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面向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目的:探索面向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案,辅助于省级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决策。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需要满足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必用性"、"管用性"和"好用性"要求;(2)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总体框架,可从资源环境禀赋、资源环境承载状态和动态预警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3)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案设计,需要选择适宜尺度,针对不同区域的主导功能如建设开发、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等设定差别化指标权重。研究结论: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立足点是高效集聚开发和分类分级保护,基础是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需要识别资源环境本底的"短板"要素、明确当前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的压力等级、实现对未来资源环境承载潜力的动态预警。  相似文献   

2.
文章尝试引入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森林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并以山西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石膏山景区为案例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用于森林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构建是可行的,能实现对景区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旅游环境承载状况时序上的动态预警评价。结果显示,石膏山景区经济环境承载预警状态2016年已过渡到"适载区",需引起重视;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承载及整体旅游环境承载预警状态处于"健康区",只需做轻度防范。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进行平原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协调平原地区可持续发展、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方法]构建由水土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承载力3个子系统构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以山东省平原县2016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土地利用相关数据为数据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综合赋权形式,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算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结合短板要素分析,对2016年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分值为0. 6051,处于较高等级;(2) 3个子系统中,承载力得分从大到小依次为社会经济承载力、水土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3)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中没有处于危机状态的指标,但人均城镇建设用地状态指数小于0,处于预警状态。[结论]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好,尚未有短板要素,但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不平衡;为提高承载力,从促进水土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树立"绿色"意识、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云霄红树林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构建其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其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状况。结果表明:云霄红树林湿地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总体处于适载状态;自然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环境承载力处于适载状态,经济环境承载力处于弱载状态;生态环境承载力、资源空间承载力、管理水平承载力处于适载状态,基础设施承载力、服务设施承载力、经济规模承载力、心理承载力处于弱载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立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管理系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在研究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的计算模型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针对焦作云台山景区,以RS和GIS为手段,重点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分析和计算了旅游景区的污染物环境压力,并对云台山景区环境承载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云台山旅游景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处于中等承载状态,但即将进入较高承载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景区的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环境受到的压力逐渐加大,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也是乡村旅游发展较早的省份,测度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河南省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构建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模型对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指标权重结果表明自然资源承载力权重值最高,为0424 9,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承载力权重值最低,为0249 5。(2)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数表明2011—2016年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为轻度超载,整体上处于协调状态。(3)从3个层面来看,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较高,为轻度超载; 社会经济发展承载力处于报警状态,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较明显; 基础实施承载力为轻度超载,应加强基础实施的建设。[结论]目前,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基本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应加强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当控制人口增长以减小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结构,促进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协调,保证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以宁国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试图在保证区域各类用地合理配置、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对宁国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以期为多层次、多指标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提供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与思路。[方法]以安徽省宁国市为研究试点,从耕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等3个方面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承载指数法建立宁国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结果]揭示了宁国市土地资源承载现状为"可载"状态,符合宁国市实际情况。[结论]认为应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工作切实有效地融入政府管理工作当中,需进一步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监测与评估技术的研发,职能部门需统筹建立动态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8.
针对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问题,以四川省彭山区为例,从本底和状态两个角度构建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GIS空间叠置分析、单因素评价和指标权重法等方法对研究区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价,得到了彭山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地质灾害危险性、地质灾害易损性和地质灾害风险性的评价结果,形成了县域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技术流程。结果表明彭山区地质环境的承载本底和承载状态均较好。研究成果可对成渝经济区内其他县(区)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天津市武清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建设用地压力状态和耕地开发压力状态两方面开展国土资源承载力基础评价,围绕水资源、生态条件、环境质量三个方面开展国土资源承载力修正评价,并根据研究结果,对武清区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态开展了预警研究。结果表明:武清区建设用地、耕地开发压力超载区域均较少;就全区而言,建设用地压力状态呈可承载状态,耕地开发压力状态处于临界状态;区内杨村街等10个乡镇国土资源环境承载状态为超载,其他乡镇为可承载状态。通过预警分析,水资源承载指数为武清区的短板要素,大气环境质量指数、氨氮入河量等指标为武清区的限制性要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依赖的重要资源,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干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通过研究,了解河西走廊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状况,实现该区域社会经济良性发展。[方法]文章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可拓综合评价法对河西走廊地区真实情景期(2003~2015年)、仿真情景期(2016~2025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测评。[结果](1)2003~2015年,河西走廊地区5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水平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武威市从强赤字承载波动上升为弱赤字承载。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从强赤字承载过渡到临界承载状态。