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证券导刊》2013,(34):8-8
时下,“弥补养老金不足要不要靠延迟退休”?“延迟退休会不会影响就业”?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笔者认为,养老金未必不足,延迟退休也只对就业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但弥补养老金不能与延迟退休直接挂钩。  相似文献   

2.
基于精算模型分析养老金全国统筹与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对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全国统筹政策在短期使财政负担下降100%,长期内不能有效降低财政负担。在此基础上实施“女先男后”和“男女同步”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能分别使养老保险累计财政负担降低6.68%和34.36%。为有效减轻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和财政负担,应完善全国统筹政策,并尽快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对延迟退休对青年就业的挤出效应和产出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再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这两类效应的大小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挤出和产出效应同时存在,挤出效应更多是短期效应,长期来看产出效应可以通过提高适龄劳动人口、降低养老金缴费率和抚养比等渠道弥补挤出效应对青年人就业率的冲击。根据上述结果对退休方案的节奏和时机进行了测算,发现每年延迟半岁的退休政策可以最大化地降低短期内挤出效应对青年人就业的不利影响,同时产出和挤出效应的时间轴效应表明最优延迟退休政策的推出时机是在2020年之前。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我国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及节奏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曾益  李姝  张冉  徐翊 《保险研究》2021,(4):91-105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我国职工医保基金支付压力凸显,那么即将实施的门诊共济改革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对职工医保基金可持续性的影响如何?本文运用精算模型研究发现,若没有任何政策干预,职工医保基金分别于2027年和2034年开始出现当期赤字和累计赤字;若自2022年开始实施“部分门诊共济”,门诊费用报销比例为50%或75.6%,基金开始出现累计赤字时点分别推迟5年和3年,若自2022年开始实施“完全门诊共济”,门诊费用报销比例为50%或75.6%,基金开始出现累计赤字时点分别推迟12年和8年;如果进一步实施“女先男后”的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基金开始出现累计赤字时点延后4 ~16年,如果进一步实施“男女一起”的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基金开始出现累计赤字时点延后7 ~17年.可见,门诊共济改革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可以提高职工医保基金可持续性.据此,我国应尽快落实门诊共济改革,在此基础上提高保障水平,并进一步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相似文献   

5.
江红莉  姚洪兴 《保险研究》2016,(12):104-113
本文基于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以及“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将退休群体划分为“老人”、“老中人”、“新中人”和“新人”,建立细分退休群体的养老保险收支精算模型,以江苏省为例,从省域层面研究延迟退休对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不延迟退休,延迟退休可以提高养老保险收入,降低支出,但支出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延迟退休确实可以推迟养老保险收支缺口出现的时间和降低缺口规模,但无法避免养老保险收支缺口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延退应小步慢走渐进式延迟退休是采取比较缓慢而稳妥的方式,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尽量减小退休政策调整对社会和有关人员带来的影响。这是许多国家在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方面通行的做法,也符合我国的实际。退休年龄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如果追求一步到位,比如说采取一下子就将退休年龄提高三到五年的"激  相似文献   

7.
《投资与理财》2013,(22):112-112
网友方登远问:听说月薪五千,延迟退休5年,每月能多拿900元养老金。这事靠谱吗?延迟退休真的要来了吗?发改委宏观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答:延迟退休应该“温和地延长”。延迟退休不能“一刀切”,而是每年增加1个月或2个月。  相似文献   

8.
基于终身现值精算模型,通过分析延迟退休对个人养老金财富的影响,以期为延迟退休和相关配套性政策的制定提供数值依据.研究发现:延迟退休会使得个人养老金净收益呈现下降趋势,甚至低于当前水平.2050年前,相比不延迟退休情景,即时退休和逐步退休分别会使个人养老金净收益平均降低39.07万元和30.86万元.为减少延迟退休对个人养老金财富的负面影响,国家在推行延迟退休方案的同时需要出台配套性政策,把延迟退休对社会福利的增加值用来弥补对个人养老金财富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界关于延迟退休对生育率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延迟退休、隔代照料和家庭养老的世代交叠模型,以考察延迟退休对隔代照料及生育率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延迟退休一方面导致个体老年期收入增加,成年期预算约束放松,促使生育率上升;另一方面导致家庭赡养比率降低,并挤出老年人提供的隔代照料时间,从而降低生育率。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延迟退休对生育率的负向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母亲延迟退休导致子女的生育意愿显著降低,而父亲延迟退休对子女的生育意愿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显示,一方面,母亲延迟退休导致其隔代照料概率降低、隔代照料时间减少;另一方面,母亲延迟退休导致其对子女的经济支持增加。由于经济支持的增加未能补偿隔代照料的减少,导致子女生育意愿降低。母亲延迟退休对女性、就业、未生育和低收入的子女生育意愿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在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过程中,政府应大力发展普惠、高质量的托幼服务事业,努力降低家庭在医疗、教育和住房等方面的支出,这将有助于生育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刘万 《保险研究》2020,(3):105-127
鉴于延迟退休对养老金收支有多重影响,本文假定2025年起以"每4年延迟1年"节奏,逐步将男(女)养老金正常领取年龄(NRA)从60(55)岁提高至2049年的65(60)岁,利用中国未来分年龄人口数的完整估计数据,估算了延迟退休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影响的净效应。估算结果显示,延迟退休为2050年争取到了近25%的制度赡养比下降空间,养老压力高峰期大大推迟。无论延迟与否,未来养老金收支缺口规模都很大,但延迟退休对抑制缺口扩大仍有显著效果,特别是在短中期,每年的收支缺口会因此减少40%~70%,但2050年后的远期效果明显减弱。建议尽早实施渐次延迟退休,减少工作退休的强制性,尊重国情允许男女差龄退休;加强养老金财政补贴长期规划,减轻远期财政兜底压力;加强养老金缴费与受益的精算联系,大力提高基金投资效率等。  相似文献   

