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内生增长理论中,技术溢出和自主创新都是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国内外研发和国内专利与中国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利用阿尔蒙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对国内外研发、国内专利与中国劳动生产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国外研发对中国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远大于国内研发和专利,国际技术溢出是中国技术进步的主要源泉,劳动生产率比全要素生产率能够更好地度量中国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2.
知识贸易、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贸易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效应得到了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但现有理论对它的解释力十分微弱,许多实证研究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且存在广泛争议。本研究以新增长理论为基础,将知识贸易从贸易活动中抽象出来,引入知识贸易方程,构建数学模型,并采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分析不同贸易政策对模型结果的影响。这既填补了新增长理论未对贸易进行建模的空白,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理论对上述效应的解释力。研究结果表明:贸易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原因;但它并不能使技术进口国实现对技术出口国的反超战略;另外,贸易保护政策阻碍技术进步,并降低经济福利。  相似文献   

3.
庞英 《财经研究》2004,30(11):106-113
新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作为技术知识载体的国际贸易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技术进步效应.文章通过建立数量经济模型、利用计量经济软件Eviews,确定有形贸易与我国沿海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技术进步间的数量关系:二者高度相关,进口贸易每增加1%,区域技术进步率提高2.7678个百分点;出口贸易每增加1%,技术进步率提高4.2433个百分点;出口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远大于进口贸易.这对于像我们这样自主研发能力较差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在保持经济增长的长期性、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制定对外开放的政策与措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国平 《金融评论》2011,(5):112-122,126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分析框架下,金融系统只影响资本形成,并不创造社会财富,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只有水平效应而没有增长效应。新增长理论,尤其是熊彼特增长理论.突破了新古典增长理论关于技术进步的外生性假设,强调资本积累和创新是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这为研究金融体系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提供了全新视角。当前,中国金融发展现状与创新型增长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相容性,需要在制度、政策和监管体系上不断完善与变革,逐步实现科技创新和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技术的进步有赖于研发资金的投入,作为研发投入强度不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对研发经费的投入还是很有限的。因此,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研发经费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研发经费的合理配置,首先是要在三大研发主体和三大研发活动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提高研发经费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新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杰  陆凤存 《经济师》2006,(1):37-38
新经济增长理论是21世纪80年代以后最主要的经济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考虑了技术作为经济系统内生变量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研发和传播速度的加快,我国的经济增长也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的进步。文章通过对新增长理论的介绍及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来说明新增长理论的理论适用性和解释力,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7.
福建是一个对外经济活动非常活跃的省份,FDI与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除在数量上拉动地区GDP的增长之外,是否在更深层次上对经济起到了长远的促进作用——即促进技术进步?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一国(地区)的技术进步内生地取决于诸多经济变量,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FDI与国际贸易作为最重要的对外开放活动形式,理论上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本文回顾了福建省三十年来在对外开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针对对外开放是否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对FDI、进口和出口三个渠道综合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有用结论,以期对福建对外开放及其技术溢出效应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颖 《发展研究》2013,(12):81-86
进口贸易是通过技术溢出推动技术进步的一种主要途径.文章选取安徽省和G-7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安徽省省内研发资本存量和通过进口贸易获得的国外研发技术溢出对安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省内外研发资本存量都能显著地提高安徽省的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的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省内与贸易伙伴国的研发投入都是安徽省TFP变化的Granger原因.在此实证研究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区域创新体系中,研发及知识溢出已经成为新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地理以及区域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主要课题.通过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和新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创建了区域创新生产函数,利用空间面板数据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6-2010年的创新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自主研发能力对城市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而以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贸易为渠道的知识溢出对城市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空间关联效应对广东省各市创新绩效的影响为负,说明尽管广东省各市创新行为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创新集聚,但仍处于城市内部创新的集聚阶段,城市本身创新带来的收益尚没有通过邻近的地理媒介溢出到周围地区.  相似文献   

