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国有金融产权交易实现条件与和谐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是一次“脱胎换骨”的重大转型,以产权交易为导向,是对我国原有的以市场结构调整为取向,对银行业进行增量的、局部均衡的改革的重大突破。但是股改上市并不是改革的最终目的,国有银行要实现产权交易长期和谐发展以厦成功转型仍然存在不少现实障碍。以股改上市为契机,真正实现产权结构变革,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才是国有银行的最终出路。  相似文献   

2.
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市场结构改革还是产权结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如何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能力这一问题上,逐渐形成两大主张:市场结构论和产权结构论.本文认为,这两种观点的前提、政策重点都存在一致性,因而完全可以双管齐下--在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改革的同时,优化银行业市场结构,增强银行业市场的竞争性.市场结构改革和产权结构改革同等重要.在具体措施上,市场结构的改革重点应是在给予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民待遇"的同时,鼓励它们开展市场化的并购.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入世后实行金融对外开放,国内银行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迫切需要有效解决国有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本通过对不良资产成因和动态化模型的分析得出了处理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关健是控制增量,要想控制增量就必须对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进行产权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的改革,实质上是从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结构调整开始的。农村产权结构的调整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给全国产权结构的调整以一定的启示,我们应认真地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5.
张新 《财经科学》2006,(11):17-23
近年来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未使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绩效得到明显提升,如何进一步调整改革的方向与内容,无疑成为当前业界和学界最关注的热点.以往研究多将国内银行的低效率笼统地归因于产权和市场结构等因素,但这种简约的分析难以厘清不同因素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在实践中也很难形成有效的改革方案.因此,本文对银行业产权与市场结构的效率传导机制,从特性、作用条件等方面作出进一步探讨,并提出更契合我国银行业特征的改革重点与路径安排.  相似文献   

6.
银行所有权结构对银行道德风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银行所有权结构是影响银行道德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国,银行所有权结构的缺陷是导致银行业不良资产居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改革银行产权结构对防范控制我国银行道德风险,稳定银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银行所有权结构下银行道德风险的激励约束机制,提出我国银行产权改革的几点建议以防范银行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7.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金融风险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业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金融风险,这种迅速成长扩散的风险根植于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的不可分性、非排他性和不可转让性。从 上述观点出发,在分析产权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潜在的金融风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指出,以国家控股的资本结构多元化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的切入点,并逐渐使国有股份全部退出国有商业银行,方能彻底避免出现“公有地悲剧”式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8.
中国银行垄断的表现是"双高"——高行业集中度、国有股高持股比例。打破银行垄断的核心是推进银行业产权多元化,为此中国的金融改革具有三个层次:增量上放开市场准入;存量上促进现有银行产权改革;利率市场化。这三层改革需要不失时机协调推进,促进银行业自身发展并增强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征 《生产力研究》2005,(3):55-56,127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必须以市场为取向,但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一直在单一产权结构的外缘进行增量改革,而且得到“产权无关论”者的支持。从制度上说,模糊产权的制度设计有一定合理性,但也存在天然缺陷,从而在变迁过程中面临种种矛盾和桎梏。为此,本文论证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核心是产权制度的内源性变革,并指出要在兼顾中国整体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的渐进性特征前提下实现制度突破。  相似文献   

10.
粟勤  肖晶 《财经研究》2015,41(6):32-45
有效满足社会的金融需求和保障所有人获得基本金融服务,不仅是评判一国银行业结构改革的重要标准,也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金融包容理论与中国银行业结构改革的实践,基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6-2011年的面板数据,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化的背景下,研究了银行业市场结构演变对金融包容的影响.结果显示,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分散化有利于地区金融包容水平的提升,但在经济发达地区,这一促进作用有所减弱.在二元金融结构背景下,银行业“增量改革”的措施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要实现金融包容的区域均衡,必须提高中西部等落后地区的银行业竞争程度,促进中小银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侧重点:产权结构还是市场结构   总被引:141,自引:1,他引:141  
本文对运用SCP(结构—行为—绩效 )框架及其从行业结构的角度揭示中国银行业主要问题的思路及提炼出的政策含义提出了批评 ,认为在现代技术不断改变着银行运作机制、主要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的行业结构进一步向集中化发展、各个银行在努力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的背景下 ,中国银行业保持一定程度的集中率是符合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的。中国银行业的主要问题是国有银行产权结构单一 ,而不是行业集中的问题。从行业结构的角度为突破口的改革将可能导致中国经济的振荡。正是中国银行业的资产与市场份额集中于带病的国有商业银行 ,改革的侧重点就不能从行业结构的调整为起点 ,而是相反 ,要充分利用进入WTO后的有限的过渡期 ,在国有银行的市场份额发生显著萎缩之前 ,坚决地进行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 ,努力避免潜在金融风险的总爆发。  相似文献   

