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农业水价改革的历程进行梳理,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所涉及的利益主体划分为农业水价影响者、农业水价承担者、农业水价执行者以及农田水利设施管理者四类,并分析四者的权力与利益,从而理清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农业水价影响者通过改善改革环境可以提高农业水价承担者缴费的配合度,双方的合作有助于实现双方利益的优化。农业水价执行者以及农田水利设施管理者的运营效率对农业水价影响者与农业水价承担者的利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但二者的运营效率均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撑。最后就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小勇 《水利经济》2016,34(4):31-34
基于当前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临两难困境,从理论上分析农业灌溉供水的商品属性和公共物品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3+1"模式,即建立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合理的水价管控机制、动态的水价调整机制和创新有利于推进农业水价改革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国合理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标准及其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方向,促进我国合理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构建、农业用水高效利用和农田水利持续利用。[方法]在系统梳理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地调研,综合研判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存在问题,探寻解决途径。[结果]提出了我国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合理性判别标准,指出了合理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改进的方向。[结论]合理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构建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农业水价合理形成机制首要补偿农业水价运行成本,回归农业水价基本功能,建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奖惩制度,同时开展农业水价合理分担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安徽省庐江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例,介绍水权划分、水价机制和工程管护机制等主要环节的实践情况。围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目标,协同推进工程节水、管理节水、政策节水,创新农业用水管理机制,并在用水协会组建和农田水利工程管护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针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临的新形式,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国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节水的一项重要举措,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是改革工作的核心。本文立足江西省实际,系统梳理改革前农业用水价格执行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农业水价定价的因素,构建农业水价定价模型,解析农业水价形成过程,并实例测算“一区一价”“一县一价”,为南方地区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水价管理方式、价格水平、水费计收、供水成本及财政补助机制等方面深入分析四川省水利工程水价改革现状,针对深化水价改革中存在的供水价格严重偏离供水成本、水费计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水费补偿机制有待建立和优化等主要问题,从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建立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维护费财政补助机制、推行激励节约用水的水费计收机制、深化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水价联动政策等方面,提出全面深入推进水利工程水价改革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农业水价改革绩效的熵权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婷  郑垂勇 《水利经济》2015,33(3):32-36
随着农业水价改革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地试点展开,客观上要求建立有效、合理并且实用的农业水价改革绩效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以便科学、客观地反映改革试点的农业水价改革的成效与不足,为进一步推动改革的发展提供参考。为此,构建了农业水价改革的绩效评价体系,并提出一种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模型运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将农业水价改革绩效中的模糊性、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进行综合量化,得出评价结果。将模型运用于实例中的湖南省农业水价改革试点的绩效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合理可行的,能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农业水价改革试点的成效与不足,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绩效评估是对改革运行效果及模式进行综合评估,综合评估改革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绩效。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绩效评估,对衡量改革绩效与目标的一致性、探寻改革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思考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杭锦旗位于内蒙古黄河南岸灌区,是西北地区渠灌典型代表,作为改革80个试点县之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以杭锦旗为例,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有机结合,建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评估的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农业水价改革绩效评估。[结果]2014年杭锦旗农业水价改革的绩效评价为0.416,2015年改革的评估结果为0.620,增加了1个等级。[结论]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其中,经济绩效最为明显,节水绩效和社会绩效继之,生态绩效最小,但考虑到观察年限较短,政策的滞后性等原因,需要继续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9.
王蔷 《农村经济》2020,(3):102-109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实现农业节水、促进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方式,从试点改革到全范围推广,标志着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由探索期向推进期渐进发展,分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际进展及现实挑战,通过综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系统评价试点地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效应,是科学总结试点地区前期改革成果的基本要求。本文以四川省武引灌区为案例,构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指标评价体系,从节水、经济、生态、社会和制度效应5个层面评价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前后的效应变化,基于评价结果,提出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农业水价改革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乔荍 《水利经济》2009,27(5):28-30
针对江苏省农业水价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探讨了江苏省农业水价改革的原则、基本走向和配套措施。江苏省农业水价改革的原则是:农民可承受、促进节约用水、保证投资回收、用水户参与、适时调整水价、“三位一体”综合改革;江苏省农业水价改革的基本走向为:建立市场补偿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供水成本补偿机制,分步分类调整水价,适时引入两部制水价,逐步实施终端水价制度;江苏省农业水价改革的配套措施为: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加大对农村末级渠系更新改造和农业用水计量方式研究的资金投入,尽快出台农业供水成本核算制度,完善农业水费计收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一提一补"农业水价模式作为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中农业水价机制创新的一种模式,研究其模式的内涵与存在的问题对于进一步推广该模式具有现实意义。结合已有文献,在与水利部门、村干部和农户访谈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一提一补"农业水价模式的内涵,总结了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一提一补"农业水价政策试点工作的进展和初步成效,重点分析"一提一补"农业水价模式推行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基于此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为地下水超采区"一提一补"农业水价模式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快速发展、农村水利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农村水利管理明显加强等方面总结近年来农村水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从农村水利供给总量不足、供给质量不高、供给机制不活、党的十九大对新时期农村水利工作提出新要求等方面分析开展农村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性;并从加快农村水利设施提档升级、全面实施农业节水战略、全面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农村水利其他改革创新、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农村水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补强短板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3.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部分地区进展相对滞后。利用制度变迁及制度配置理论,分析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困境的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困境的主要特征是部分地区小农户对农业水价提高的接受意愿较低,客观上造成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难以发挥作用。该困境的核心成因是奖补政策无法缓解改革中的小农户风险,具体表现为:小农户对已有非正式农业用水制度的路径依赖,催生了对农业水价新制度的适应风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相关初级制度不够完善,加剧了农业水价提高后小农户的生产和生活风险。提出应因地制宜地设计农业水价改革的微观主体管理模式,将生存灌溉补贴和农业保险补贴纳入奖补政策,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黄河南岸灌区农业水价改革为例,分析灌区农业水价改革的必要性和影响,并提出确定农业初始水权,构建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以及健全完善灌区量水设施等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水价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伟忠 《水利经济》2010,28(3):36-38
介绍了天津市水价改革的背景,在回顾天津市水价改革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天津市水价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和完善天津市水价改革的建议:建立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制度;加快供排水单位体制改革进度;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水价改革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