主义。本文则认为,属人特征是财产保险合同的固有特性,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保险立法单纯强调属人主义不利于保护受让人的利益,而单纯强调从物主义对保险人也有失公平。我国新《保险法》关于财产保险合同转让的修改并没有彻底否定财产保险合同的属人特性,而是对从物主义和属人主义进行了结合与折衷,以实现同时保护保险人和受让人权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保单质押理论框架主要是围绕保险公司为借款主体予以构建,故无法适应我国现在部分由银行从事保单质押贷款业务的现状,加上实定法规则的缺位,因此银行从事保单质押贷款业务面临的两大突出问题:质权何时生效以及未来保单现金价值请求权归属于其他人而非投保人时银行质权是否存在都有进一步厘清的必要.经分析可知,因保单属于不完全有价证券,因此应以质押合同当事人前往保险公司核押而非保单交付作为银行质权的生效要件,而针对未来保单现金价值请求权归属于他人之情形,银行也必须分情况作出不同的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7.
对制定我国税法通则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定我国税法通则是完善税法体系、深化税制改革的需要,是坚持税收法定主义原则、依法治税的需要,应借鉴有关国家建立税收“母法”的经验,尽快制定我国的税法通则。  相似文献   

18.
儒家家族主义伦理思想对中国家族企业经营影响深远。本文研究我国上市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的家族主义文化观念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的家族主义文化观念越强,企业并购交易的规模越小,但并购绩效越好。这一实证结果在考虑遗漏变量等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当企业所在地的市场法治环境较差、并购方处于行业景气度较差时期以及并购方进行跨行业并购时,实际控制人的家族主义文化观念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程度较大。最后,我们发现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的家族主义文化观念的形成,主要是受到家族内部的言传身教,而非外部社会环境的熏陶。综上,本文结果表明企业家的家族主义文化观念越强,越希望企业在家族内部世代传承,实现基业长青,因此其并购决策将更为稳健谨慎和具有长期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9.
叶飞 《金卡工程》2010,14(7):18-19
日本式起诉状一本主义对于防止法官预断,促使庭审实质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并非完美的制度。本文在分析起诉状一本主义优缺点的基础上,反思我国刑事公诉方式,主张日本式起诉状一本主义并非我国刑事公诉方式改革的方向,从诉讼改革的成本效益出发,将复印件移送方式改造为案卷与答辩状并行移送的方式,则能满足刑事公诉的诸多价值。  相似文献   

20.
银行与客户纠纷主要有储蓄存款损失赔偿纠纷、一般存单纠纷和具有存单的借贷纠纷三方面。银行在各种存款存单纠纷中的举征责任是不同的,有的采用“谁主张谁举征”的规则,有的采用举征责任倒置的规则。银行需要根据存款存单纠纷具体情形和举征责任规则举征,以防范和化解损失风险。同时,银行在工作中要注意证据的收集与保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