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绑架罪是我国刑法中的一个重要罪名,但长期以来的重刑主义倾向使得理论和实务界对绑架产生了一定的误解和滥用。本文先从绑架罪的渊源出发,继而分析绑架罪与犯罪的构成和罪刑相适应的内外冲突,最后指出从重刑主义转向宽严相济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新刑法确立了"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贯彻实施罪刑法定原则不仅仅是一个立法技术问题,而且是一次深刻的刑法观念大变革,是刑法价值观念的重塑过程。笔者先阐述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涵,接着分析了其在我国的实践缺陷,最后提出了完善该原则的几点司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刑法理论和实践的迅猛发展,罪刑法定原则成了国际刑法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通过了解国际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的发展概况、存在的不足,可以进一步深化罪刑法定原则。据此,探究罪刑法定原则对我国刑法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重要指导作用,便于我国刑法更快与世界接轨。  相似文献   

4.
笔者从分析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新刑法中贯彻的不足之处入手,并对此提出一些予以完善的意见,以达到罪刑法定原则与我国刑法的完美结合,从而推动我国刑法进入一个罪刑法定原则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5.
针对《刑法修正案(八)》对特殊累犯的规定中有关恐怖活动犯罪含义不明的问题,提出应从罪刑法定的刑法基本原则出发,采用规范分析法为主,结合背景分析的方法,试图对其中的恐怖活动犯罪的界定问题作分析思考,并提出认定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罪刑法定原则作为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在1997年3月新刑法颁布时正式以法条明文规定,体现了我国刑事法治文明建设的基本精神。而作为犯罪基本特征之说的社会危害性理论在确定罪与非罪面前与刑法明文规定的罪刑法定原则在司法具体运作过程中存在冲突之处,法官由此在追求社会的一般公正还是个案公正中产生争议。本文即在论述罪刑法定主义与社会危害性的前提下,对这两大刑法的核心问题的冲突之处提以拙见。  相似文献   

7.
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理论及实践中具有全局性和基础性的问题。司法实践中存在对罪刑法定原则的误解,罪刑设置模式不完整,确定性原则、立法合理性原则、立法明确性原则在刑法典中的贯彻还存在问题等。应尽快转变司法的观念,明确划定立法权与司法权的范围界线,全面正确地贯彻罪刑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8.
对罪刑相当原则的理解实质上涉及到刑法的理论构架,本拟对罪刑相当原则从动、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犯罪、刑事责任、刑罚之模式。  相似文献   

9.
刑法解释必须严格遵循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进行,不能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思想相背离,文章以晚近以来最高司法机关涉税犯罪的司法解释为核心,具体分析了涉税犯罪刑法的司法解释主体不合法、内容不合法、方法不合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是我国刑法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作为现代刑法不可或缺的第一原则.它在中国刑法中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刑法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然而在这一原则的司法运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文章认为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罪刑法定在司法中的真正贯彻。  相似文献   

12.
罪刑法定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成文法的公布,罪刑法禁、事断于法、缘法而治、明德慎罚等思想都是罪刑法定思想在我国古代刑法中的体现,隋朝以后各朝的律法中都包含了罪刑法定思想,尤其以唐朝的律法最为典范。但我国古代刑法中确实存在罪刑法定的思想,但是始终未上升为最高刑罚原则,这是由于统治阶级的性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吸收犯与牵连犯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吸收犯与牵连犯历来是罪数形态理论中的一个争议焦点。正确地认定与区分二,不仅涉及对犯罪的刑罚方式,并且影响着罪刑法定和罪责刑 相适应等刑法基本原则的实现。对刑事立法、司法都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本就吸收犯、牵连犯的特征、二的联系及区别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强化刑法的保障机能不仅有利于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而且有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积极建设。刑事法治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实现刑法对人权的有力保障。因此,强化人权保障机能是贯彻刑事法治理念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努力完善罪刑法定原则,积极推进刑法宪法化,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针,强化刑法人权保障机能。  相似文献   

15.
1997年刑法及其随后刑法修正案、司法解释关于走私犯罪的立法违反了刑法谦抑性原则,导致犯罪圈不断扩大。以犯罪对象作为走私犯罪定罪标准也不符合类型化刑事立法原则,逃避海关监管的走私行为才应是类型化的标准。在个罪罪刑配置上也存在诸如刑法规定指向不明导致罚无适当罪、走私行为入刑化明显严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第156条之规定及相关司法解释是实践中认定走私罪共犯的法律标准。刑法第156条之规定是法律拟制而非注意规定,其核心在于对“通谋”的认定。司法解释确立的“明知”和“多次帮助”原则分别有主观归罪和客观归罪之嫌,将走私罪共犯的认定范围不当扩大。刑法应以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和帮助犯的构成要件为依据,认定走私罪的共犯。  相似文献   

17.
罪刑法定原则是我国刑法的三原则之一,具有现实合理性和局限性,因此,应尽快完备法律体系,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从而使该原则落到实处,确保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现行《刑法》是将"保护伞"作为黑社会性质组织认定的"选择性"要件,改变了之前"必备性"要件的地位。依据刑法理论的解释以及"扫黑"的现实需要,除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之外的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作为"保护伞"成立的主体。黑社会性质组织和保护伞的结合主要有四种模式,具体分类对实现"打准打实"的目的具有重要作用。在审理"扫黑打伞"刑事案件中,应坚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当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与徇私枉法罪发生竞合时,应根据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以及行为人的主观方面,认定具体的犯罪。而四种模式中的罪数认定,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同模式的行为分别进行认定。此外,通过解释刑法总则、分则之间关系,否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刑罚适用中存在"重复评价"。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学界有关实质刑法观与形式刑法观之争,肇始于张明楷教授与陈兴良教授。张明楷教授提倡实质刑法观并且主张实质的刑法解释。与此对应,陈兴良教授在中国刑法学界率先尝试系统梳理"形式与实质"之间的关系。实质刑法与形式刑法交涉的领域有四大部分,即犯罪概念;犯罪论,主要是犯罪构成;刑法解释;和罪刑法定。1本文通过对实质刑法基本观点的梳理,得出必须坚持实质的刑法观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审计机关成立以来 ,根据《宪法》规定 ,先后制定了《审计条例》、《违反财经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可以说 ,审计法规体系已初步形成 ,这有效地指导了审计工作的开展。但随着实践的发展 ,特别是随着审计发展和查处大案、要案工作的深入 ,审计在立法和执法手段等许多方面落后于经济发展形势 ,影响了审计执法的权威和审计的效果 ,从而也妨碍了审计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因此 ,审计执法活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和借鉴《刑法》的有关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刑法》第3条规定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 ,依照法律定罪处刑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 ,不得定罪处刑。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 ,使《刑法》分则的条文从原来的103条增加到350条 ,对各种犯罪进一步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反观《审计法》 ,尽管与以往相比已有很大的进步 ,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认定 ,往往集中在挤占、挪用、截留、侵占国有资产等几个方面 ,与审计监督的广泛性不相符合 ,导致审计人员在认定某些违纪、违规问题时 ,经常适用比照和类推的方法 ,影响了审计的严肃性。2.平等原则。《刑法》第4条规定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