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榆林市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全国和陕西省为参照区域,计算了1997-2004年榆林市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包括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和相对水资源承载力)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相对于全国还是陕西省,榆林市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都处于略微富余的状态,自然资源在综合承载力的构成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榆林市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都处于严重超载状态,且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严重不足;榆林市综合承载力都处于超载状态,说明榆林市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对榆林市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陕西省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水平及其空间分布和区域关联性,为乡村人居环境的区域协同优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通过构建陕西省乡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加权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同时结合ArcGIS软件和空间关联测度模型综合分析其空间格局及区域空间相关性。[结果](1) 2010—2020年陕西省农村人居环境综综合指数呈逐年递增的态势;按照变化趋势可以分为2010—2013年缓慢发展期、2013—2018年快速增长期、2018—2020年稳定增长期3个发展阶段;各年份不同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的差异表现为“先扩大后缩小”。(2)区域层面来看,陕西省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指数以陕北平均值最低为0.469,陕南和关中较接近,分别为0.542和0.534;相对于陕北和陕南,关中各区域人居环境水平发展极不平衡,区域差异最显著;地级市中,西安市综合评价指数最高,安康市和汉中市次之,渭南市和延安市最低。(3)乡村人居环境体系各子系统在区域之间差距较大,不同区域各具优劣势。陕西省乡村人居环境水平指数存在空间聚类现象,表现为明显的高值集聚和空间自相关性,各地区子系统人居环境水平差距较大,热点和冷...  相似文献   

3.
6月8日晚至9日的一场暴雨,使陕西省34个县(区)受灾,其中汉中市洋县、佛坪,商洛市镇安、柞水、洛南,安康市宁陕、石泉等县区部分粮食企业不同程度受灾。在汉中、安康、商洛市遭受重大洪灾后,陕西省分行党委极为重视,党委书记、行长卓然同志及时向受灾当地的市分行行长打电话了解灾情,向受灾地区干部职工表示慰问,要求对粮食企业遭受洪灾情况及时统计,随时上报,并积极协助企业采取补救措施,挽回损失,保全农发行资产。同时,卓行长立即向总行领导书面汇报了受灾的有关情况。6月14日,总行何林样行长、尉士武副行长做了重要批示。汉中、安康、商洛市分行党委高度重视和关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方法,分析了山东省1978~1998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表明,山东人口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经济资源成为山东主要承载资源;1982年以后,山东省的综合承载人口超过实际人口数量,进入相对富余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进行平原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协调平原地区可持续发展、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方法]构建由水土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承载力3个子系统构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以山东省平原县2016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土地利用相关数据为数据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综合赋权形式,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算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结合短板要素分析,对2016年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分值为0. 6051,处于较高等级;(2) 3个子系统中,承载力得分从大到小依次为社会经济承载力、水土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3)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中没有处于危机状态的指标,但人均城镇建设用地状态指数小于0,处于预警状态。[结论]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好,尚未有短板要素,但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不平衡;为提高承载力,从促进水土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树立"绿色"意识、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6.
武汉城市圈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计算了武汉城市圈九个地区的相对资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并分析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以全国为参照区,城市圈总体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2)以湖北省为参照区,城市圈9个地区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的地区明显多于富余的地区,且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其中武汉市综合承载力富余度最大,黄冈市资源承载力超载最严重。因此协调区域自然与经济资源的分配与利用,提高整体的资源承载力水平是武汉城市圈和谐快速发展的难题与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西安市休闲农业资源评价体系,从定量方面对西安市主要休闲农业资源进行评价,以把握其自身发展现状,并实现对休闲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规划及利用。[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采用加权评分法计算休闲农业资源综合得分。[结果](1)相对于准则层而言,资源的经济价值是评价休闲农业资源质量的最重要指标,其次为资源生态价值、资源观赏价值;资源科教价值和文化价值权重相同,相比于其他准则层指标权重最小,由此可见,休闲农业能为投资者带来的经济价值是决定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已经成为影响休闲农业发展的不可或缺且重要的因素;(2)相对于指标层而言,投资收入比年降低率、营业额年增长率、生态稳定性、景色可观度、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是评价西安市休闲农业资源质量的前5位重要指标。[结论]西安市具有代表性的休闲农业资源大多处于第Ⅲ等级,质量中等,尚有较大发展空间。尤其是农家乐模式较单一,西安市农家乐类休闲农业资源在拓展自身多功能方面还具有很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南通市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通市为例,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南通市1978~2004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的发展演化过程;研究表明:①以全国为参考区域时,南通市经济资源承载力始终处于富余状态,土地资源承载力则始终处于超载状态,而综合承载力存在由超载变富余的趋势;②以江苏省为参考区域时,南通市经济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以及综合承载力均处于超载状态;③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参考区域,南通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承载力富余,而经济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指出转变资源的管理方式,促进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是南通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究地处我国西部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带特色农牧区欠发达资源富集型城市的耕地、建设用地、矿产和用水等资源的保有状态和运行情况,以应对整个区域未来转型发展需求,[方法]基于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统计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通过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针对新型资源型城市榆林市耕地、建设用地、矿产和用水等资源的承载力状况进行计量分析与统计评价。[结果]榆林市耕地承载力均衡,粮食可以维持人们的正常消耗,但耕地发展潜力有限;建设用地承载力因城市化进程持续扩张处于"临界超载"状态;而能源矿产资源得天独厚,富集盈余,能够保证足够的区域发展需求;水资源承载力处于临界超载状态,成为制约榆林市能源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结论]基于分析评价结果,给出灵活运用土地政策提升土地使用效率、推动高端能化产业转型发展、开发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面向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目的:探索面向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案,辅助于省级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决策。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需要满足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必用性"、"管用性"和"好用性"要求;(2)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总体框架,可从资源环境禀赋、资源环境承载状态和动态预警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3)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案设计,需要选择适宜尺度,针对不同区域的主导功能如建设开发、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等设定差别化指标权重。研究结论: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立足点是高效集聚开发和分类分级保护,基础是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需要识别资源环境本底的"短板"要素、明确当前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的压力等级、实现对未来资源环境承载潜力的动态预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把握要素流动下的资源环境压力转移不仅是资源管理工作也是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重要议题。区域均衡发展和自然资源多元化配置加速了区域间要素流动,文章基于产业/部门视角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进行探讨。[方法]该文运用框架分析法,对评价边界划分、要素配置方式和评价方法进行了讨论,分析并把握当前新时代新趋势背景下要素流动性的承载力评价的基本要求,并以供需平衡法对产业/部门层面的承载力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当前资源要素行政和市场交叉配置下的承载力评价应在资源跨区流动最小的一个社会配置边界上进行,同时以地理边界上的"人口消费边界"界定本地化资源环境要素需求,并且以考虑出口和剔除进口的资源要素来界定其供给,这样可剥离要素流动带来的资源压力转移。[结论]该文提出了产业/部门层面的承载力评价方法,通过把握资源环境要素位置(包括资源位、经济位和生态位)。其主要策略是通过分析和测量由要素流动引起的资源当地消费,经济贡献和环境效益的变化,来捕捉该变化对承载能力的动态影响。该方法可量化经济系统中物资流动与经济发展、环境效应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新趋势下资源要素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揭示中国农业生产空间资源环境承载力和适宜性的时空间格局演化过程,探究两者间的耦合机制。研究方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农业生产空间适宜性评价模型和层次分析法等。研究结果:(1)中国农业生产空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农业生产空间适宜性呈现出沿“胡焕庸线”两侧“两极化”的空间格局,东南部高,西北部低;(2)2000—2018年,中国农业生产空间资源环境承载力和适宜性呈现出了逐步增强的趋势;(3)资源环境承载力和适宜性间存在要素耦合、结构耦合、路径耦合和逻辑耦合4种耦合机制,两者共同重塑了中国农业生产空间格局。研究结论:中国农业生产空间资源环境承载力和适宜性具有较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呈现出逐渐强化的态势,两者相互作用,彼此约束,共同影响中国农业生产格局。  相似文献   