(2)2016~2025年,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水平呈逐步上升态势,武威和张掖从临界承载逐步上升为盈余可承载,金昌和酒泉由临界承载逐渐演变为基本可承载,而嘉峪关的综合水平虽然一直处于强赤字承载,但对应的关联度已经从2016年的-0.073下降为2025年的-0.259。[结论]农业用水量比重大,农业生产效益低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成为制约该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凤台县属于城镇化地区,其主要矛盾为耕地保护、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用地之间的矛盾。聚焦耕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从承载体与承载对象之间的承载关系入手,构建了凤台县土地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设置了现状模式、生态模式和发展模式3种情景模拟,对不同情景下凤台县土地承载力做了评价和预测,并做出了警情判定。现状模式情景下,2014年评价结果显示,凤台县耕地承载状态为可载,建设用地承载状态和生态用地承载状态均为临界超载;2014年预警结果显示,凤台县耕地承载力警情为绿色无警,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承载力警情均为蓝色轻警。不同情景下,人口变化对于凤台县的耕地、建设用地影响不是很大,对生态用地承载状态有一定的影响。根据评价结果开展了成因分析,提出加强生态保障用地的调查评价与监测预警管理;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平衡土地资源供给;以生态文明建设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综合承载能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根据DPSIR概念模型,通过德尔菲法和问卷调查法建立了包括驱动力因素、压力因素、状态因素、影响因素和响应因素5个一级指标及对应的16个二级指标,采用AHP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出了两级指标的权重并构建了海域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中驱动力和状态因素占权重较高,响应次之。以胶州湾海域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为例,模型分析得出其环境承载力隶属度为良,未能达到优化状态,还需要通过有效发展新型产业,大力发展旅游和运输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等措施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陕西省地处西北内陆腹地,其资源环境承载状态和承载潜力是生态中国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集成极差变换、均方差和综合评价法,从资源环境压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筛选了34个基础指标建构评价体系,运用2009—2016年的数据对省域及其省内市区的资源环境承载状态进行评价。[结果](1)资源环境压力,陕西省整体较小,铜川市、渭南市和榆林市属于省域的高压力区,咸阳市、西安市为中等压力区,宝鸡市、延安市、商洛市、汉中市及安康市为低压力区;(2)资源环境承载力,陕西省整体较大,西安市为高值区,咸阳市、安康市、榆林市、渭南市、汉中市、宝鸡市、铜川市为中值区,延安市、商洛市为低值区;(3)西安市、安康市、宝鸡市、汉中市和商洛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处于富余状态,咸阳市和延安市处于临界平衡状态,榆林市、铜川市、渭南市处于超载状态。[结论](1)环境支撑是陕西省的短板,需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2)铜川市、渭南市和榆林市等需要更加注重资源节约集约型及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承载潜力最大的西安市受经济及人口压力增长因素影响,应更加注重疏解人口、产业向外转移;(3)尽管安康、宝鸡、汉中、商洛也处于富余的资源环境承载状态,但需要适度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逻辑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面向国土空间规划,探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内涵,揭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式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逻辑问题。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由自然系统的承载力、来自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压力以及由于管理及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润滑力3个力构成;(2)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可以解构为资源的承载功能、环境要素的容纳功能以及生态要素的服务功能3个层次;(3)国土空间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优化空间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核心需求是摸清资源环境本底条件、科学评判当前承载压力的大小等;(4)面向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存在4个方面的逻辑问题: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能力与潜力之间的逻辑不清,生态要素承载力判断的逻辑缺乏,"木桶原理"复合思路与适宜性评价的逻辑矛盾,面向过去原则与面向未来预警之间的逻辑问题。研究结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只有明确评价对象,厘清评价中的逻辑问题,同时满足评价方案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才能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打破行政单元的限制,开展基于栅格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更容易满足实际的规划需求。方法 文章在GIS技术支持下,运用变异系数法和综合指标法评价2018年研究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态,并具体分析2008—2018年研究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变化情况及土地利用类型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结果 (1)2018年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整体处于中低水平,呈现出“南高北低”空间分布格局。(2)时间维度上,2008—2018年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数值呈波动下降趋势,承载力水平始终保持在中等水平。空间格局上,2008—2018年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呈现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和高水平稳定,低和中低等级相互转变的空间格局演变规律。(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等级不同,其中耕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以中等水平为主,水体和建设用地的承载力表现出高水平。结论 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地域差异明显且随时间波动下降,改善并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国土空间规划与差异性管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应重视和加强土地承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土地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空间区域,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条件下,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人类各种活动的规模和强度的限度。文章分析了我国土地承载力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调整区域耕地承载力评价观,建立我国土地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等重视和加强土地承载力评价研究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南通市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通市为例,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南通市1978~2004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的发展演化过程;研究表明:①以全国为参考区域时,南通市经济资源承载力始终处于富余状态,土地资源承载力则始终处于超载状态,而综合承载力存在由超载变富余的趋势;②以江苏省为参考区域时,南通市经济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以及综合承载力均处于超载状态;③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参考区域,南通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承载力富余,而经济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指出转变资源的管理方式,促进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是南通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2017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我国首个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战略性、综合性、基础性规划。而《纲要》的贯彻实施,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刚性约束,因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在国土资源开发和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基本原则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必须要有一套明确的量化指标。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基于开发与保护的平衡问题,分析2009年和2018年江苏省县域单元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的耦合特征,并提出优化国土空间规划的策略。研究方法:指标体系评价法、耦合度与协调度模型。研究结果:(1)江苏省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呈现出随时间推进式的同步增加和空间集聚效应,高强度国土空间开发具有明显的"一圈一带"特征;(2)资源环境承载伴随经济发展而压力增加,且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3)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均有所提高,但以拮抗耦合、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为主;苏南地区耦合协调水平高于苏北地区,但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之间的整体协调性不高。研究结论: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需要把握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刚性和弹性,统筹耦合协调的时效性和关联性,优化区域发展模式,实现国土空间的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计算1980-2002年惠州市相对水资源承载力、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与全国和广东省的区域对比,惠州市相对资源承载力都处于富余状态,而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则处于超载状态,除1993年外,惠州市相对水资源承载力和经济资源承载力保持了较协调的发展,水资源还有较大的承载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