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营者在其服务场所对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负有的保障义务是一种法定义务,经营者违反该义务发生消费者人身、财产损害的,一般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在第三人直接加害行为造成受害人损害而且经营者有过错的情况下,经营者应承担补充的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2.
《商》2015,(35)
<正>一、《侵权责任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适用缺陷在新《环境保护法》及《环侵司法解释》出台以前,我国的《侵权责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都对环境侵权做了一系列的规定,但是在适用中均存在一定的缺陷。(一)《侵权责任法》中关于侵权民事责任的无法适用我国《侵权责任法》在第八章用了四个条文对环境侵权做了专章规定,对环境侵权活动进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制,但是具体到关于环境评价机构的侵权行为上却无法具体适用。第六十五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承担侵权责任。此乃对环境侵权的一般性规定,根据该条文只能确定环评机构侵权中造  相似文献   

3.
胡菊星 《商》2012,(12):107-107
高空抛物伤人事件频频出现,如"重庆烟灰缸伤人案"。2009年通过《侵权责任法》第87条对高空抛物侵权责任做出了明确规定,此立法的通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解决高空抛物侵权的唯一途径不仅由可能加害人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受害人补偿,同时可以给予受害人的社会救济及保险救济使得受害人在受到侵权损害时获得充分的救济,另外还需要加强物业公司的管理来有效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张颖欣 《商》2013,(9Z):320-320
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了雇佣关系中的雇主责任为无过错责任。然而,《侵权责任法》对于雇主责任的外部承担形式没有作出明确规定,造成受害人主张权利时,义务主体不明的问题。另外,《侵权责任法》对于雇主责任的内部承担形式也没作出明确规定,导致雇主在承担责任后能否向雇员追偿、追偿的前提、范围等问题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有必要对雇主责任的责任承担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邹小彤 《消费导刊》2010,(5):114-1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筑物的高度越来越高,高空抛物致人损害事件日益增多,并已逐渐为民法学界所重视。但此类事件的不确定和随机性很强,且取证困难,使得被害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其与建筑物使用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也难以实现有效的平衡。本文试结合《侵权责任法》第87条,对高空抛物行为的性质及责任承担加以探讨,以期达到对侵权责任法立法机理的探寻。  相似文献   

6.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第三十七条第二款、第四十条规定了侵权补充责任,但没有明确规定补充责任人追偿权,学界对此有不同的观点。肯定或者否定侵权补充责任追偿权,应当考虑是否符合权利、效率与公平的要求,是否违背民法学的一般原理。另外,探讨侵权补充责任追偿权,还应该研究比较法理论。我国侵权补充责任追偿制度有充分的法理依据,侵权责任法司法解释对此应作扩张性解释,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侵权补充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7.
《侵权责任法》第55条不仅将患者知情同意权确立为一项独立性的权利,而且明确了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标志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保护由宣示步入实践。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是一项独立的侵权行为,作为其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损害后果、因果关系和过错均有别于普通的医疗损害,需要予以明确和甄别,以恰当地确定其损害赔偿范围,明确医务人员特定情形下告知义务的免除,统一、平等地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毛涵 《消费导刊》2010,(5):124-124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胡归责原则以及责任的承担等来评析侵权责任法三次审议稿第36条关于网络侵权的规定。肯定了专条专款规定网络侵权的现实意义和法律意义,同时我们应该进一步细化、完善这一条款,通过分类认定责任、更换不恰当用语等去实现网络用户、服务提供者等的利益与他人民事权益、表达自由保护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杨洋 《消费导刊》2010,(5):123-123
监护人替代责任是由于被监护人实施违法行为而损害他人的权益时,由监护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它是确定侵权责任承担主体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受害人的求偿权之实现具有重大意义。新颁布的《侵权责任法》对监护人替代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本文以此为契机,意评析其规定,以期提出完善性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社会和经济的进步,我国机动车的数量每年不断的新增,与之相对的交通事故赔偿事件也在日趋增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实施之前,交通事故案件的主要依据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但这些规定大多是原则性和程序性的表述,缺少对于机动车所有人和实际使用人分离时发生交通事件的具体责任承担者。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了,并逐步完善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明确规定。据此,主要结合《道路交通安全法》、《侵权责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针对机动车主与实际使用人分离,机动车车主(机动车所有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的责任承担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1.
网络服务提供商是获取和保有个人信息的最重要主体之一。《民法总则》第111条对其设定了对个人信息的安全保障义务,包括一般性义务和阶段性义务。义务内容可结合对相应法律法规的解释得出。网络服务提供商违反该义务应承担侵权责任。在司法适用中,需明确过错的认定和赔偿责任承担方式。违反安全保障义务是"过错"的事实构成,具体构成要件应包括危险开启、必要性和可期待性。"过错"的司法认定可依次考虑成文法规范、行业通行准则、同样错误再犯和公共政策一般原则加以确定。在责任承担方面,对比"通知—删除"模式和"相应的补充责任"模式,前者虽为侵权法中的网络侵权条款,但并不适合违反安保义务的模式,后者更适合。  相似文献   