13.
珠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资源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由经济快速发展引发的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加重、生态遭受破坏等问题日益严峻,由工业化引发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珠江地区的发展,构建珠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对资源环境保护和国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详细分析珠江流域资源环境现状,根据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并遵循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相和谐,地域分异规律和生态经济理论。[结果]共构建9个水资源承载力指标,8个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标,13个大气环境承载力指标,6个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从人口经济,工业,农业和城市角度构建了11个土壤环境承载力指标,并对珠江流域资源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结论]虽然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珠江流域资源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但该地区的环境污染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三废"排放严重污染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构成了威胁。珠江流域水资源开发率也在逐年降低,合理开发水资源也是目前需要攻克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域生态环境的变化,有利于鱼类资源总量的增长。经过天然增殖和人工养殖等措施,鱼产力将大大提高;同时,也为发展集约化养鱼提供良好的条件,为促进重庆市渔业现代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间矛盾日益凸显,土地差别化供给是解决当前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矛盾的重要手段。从土地差别化供给角度对河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水资源承载力、环境质量、自然灾害危险性3个领域层、8个指标层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分法评价出河北省各县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将149个评价单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划分为高水平区、中高水平区、中低水平区和低水平区4个等级,并结合评价结果对河北省土地差别化供给从供给量和供给结构两个方面提出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脱钩关系是实现地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方法]基于脱钩理论和方法,结合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内在关联,构建出刻画系统间变化特征及相互作用关系的指标体系,对2006~2014年滇中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脱钩程度、脱钩类型及脱钩的时序变化和空间格局演变趋势进行研究。[结果]研究表明:(1)滇中城市群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经历了强脱钩-弱脱钩-扩张负脱钩-强脱钩,脱钩指数呈现出"M"型波动变化趋势、剪刀差经历"V"型变化;(2)滇中城市群各州市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脱钩程度及时序呈现波动变化,强脱钩状态占整个研究期的37.5%,且脱钩指数均在T6(2011~2012)或T7时期(2012~2013)达到最高值,脱钩程度及空间格局呈现一定的演变趋势,以昆明和楚雄最为剧烈,曲靖和玉溪次之,而楚雄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结论]研究结果与滇中城市群的实际情况相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农业资源承载能力评价预警系统,加快提升农业资源环境管控能力,是调结构转方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举措。[方法]按照绿色发展理念,以"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理论为基础构建农业资源承载力理论模型。[结果]以县域耕地和草地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承载体变化态势的农业资源承载能力评价预警思路;建立了农业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与综合集成评价方法、农业资源超载类型和预警等级划分体系;设计了农业资源超载成因解析准则和承载力调控政策创新方向。[结论]基于承载体视角的资源承载力评价预警系统适用于开放的县域农业资源管理;建立健全农业资源监测体系和资源台账,面向评价预警需求长期积累专题数据,突破"数据短板"。  相似文献   

18.
锥栗是一种重要的木本经济作物,具有多方面的利用价值。在介绍锥栗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种质资源现况和它的食用价值、工业利用价值和医用价值的基础上,提出对锥栗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