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2009—2020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将资本市场长期存在的异象——资产误定价作为切入点,研究环境信息披露能否对资本市场运转产生积极效应。研究发现:环境信息披露能缓解资产误定价,且缓解作用随披露质量的提高而增强;这种缓解作用通过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降低投资者非理性程度来实现。进一步分析表明,环境信息披露可有效降低股价高估,但对纠正股价低估的作用不佳;环境信息披露与资产误定价的负相关关系受企业内部特征和外部监督环境的共同影响,重污染行业、环境规制和分析师关注会强化两者的负向关系,而国有企业产权性质则会弱化两者的负向关系。本文既拓展了环境信息披露与资产误定价的相关研究,也为引导资本市场绿色发展提供了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2.
刘嫦  张莉莉  李瑾 《投资研究》2022,(9):106-126
为稳定股价,规避系统性金融风险,证监会提出杠杆增持这一方式支持产业资本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但杠杆增持可能诱发控股股东机会主义行为。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控股股东杠杆增持对企业资产误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企业存在杠杆增持以及杠杆增持水平提高时,投资者非理性程度也会随之提高,信息披露质量随之降低,加剧企业资产误定价程度。相比于熊市状态,控股股东杠杆增持与资产误定价的正向关系在牛市状态下更为显著;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带来的杠杆风险能够发挥警示作用,降低杠杆增持引致的资产误定价;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缓解二者的正相关关系,发挥治理作用。经济后果分析表明,控股股东杠杆增持所引致的资产误定价将加剧股价崩盘的发生。本文丰富了控股股东杠杆增持和资产误定价相关研究,对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权小锋  吴世农 《会计研究》2012,(6):46-53,93
基于应计误定价视角,以投资者认知特征分析为切入点,本文检验了投资者注意力、应计误定价及盈余操纵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投资者注意力具有认知效应,投资者注意力的提高能够显著提高其对盈余构成信息的认知效率,并降低市场中投资者对应计信息的定价高估;(2)投资者注意力具有治理效应,即投资者对股票的充分注意能够显著降低管理层主观的盈余操纵行为。综合而言,投资者注意力具有"认知效应"和"治理效应",投资者注意力调节了投资者的认知效率并提升了对会计盈余构成信息的定价效率,进一步影响了管理层主观的盈余操纵行为。深化投资者注意力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7—2018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并购商誉对企业资产误定价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并购商誉与资产误定价显著正相关,相比并购商誉中的合理商誉部分,超额商誉与资产误定价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显示,后期商誉减值会以加剧股价低估的形式推动资产误定价;机制检验表明,信息不对称和投资者情绪是并购商誉影响资产误定价的中介机制;调节效应表明,并购商誉与资产误定价正相关关系在非"四大"、分析师关注低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的分组中更加显著,进而论证了外部审计、分析师关注和机构投资者持股具有积极的治理效应.本文在丰富并购商誉相关研究的同时,也对降低资产误定价进而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平台互动对改善资本市场信息环境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网络平台互动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平台互动能够有效缓解资产误定价,同时,在公司资产定价被低估、回复速度越及时和回复内容越丰富时这一缓解作用更强。进一步地,网络平台互动对资产误定价的缓解作用是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和分析师意见分歧两个机制来实现的,并且在媒体报道较多、投资者关注度较高、股权结构分散和战略差异度较高的公司中更为显著。本文从资产误定价这一视角探究网络平台互动的积极作用,对于防范公司资产误定价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前瞻性信息,是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证券分析师作为资本市场的信息中介,对缓解信息不对称具有重要的作用。为厘清上市公司前瞻性信息披露能否影响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准确度,以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前瞻性信息披露对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前瞻性信息能够显著提高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度。