12.
王冠 《消费导刊》2014,(6):210-211
我国的侵权责任法在2010年7月正式开始实施,在侵权责任法第五章产品责任第47条中对惩罚性赔偿做出了明确规定,指出惩罚性赔偿为:“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依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从规定中可以看出,“明知”是产品责任惩罚性赔偿的主观要件。本文主要针对产品责任惩罚性赔偿的主观要件的内涵,存在的缺陷以及改进的措施进行了相关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随着《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第一款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第二款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这一规定,配合着《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七条“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  相似文献   

14.
动物致害责任是一种特殊侵权责任。我国《民法通则》第127条规定动物致人损害适用无过错责任,在受害人和第三人存在过错的情况下,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可以免责。新颁布的《侵权责任法》对动物致害责任规定更为具体,但是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把第三人过错排除在免责事由之外,对动物园饲养动物适用过错推定责任。  相似文献   

15.
赵军华 《商业时代》2012,(35):99-100
侵权和被侵权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法律事实,如何依照法律追究或承担侵权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为人们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根据这两部法律的规定,概括了六条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并对其详略不一地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6.
法律问题     
《华商》2014,(23):80-80
1.潘某是否有权要求A公司承担侵权责任?2.潘某是否有权要求A公司返还2万元?3.潘某可以向A公司和发帖人主张哪些权利? 律师解答:1.潘某有权要求A公司承担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空抛物侵权行为概念的界定是存在一定的争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87条规定了高空抛物侵权行为的责任承担方式,但是该法条所规定的这种侵权行为的存在在法理上与情理上都不具有其正当性.除此之外,其在构成要件上也是存在诸多障碍的.处理这种侵权行为,除了需要根据私法上对侵权人进行追求赔偿责任,还需要倚仗刑法对侵权行为的实施者进行深度排查.  相似文献   

18.
雷英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3):43-44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责任"。由于上述规定的原则性和概括性,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很多问题,因此从职务行为的客观标准、用人单位责任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和追偿权问题三个方面阐述用人单位责任,才能提高司法实践适用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八章规定了环境污染责任,建立起了协调一致的环境污染责任的法律规范体系,克服了以往环境污染责任规定分散、甚至矛盾冲突的缺陷.但是,文章认为在环境侵权行为的范围、侵权责任法保护的客体、预防环境侵权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及时完善,以更好地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品牌》2018,(1)
诸如"饿了么"等网络订餐平台,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在消费者权益受到经营者侵害时,作为第三方的网络订餐平台的责任认定也凸显出来。在把握其侵权责任时,应当将网络订餐平台提供者定位为一种新型的交易中介,依据《侵权责任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梳理其责任来源,以及法定义务与约定义务的具体规定,进而确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之民事责任,即未履行登记审查义务及安全保障义务时的连带责任,以及未履行忠实告知义务、履行承诺义务的附条件不真正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