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各级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以调解的方式处理了大批劳动争议,较好地落实了劳动争议处理的“双维护”原则,但在调解中暴露出的一些弊端也不容忽视。本文对民事责任归责原则在劳动争议案件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明确了各基层调解组织的法律地位和职责,但怎样发挥各基层调解组织的作用,是当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淄博市将"推进乡镇、街道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网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全力打造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乡镇、街道(区域性)调解组织、劳动仲裁机构调解全方位广覆盖的"大调解"工作新格局,劳动争议调解结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处理采取“一调一裁两审”的单轨体制,即劳动争议发生后首先由当事人向本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品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或当事人不愿调解的应当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只有当劳动争议伸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时,才可向人民法院起诉。笔者认为此种体制存在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汶矿业集团积极探索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建立完善了调解工作预防机制,实现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2010年10月,集团公司被人社部定为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示范企业,并在“全国部分国有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示范工作启动视频会”上作经验介绍。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因劳动权利和义务发生的争议。我国劳动争议中的调解制度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调解、法院诉讼中的调解。《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四条强调:处理劳动争议应当遵循着重调解的原则。第六条规定:  相似文献   

6.
在21世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劳动争议多发,给仲裁机构和法院的行政及办案资源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给工会作用发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回顾了工会在劳动争议调解中地位与作用的变迁过程,分析了工会劳动争议中地位和作用上的一系列变革,同时也提出了发挥工会劳动争议调解作用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把劳动争议纠纷解决在基层,维护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潍坊市从健全网络体系,完善保障措施入手,大力构建多元化、广覆盖的劳动争议调解新机制,在全市初步形成了企业调解、区域性(行业性)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仲裁调解相结合的劳动争议调解体系,劳动争议调解率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8.
集体劳动争议采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或民间调解、或非官方调解)为调解主体的方式来进行调解,具有成本相对低、因保全双方关系(面子)而减少后续矛盾和问题等好处.然而,当前由于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组成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而集体劳动争议调解对调解工作的要求高,因而造成调解后续问题较多、双方当事人不愿意选择调解等情况的发生.本文以调解目标的回顾和阐述为基础,对调解应具有的基本原则进行逐一分析,来讨论如何构建政策体系来提升调解效率,化解冲突并减少后续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9.
自从1987年恢复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以来,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法律定位问题一直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劳动法》都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盼望已久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也没有对此问题进行界定,这给大家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和争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劳动争议案件居高不下,如何加强源头治理,在企业内部化解争议,日益引起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利用“中国雇主-雇员匹配数据追踪调查(2013年数据)”,通过441家企业样本和4521名员工样本的调查,从4个维度16项指标全面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劳动争议预防调解状况.结果显示:企业内部传统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建立比例较低且效果欠佳,尤其是小型、私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建设滞后,影响力小;工会在沟通调解劳动争议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得到雇佣双方认可;员工希望通过内部制度化途径解决劳动争议的意愿比较普遍.说明加强企业内部预防调解劳动争议机制建设十分可行和急迫.  相似文献   

11.
劳动争议调解,是在调解组织或劳动争议仲裁庭的主持下,通过积极的工作,促使当事人双方达成一致协议,最终使劳动争议得到解决的一种方式。笔者近年来一直从  相似文献   

12.
新建企业由于建立时间短,运作程序远不如老企业那样理顺,劳动争议预防机制不健全,调解委员会调解效力作用不明显,加之部分劳动者的法律意识淡薄,都给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如果方法得当,措施得力,就会为新建企业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空间,反之,将成为其发展的重大障碍。笔者结合多年来的调解工作经验,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东阳市劳动仲裁院在劳动仲裁工作中坚持调解为先的理念,规范劳动仲裁调解行为,提升劳动仲裁调解能力,扎扎实实地推行劳动争议全程调解机制,积极化解矛盾,有效促进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桂生副局长日前透露,截至今年7月份,北京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已达49000件,和去年全年数量持平。日前包括中国四达劳动争议调解援助中心、赉擘劳动争议预防和调解中心、团兴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在内的3家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在京举行联合揭牌仪式。桂生在仪式上透露,2006年和2007年,北京市仲裁处每年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大约是2万余件。  相似文献   

15.
运用技巧调解劳动争议,可有效地解决劳动争议,从而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是“先裁后审”模式,即在发生劳动争议后,未能和解,并且当事人不愿申请基层调解机构调解或基层调解机构调解不成的,须先经劳动仲裁机构仲裁,才能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仲裁无须当事人事先达成仲裁协议,一方申请即可启动仲裁程序,另一方则被动强制地参加仲裁。  相似文献   

17.
高端动态     
“调解不出村”是中山市探索处理劳动争议“关口前移”的目的,也是该市和谐劳动关系、优化投资环境的初步成果。这一切都源于当地着力构建村(社区)级劳动争议调解机构,使大量的各类劳动争议案件都在基层得到了及时的化解和妥善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正劳动关系中劳动争议不可避免,而及时做好争议发生初期的调解工作极其重要。调解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公正中立的调解员介入,引导双方克服偏见,互相体谅,增进信任,达成共识。而调解与仲裁、诉讼最大的区别也就在于,调解的目的在于重建信任。本文借助对成熟调解制度的研究,结合我国劳动争议的特点,提出了一些在劳动争议调解中增进信任的方式,以期使调解机制发挥更好更多的作用。现实中,一旦劳资双方发生劳动争议,很多是双方对簿  相似文献   

19.
各地动态     
《中国劳动保障》2008,(5):49-51
<正>宁夏五项措施保实施为抓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贯彻实施,宁夏劳动保障厅近日印发文件作出专门安排,并召开了视频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对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一要加强学习培训,加大宣传力度;二要准确把握法律新规定,迎接新法对劳动争议处理能力和仲裁员队伍素质的考验;三要抓紧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法规,确保现行政策、制度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衔接,确保劳动争议案件及时、有效地得到处理;四要加强劳动争议处理能力建设;五要加强贯彻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0.
陈春玲 《企业导报》2013,(12):176-177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法律机制具有多元化程序模式,《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后的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虽然回应了现实的部分需求,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等方式处理,仲裁是诉讼的前置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