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约束低、机构持股比例高、年报可读性高和股价同步性高的上市公司,前瞻性信息披露对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度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从前瞻性信息的信息含量视角丰富了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度的相关研究,为全面注册制背景下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ESG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与投资者沟通的重要方式,分析其是否能改善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对新时期助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发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股价同步性是衡量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有效指标,本文以2016-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ESG信息披露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研究发现:(1)中国当前股票市场信息环境整体表现为噪声环境,即随公司基本面信息的增加,代表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股价同步性将上升;(2)在噪声环境中,ESG信息披露可以揭示公司基本面信息,反映公司内在价值,进而改善资本市场定价效率;(3)ESG信息披露可以通过减少投资者噪声交易行为、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继而改善市场定价效率。本研究为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优化资本市场信息环境、提升市场定价效率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盈余公告对投资者意见分歧影响的角度,解释A股市场年报公告期间的股价反应,在为意见分歧资产定价理论提供经验证据的同时,也为A股市场信息披露股价效应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研究发现,公告前投资者意见分歧程度与股票在公告日附近的超额收益负相关,证明上市公司年报会降低投资者的意见分歧,导致公告前因卖空限制和意见分歧而被高估的股价在公告日附近向其基础价值靠拢。此外,本文还发现上述股价反应在正式公告日前的几个交易日就已出现,证明A股市场存在年报信息提前泄露的情况。进一步研究显示,意见分歧与公告日附近股票超额收益的负相关关系随着机构持股比例和行业集中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信用评级与股票错误定价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具有信用评级和高信用评级的公司股票错误定价水平较低;金融脱媒、产权性质与企业战略差异度显著影响信用评级作用的发挥。具体而言,信用评级在金融脱媒程度较高的宏观环境下、产权性质为国有以及战略差异度较大的企业中对股票错误定价的缓解作用更为显著。作用机制分析表明,企业信用评级具有信息效应和监督效应,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和降低盈余管理,修正了股价偏离价值的程度;信用评级等级则是通过提高投资者关注和降低企业融资约束缓解了股票错误定价。研究结论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理解信用评级在资本市场发挥的作用,也为信用评级监管提供了理论证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中国资本市场,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和盈余质量对资产流动性的影响,并发现了一些不同于成熟市场的现象:机构持股会降低资产流动性;盈余质量也会负面影响资产流动性,因为低盈余质量会导致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引致更高的意见分歧,进而提高市场交易(流动性);然而,在边际上,盈余质量会显著的增加资产的流动性。本文对基于发达市场研究结论的普适性提出质疑。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投机特征,我们对结果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资本市场上长期存在的异象——资产误定价为切入点,从社会责任报告语调的视角研究非财务文本语调特征对资本市场运转可能存在的重要影响。结果显示,社会责任报告的净正面语调会降低资产误定价水平。截面分组发现,净正面语调的这种信息增量效应仅在强制披露和遵守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的公司存在。进一步研究表明,社会责任报告净正面语调增加了企业信息透明度,减少了投资者非理性行为,从而缓解了资产误定价程度。当企业媒体关注度越高,审计质量越好,调研强度越大,操纵动机越低时,社会责任报告净正面语调的信息增量效应越明显。本文从社会责任报告视角来探究企业披露语调的信息含量,为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和加强市场监督管理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申丹琳 《金融论坛》2021,26(11):47-56
本文从股价同步性的视角,研究互联网普及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与股价同步性显著负相关,说明互联网普及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信息效率;互联网普及与股价同步性的负相关关系在信息不对称越强以及公司治理越弱的企业中更加显著.机制检验表明,互联网普及有利于增加公司与投资者的网络沟通,减少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3.
