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是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民族地区土地资源状况和利用现状,引入区位商分析了民族地区土地利用程度优劣势,并且提出促进民族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上海、北京等大都市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综合竞争力,将在郊区进行大规模的生态林建设。由于受到土地、资金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迫切需要调整当前的林业政策。以上海市为案例,分析了当前中国大都市郊区农业及土地利用的状况,展望了生态林业建设的巨大前景,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借助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概念,对1991-2004年武汉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根据信息熵和均衡度的变化趋势归纳出该时期武汉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在对武汉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因子,得出影响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3个主成分:反映城市经济状况以及社会福利、反映城市产业结构变化、反映城市化水平以及人口密度,从而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以上海市为例,从系统的角度分析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农村宅基地利用变化影响机理与趋势。研究方法: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上海市宅基地利用SD模型,模拟不同情景下2035年上海市宅基地利用状况。研究结果:(1)上海市宅基地利用变化SD模型是有效的;(2)现有发展趋势下,到规划末期上海市常住人口、建设用地规模会超过规划目标,宅基地总量将会减少约63%,宅基地利用率提高至96%左右;(3)对宅基地面积的影响:土地利用模式改变人口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对宅基地利用率的影响:经济发展速度人口变化土地利用模式。研究结论:(1)协调好人口增长与土地利用模式调整关系,严控土地用途转变,有助于实现规划目标;(2)利用经济优势多途径盘活乡村低效资源资产,保障农户宅基地权益。  相似文献   

5.
大庆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庆地区为例,融合ETM 与SPOT遥感影像,结合GIS技术,定量分析研究了区域内土地观结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各类型的相互转化状况,基于生态学中的马尔科夫模型,通过1986~2001年的转移矩阵,分析了土地利用各种斑块的转化状况,其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生态足迹与土地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四川省1995—2004年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分析了该期间各类土地生态足迹消费和供给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系统信息熵值原理,研究了其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  相似文献   

7.
加快机制转变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局长蔡育天如何按照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土地管理局提出的"全方位推进土地管理改革,完善土地市场运行机制,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要求,努力实现"体制转轨"和"增长转型"这...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和土地利用变化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人类利用土地的方向及价值取向;分析了甘肃省土地功能特点,利用1km栅格数据分析了甘肃省1995年至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得出了甘肃省城镇农村居民点和交通用地增长迅速,甘肃省各地市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较大的结论;提出了提高甘肃省土地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9.
加快修编,为上海的土地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上海市房屋土地局副局长吴赛珍在组织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这轮规划的核心和难点是如何从指导思想、规划方案、技术路线到实施措施上都能体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内涵,体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的土地登记更为重视对土地权属的记录,而对于土地用途转用控制所依赖的土地用途登记显得不足。土地用途登记的重要性土地用途登记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需要。土地利用规划本质上是在对土地现在用途和适宜用途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在未来时间和空间上作出统筹安排。现在用途对于土地利用规划是基本的信息,土地登记作为地籍管理经常性的工作,是及时记录土地权利、用途等状况及其变化的最好手段。土地登记中不登记土地用途,而采用其他手段来获得土地用途信息,无异于舍近求远。土地用途登记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保护农地资源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研究合理的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方法。研究方法:分析城镇土地利用状况及潜力指标的内涵、关系,设计土地利用状况描述的4元组模型、单项潜力评价的指标增量模型,综合潜力评价的分析模型及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的技术流程,并对基于加权距离的指标空间聚类、基于用地依赖的功能分区聚类、应用叠置法划分潜力评价单元、土地潜力分级与挖潜改造决策等关键环节进行阐述。研究结果:研究方法能保证评价过程透明和评价结果科学,在实践应用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2.
规划要定位     
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已经国务院批准,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正在组织会审和报批。这些规划对土地资源状况、规划目标和方针、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规划实施的保证措施等都做了较深入的分析和规定,但细细考察不难发现,这其中大量的工作是围...  相似文献   

13.
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目标入手,总结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当前土地集约利用的必要性;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评价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得出福州目前土地为中度集约利用的结论;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土地科学和农业经济科学视角出发,探讨我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行机制和园区内部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三大结构的土地利用规模状况;同时,评价分析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状况;最后,提出国家农业科技园土地利用的相关政策建议,引导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基于上海市建设用地减量化的政策背景,分析上海市土地指标交易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建立土地指标市场化交易机制,为上海市土地利用制度改革提供经验借鉴。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研究结果:上海市土地指标交易存在交易半径较狭小、市场化程度较低、定价机制不合理、收益分配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应研究市场竞争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指标交易机制。研究结论:针对经济快速发展与土地指标短缺的现实矛盾,上海市政府应从机制构建与配套措施两方面进行土地指标市场化交易体系建设,以推动上海市土地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利用GIS技术对耕地面积与土地资源匹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土地利用现状概查,掌握了全国以至到县的耕地面积数据,但是不了解耕地质量及不同质量耕地的具体分布状况;在土地资源研究中,掌握了土地的自然属性,并能划分出不同的农业生态单元,但不了解不同质量的农业生态单元中耕地的面积.在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人口承载力时必须解决这一矛盾,为解决这个矛盾,在掌握土地资源质量区域分布与耕地面积的区域数量的基础上,从耕地的土地资源分析着手来加以解决.提出用土地资源分析管理,并采用计算机和GIS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将耕地(分水田、水浇地,旱地)分配到不同质量的农业生态单元中去,从而得到耕地的质量及分布状况的定量数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介绍了上海市郊区土地整理的主要模式,接着分析了土地整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一些相关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规模和结构调整的环境影响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构建一个可全面定量评价土地利用规模和结构调整相关环境影响的模型体系。研究方法:系统整合土地利用类型转移计算模型、多样性指数模型、土地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模型、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等相关模型,并以上海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该模型体系比较全面地评价了上海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结果显示上海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将导致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明显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区域生态压力。研究结论:该模型体系能够客观评价土地利用规模和结构调整的相关环境影响,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河北省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的实证分析,认为河北省城市土地处于相对低效利用状态,城市土地具有很大的人口容纳潜力和产出增长弹性;提出了促进河北省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通过对中国不同时期土地利用规划发展状况进行回顾和比较,探索新时期土地利用规划的方向及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编制方法。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比较法。研究结论: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过程与不同时期经济体制紧密相连。现阶段土地利用规划机遇和挑战并存,既承担着综合平衡各业用地需求的责任,又承担着参与宏观调控的任务。土地利用规划将向地位强化、体系科学化、编制方法现代化、编制实施过程公开化和规划管理法制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