11.
打破悖论:延迟退休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口老龄化广度和深度的持续延伸,"倒金字塔"1式家庭结构养老负担过于沉重已成现实,延迟退休作为提升养老保险制度财务可持续性的关键性措施必须被提上日程。基于延迟退休下的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效应分析,我们发现延迟退休与促进就业并非存在矛盾,延迟退休若以合宜方式开展那么延迟退休等同于阻碍就业的悖论是可以打破的,并建议推行延迟退休政策时应小步渐进,先女后男;在精算基础上实施弹性退休政策;政策适度差异化以体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2.
夯实财富储备,改善劳动力有效供给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全面考察了退休人口再就业的动因,着重分析享受养老待遇和养老待遇水平对退休人口再就业决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享受养老待遇对退休人口再就业产生负激励效应;养老待遇水平提高会明显降低退休人口再就业的可能性;个人负债占资产比重越大,退休老年人再就业概率越高;配偶退休、年龄增大、健康状况差会显著降低退休人口再就业概率。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增加老年人口经济收入;养老保险制度应兼顾保障性和劳动力市场功能;构建老年就业服务体系,保障老年就业权利。  相似文献   

13.
据可靠人士披露,关于“延迟退休”,除了上海的“柔性”方案以外,事实上还有一个“弹性”的方案。2008年底,媒体曾传出这样一个消息,“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条件成熟时延长法定退休年龄,有可能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的方式,每3年延迟1岁,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  相似文献   

14.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世界难题,国际上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实行推迟退休年龄以减轻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压力。就我国老龄化形势而言,这一举措无疑是顺应时代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并深入了解延迟退休年龄对青年就业的影响,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本文首先指出了我国实行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其次就其对青年就业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陈煜 《时代金融》2013,(6):263+266
延迟退休在我国养老保险面临巨大支付压力的背景下成为关注热点,延迟退休是缓解养老保险支付压力、控制收支缺口的有效办法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推行延迟退休政策将会带来的积极与负面影响。同时对政府推行延迟退休政策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贺磊  马昕 《保险研究》2021,(6):99-113
本文采用残差分布情况、生物合理性、预测稳健性、参数估计稳健性、模型简洁性和预测准确性六种指标,从六种经典死亡率模型中选择适合中国0~89岁男女的最佳随机动态死亡率模型,构建人口发展模型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精算模型.基于死亡率不确定性利用VaR和CVaR估算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财务缺口上限和超过上限的尾部风险,评估各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长寿风险,并模拟分析了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对不同省份养老保险长寿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省份未来面临的长寿风险较大;渐进式延迟退休会降低养老保险的长寿风险,但是政策的效果会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7.
邢辰 《海南金融》2021,(10):21-27
为减轻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的养老金财政负担,我国延迟退休政策正逐步推进.本文建立了OLG模型,把延迟退休因素、内生人口出生率的假设纳入考量,以探究延迟退休政策对人口出生率、养老金替代率以及个体养老金收入总额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现收现付制下,延迟退休增加了劳动力的劳动时间和总收入,个体可以投入更多物质成本来养育子女,最终提高稳定状态下的人口出生率.二是延迟退休通过延长缴费期限等影响机制,使得社保基金总额增加,由此提升了养老金替代率.三是当劳动产出弹性大于资本产出弹性时,延迟退休会提高个人养老金收入总额;当劳动产出弹性明显小于资本产出弹性时,延迟退休会降低个人养老金收入总额.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构建精算模型,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可持续运行的角度对不同延迟退休和个人账户调整方案及组合进行模拟评估。研究发现:现行制度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面临支付风险,延迟退休仅能够在短期内缓解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仅依靠延迟退休难以在长期内缓解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运用“延迟退休+个人账户调整”的模式,即在延迟退休的基础上对个人账户进行调整,更有利于基金的长期稳定运行。在现行退休制度下,建议取消个人账户,将单位缴费和个人缴纳的费用计入统筹账户,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的单位缴费率可以下调1%;在延迟退休政策势在必行的情况下,建议在男性和女性不同岁退休的基础上,取消个人账户,实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单位缴费率降低2%。这样既有利于基金的可持续运行,也可以保证基金的运行效率,更能加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互助共济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退休年龄基本沿用了20世纪50年代的规定,存在着退休年龄较低、男女退休年龄差距较大、提前退休较为严重等问题。从降低养老保险支付压力、应对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和增强经济竞争力等各种现实情况考虑,实施延迟退休具有必要性。但是,在延迟退休政策的制定上要通过弹性制度、自愿选择等方式,降低对社会公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琼  曾国安 《保险研究》2015,(11):95-109
本文选择CHARLS调查数据,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和OLS模型,基于幸福感的两个层面(生活满意感和快乐感)考察了我国现行制度下退休及其养老金收入带来的幸福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退休从总体上显著地增加了居民的快乐感;其中,正常退休对生活满意感和快乐感的影响最为明显,提前退休和内退不显著。同时,不仅退休对幸福感的影响存在群体异质性,而且退休过渡中的关键因素(收入和闲暇变化)对不同群体的影响也具有较大差异。此外,在养老金类型差异带来的幸福感差异中,养老金的相对水平而非绝对数量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由此,退休制度调整应在总体延迟的基础上包容差异性,应与劳动力市场制度完善同步推进。而养老金并轨改革在实现制度并轨后,更应达到消除不同群体间养老金收入不合理差距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