过度自信程度不同的投资者因消息确认精度差异引起意见分歧,产生异质后验信念,导致投资者对股价高估或者低估。在此基础上,以盈余公告信息作为利好或利空消息,研究不同环境下异质后验信念对我国股票价格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不管在牛市还是在熊市环境下,异质后验信念均会对股价产生影响,当盈余公告为利好消息时,异质后验信念程度越高,当期股价被高估的程度越显著;当盈余公告为利空消息时,异质后验信念程度越高,当期股价被低估的程度越显著。此外,在盈余公告前投资者就对盈余消息作出了反映,但对好消息与坏消息的反映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A股市场因公司并购而引发股价泡沫的案例日趋增多,并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本文以2009-2019年A股市场发生并购行为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并购商誉减值对股价崩盘的影响及其调节因素.研究发现,并购商誉减值具有显著的股价崩盘效应,并且商誉资产规模越大,股价崩盘风险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占比、信息不对称程度、分析师乐观预测误差和投资者情绪,在并购商誉减值与股价崩盘关联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对于理解并购商誉减值对资本市场稳定性的影响以及防范相关金融风险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和投资者情绪是否影响了股价的"同涨同跌"(股价同步性),证券市场信息效率是否因此受到了影响?本文采用2002~2010年中国股市和上市公司样本,用R2度量股价同步性,检验在不同市场不确定性下盈余管理和投资者情绪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盈余管理使得股价同步性降低,而投资者情绪波动使得股价同步性上升;但是,两者均导致股票收益的"惯性"或"反转"效应增强,即市场信息效率下降。因此,本文认为不能简单地以股价同步性的高低来衡量股价的信息效率,需结合影响股价同步性的信息不对称和心理因素进行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软信息不对称视角,以地理距离衡量由“软信息”带来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利用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了股价暴涨暴跌的成因。研究发现:地理距离显著增加了股价暴涨暴跌次数,即软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股价暴涨暴跌的可能性越大;投资者调研活动在地理距离影响股价暴涨暴跌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负向调节作用;对于属于沪(深)港通标的、机构持股比例低和信息披露考核差的上市公司,地理距离显著增加了股价暴涨暴跌的可能性。本文对于拓展软信息不对称相关研究、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2008~2015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资产误定价对公司投资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股价高估降低了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但对投资收益敏感性的影响则呈现非线性关系,当公司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时,股价高估能提升投资收益敏感性,而当公司面临的投资机会较差时,股价高估则降低了投资收益敏感性。进一步从市场化进程的角度考察了资产误定价对投资敏感性的影响差异,发现在市场化进程高的地区,股价高估对投资现金流没有显著影响,但能够提升投资收益敏感性;而在市场化进程低的地区,股价高估降低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但对公司的投资收益敏感性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宫汝凯 《金融研究》2021,492(6):152-169
信息传导的非同步和投资者情绪变化是股票市场的两个典型特征,前者会引发投资者之间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后者主要体现为投资者过度自信,两者共同作用影响股票价格变动。本文将信息不对称和投资者过度自信情绪置于同一个分析框架,建立两阶段动态序贯定价理论模型研究现实市场上信息传导过程中股价变动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面临新信息的进入,投资者对股票收益预期的调整与均衡价格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2)面临有利消息时,过度自信投资者比例越大,股票的均衡价格越高,投资收益将越低;面临不利消息时则相反;(3)随着过度自信投资者比例以及过度自信程度升高,市场风险溢价将下降;(4)投资者群体在信息传导过程中出现分化,对股价变动形成异质信念,未获取信息和获取信息但未出现过度自信的投资者认为股价被高估,获取信息且出现过度自信的投资者认为价格被低估,促使更多的交易,引发市场成交量和股价变动;(5)过度自信投资者比例与过度自信程度提高均会对市场效率产生正向影响,而对市场深度具有负向效应。最后,基于理论结果对非对称性和持续性等典型的市场波动性特征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9.
中小股东信息不对称一直是困扰中国资本市场的难题,而成立投资者线上互动平台则是具有创新性的监管尝试。本文利用2009年~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593万余次线上互动文本数据,构建投资者线上互动质量综合指数,研究了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线上互动的特质信息含量。研究显示,中国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线上互动质量呈上升趋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8.06%,但互动质量较高的上市公司较少、整体互动质量偏低。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线上互动式交流质量越高,股价对公司特质信息的融合效率越高;线上互动质量对公司股价特质信息含量的正向影响持续3个季度。机制分析表明,线上互动质量通过降低财务信息披露和股价信息反应时滞、吸引分析师关注等方式促进股价特质信息含量的提升;并且,在散户投资者多、投资者情绪低迷等外部环境下,互动质量的提升能产生更强的特质信息效果。本文的研究为完善投资者线上互动平台、实现高质量互动以助推资本市场信息效率提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2010—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资产误定价程度显著降低,在控制样本选择偏误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析师盈余预测活动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资产误定价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研究结论在证实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能够提升股票市场定价效率的同时也丰富了分析师信息中介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