12.
何韧 《财经研究》2005,31(12):29-40
文章利用上海市银行业1999~2003年的相关数据,对该市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综合效率和经营绩效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上海市银行业是一个中等集中度的市场结构类型.利用DEA技术测定的银行业效率的结果显示,上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整体综合效率要好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且股份制上市银行的综合效率对非上市银行不具有比较优势.此外,研究发现决定商业银行绩效水平的市场力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在上海银行业中都不成立,但是银行业的规模效率对银行绩效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吴晗  贾润崧 《财经研究》2016,(12):108-118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未来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内容。在此背景下,作为我国金融部门主体的银行业应如何支持实体经济的供给侧改革,真正实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问题值得关注。文章利用我国工业企业数据探讨银行业结构如何推动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研究结果表明:中小银行的发展可以改善信贷配置结构进而有效地降低行业资源的错配程度,提高行业生产率。中小银行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僵尸企业”的生存风险,迫使其退出市场,还可以缓解高效率企业生产扩张所面临的融资约束,促进高效率企业成长。因此,银行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化解“僵尸企业”难题、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柯健 《经济前沿》2010,(1):114-123
运用DEA模型从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两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检验分析,显示我国银行业的集中度、市场份额与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原因主要在于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较高的集中度不是市场自发作用的结果,大的银行规模并不意味着更高的利润回报。我国银行集中度和绩效之间不存在结构理论中所假设的因果关系,银行业市场结构对绩效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建立和完善我国银行业绩效考核体系时着重强调的应该是效率,而非银行规模和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5.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监测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成为各国监管机构的工作重点。本文构建了一个反映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中国金融压力指数(FSIC)。基于此,本文研究不同所有制结构的商业银行将如何调整影子银行业务以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实证结果表明,当金融压力上升时,相较于国有银行,非国有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显著上升。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差异与两类银行对影子银行这一风险业务的调整有关。当金融压力上升时,国有银行会显著减少影子银行业务,而非国有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不会减少。本文提出了国有银行的双重职能这一观点来解释实证研究的发现。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指导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商业银行自身垄断的特点造成了其成本高昂的困境;但为了银行的稳健运营,监管部门进行一定的银行市场准入限制,从而防止银行业过度竞争,提高其特许权价值也是必要的.这就在保护垄断和降低银行成本间形成二难.针对这一难题,本文认为可以从保证银行业适度的竞争环境、加强银行内部成本管理及加强银行外部监管等方面入手,解决我国商业银行成本高昂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国有银行面临着中国入世后外资银行的强大挑战。在中国银行业逐步开放的过程中,将会形成一个双方竞争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是国有银行在同对方全面竞争前调整自己,适应新对手、新环境的难得机遇。本文分析了竞争初级阶段的特征及对手可能采取的策略,并阐述了发挥国有银行竞争优势、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准确判断中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及其特点,对于把握中国银行业改革方向以及金融安全问题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首次以勒纳指数为衡量指标,运用新实证产业组织理论对中国银行业1994-2006年市场竞争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银行业在1994年到亚洲金融危机前处于高度竞争状态,危机后到入世前市场竞争程度下降,入世后市场竞争程度有显著加强.市场竞争程度存在明显的顺经济周期特点,中国应密切关注银行信贷竞争的顺周期性以确保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