10.
新增长经济学家认为技术扩散使不发达国家的研发成本减小,市场风险降低,因此刺激不发达国家的研发投入增长,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利用我国和关日欧的有关数据和R&D溢出理论进行实证分析,度量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溢出,并将技术溢出与我国制造业的研发投入、专利申请量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国外技术扩散对我国的研发投资和专利产出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的技术进步和研发创新能力不仅取决于国内研发投入,而且还取决于从其他国家技术研发外溢的获取程度,其中ODI,即对外直接投资、外向FDI,是指我国企业、团体在国外及港澳台地区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投资,并以控制国[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经济活动已成为获取国际技术研发外溢的主要渠道.在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通过直接投资溢出途径获取先进技术的大环境下,研究ODI与我国技术进步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鉴于此,本文分析了ODI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2.
由于技术进步活动具有外部性,它不仅能带动该创新产业的增长,同时也会促进其它产业的增长,因此关于技术进步溢出效应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以江苏省为例,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出了各产业的工艺创新溢出效应和产品创新溢出效应,给出了技术进步综合溢出效应较大的产业,为政府制定宏观控制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高技术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不同来源的研发投入与不同渠道的技术溢出对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企业和政府研发投入的分工协作,而金融机构贷款的贡献度十分微弱。在技术溢出效应方面,国内外技术贸易对自主创新绩效的作用并不显著;FDI的竞争效应降低了对内资企业的创新激励,但会通过示范效应、研发外溢以及科技人员流动促进其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4.
鲍辉 《经济研究导刊》2010,(17):73-74,80
通过对技术在经济增长和贸易理论中的作用进行论述证明,对后发地区而言,贸易对其技术创新的影响更为具体和深刻,因为与贸易相关的技术创新是后发地区展示和发挥其后发优势,继而步入经济起飞和增长阶段的重要手段.技术进步更与贸易密切相关,鉴于此,对后发地区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发挥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15.
区域创新体系中,研发及知识溢出已经成为新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地理以及区域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主要课题。通过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和新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创建了区域创新生产函数,利用空间面板数据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6-2010年的创新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自主研发能力对城市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而以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贸易为渠道的知识溢出对城市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空间关联效应对广东省各市创新绩效的影响为负,说明尽管广东省各市创新行为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创新集聚,但仍处于城市内部创新的集聚阶段,城市本身创新带来的收益尚没有通过邻近的地理媒介溢出到周围地区。  相似文献   

16.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要作用。探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内涵,建立动态模型分析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认为技术进步的作用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提高又导致利润率的提高,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文章通过对新经济增长理论相关研究的借鉴与比较,据此提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激励企业发展研究与开发活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理论大致是沿着以下两条线索展开的:其一,主流经济学家对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不断修正和完善。以索洛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奉行萨伊定律,在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条件之下,强调价格导向的经济调整机理,认为只要存在要素之间的高替代弹性和外生技术进步的作用,经济就能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索洛之后,新增长理论的研究者们不满意于新古典增长模型有关技术进步外生性的假设,以罗默和卢卡斯为代表的学者通过知识和人力资本溢出效应的分析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内生化,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假设条件下对新古典模型进行了扩展和修订。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1997-2006年面板数据,以新增长理论的内生创新努力(R&D活动)为基准,实证分析本土技术溢出与国际技术溢出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从中发现:在本土技术溢出中,大学等科研机构对产业创新存在积极的溢出效应,产业空间集聚的溢出效应呈不稳定性特征;在国际技术溢出渠道中,出口学习对创新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外资R&D活动的溢出效应不明显。进一步考察国际技术溢出效果与开放程度、开放模式关系后发现:就开放程度来看,国际技术溢出效果随开放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就开放模式来看,外资R&D主导型模式的溢出效果不明显,出口导向型模式的溢出效果较明显,而双重推进型———引进来、走出去模式的溢出效果很明显。  相似文献   

19.
知识溢出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Marshall对外部性的讨论,自新经济地理理论以来,知识溢出更成为了近年来研究区域经济学增长、产业集群创新等领域不可缺少的变量。首先,通过回顾国内外学者对知识溢出的研究,发现知识的非竞争性和部分排他性是知识溢出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产业内知识溢出和产业间知识溢出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程度各异的影响;其次,因地理距离和社会距离的存在,限制了局部区域知识的外溢,知识溢出具有空间局域性特征。在一定范围内,人力资本流动、商品贸易、FDI、合作研发、非正式交流等活动均成为了知识溢出的途径。尽管知识溢出是无意识的行为,但知识在流动中留下了可追溯的痕迹,并可通过知识生产函数法、专利引用文献法、C-H模型进行测量。最后,文中还展望了知识溢出在解释企业创新决策行为、产业集群创新、区域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应用,并指出下一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主要经济体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中存在的新“索洛悖论”现象为起点,对人工智能技术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自动化技术和知识生产元技术,可以通过要素替代、效率提升和知识创造等多条传导机制促进经济增长。然而,基于我国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人工智能技术仅对我国经济增长规模产生了提升效应,对增长速度和效率的提升并不显著,在宏观层面呈现新“索洛悖论”特征,省域发展阶段和承接能力差异是背后的主要原因。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技术促进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技术收益难以通过地理位置或经济水平相近而溢出至邻近省域。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受到省域承接能力的限制和调节,市场规模和研发投入对欠发达地区的约束较强,产业结构则使东部领先省域的部分技术收益受阻,而我国省域间产业布局缺乏协同配合则有可能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长期发展和增长提升潜力形成负面影响。为更好引导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方向、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提升后发地区增长规模和速度、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区域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