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城镇化与生态经济市建设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城镇化和城市规划中的核心。本文通过对中国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相关理论的回顾,结合国内外关于生态经济城市的概念体系、目标模式、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产业生态化以及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区域合作等方面的探讨,总结出中国城镇化目前所处的位置以及生态经济市建设相关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中国在城镇化和城市规划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一个有用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试图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引入生态规划,采用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建立生态适宜度评价模型,并用于实际的生态适宜度分析中,从而为生态规划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对案例区梅河口市中和镇生态健康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中和镇生态现状处于亚健康水平。从生态规划学理论和神经网络模型出发,以梅河口市中和镇实际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MATLAB7.0软件建立生态适宜度分析模型。利用建立的评价模型对中和镇的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根据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和生态健康水平提出中和镇生态区划方案。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创新驱动"视角出发,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三大层面构建长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上海、江苏和浙江三个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综合质量。同时对长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创新驱动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构建VAR模型和协整检验,揭示创新驱动影响因素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特色小镇概念的持续升温,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也备受关注。目前国内特色小镇规划多着眼于传统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缺少从景观层面出发的规划策略。以自然人文资源特色突出的小镇规划为例,强调以景观优先的特色小镇规划是通过景观资源评价、景观生态格局、空间构架组织、情景引导体验、布局形态塑造及落地实施应用6项内容间的叠加演进,并结合中国玫瑰谷项目,按照上述6项内容进行空间规划实践,以期为新型城镇化及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艳明  董靓 《经济地理》2012,32(4):62-66
针对当前城市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分析了中国城市规划中生态规划面临的严峻态势,阐释了生态集成设计的概念、内涵与特征,提出并总结了生态集成设计思想对中国城市规划在理论和技术方法两个方面的相关启示,认为将生态集成设计思想渗透并体现到中国传统城市规划之中,建立以生态为导向的中国城市规划体系,是既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实现既定发展目标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分别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及其动力因素。结果表明:①从综合水平看,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突出,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②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长江经济带总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东部处于中级协调阶段,中部和西部处于勉强协调阶段。③从相对发展度来看,长江经济带总体和中部为低水平的同步发展型,东部为生态文明建设滞后型,西部为新型城镇化滞后型。④从动力因素来看,动力开发不充分问题突出,且地区间的主要动力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伴随着各类城市绿地公园的 规划建设。对城市公园系统综合质量的科学评价关系着城市开 放空间品质的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水平的进步。以ParkScore指数为例,对美国城市公园综合 评价系统的建设过程、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进行系统介绍和特 征评述,总结分析其在城市规划实践和研究中的应用,提出我 国应完善城市空间数据库建设、引入以人为本的评价指标和加 强指标体系建立过程的有效性等建议措施,旨在为我国城市公 园综合评价系统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倡导下,生态住宅小区建设成为城市住区未来发展的方向。而建立一套标准的、适用的和可操作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已成为推广和发展绿色生态住宅的必要条件。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生态住宅小区评价体系并结合政府相关规定构建了生态住宅小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物元可拓方法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实例的应用分析,证明了模型的可靠性,为生态住宅建设与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石油销售企业配送网络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石油销售企业的配送网络运营效率较低,亟需对其进行重新规划和整合,以降低成品油流通成本。通过构建一个混合规划模型,得到配送可行方案集及其流通成本集;再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可行方素进行定性评价;最后利用数值变换将两种评价结果相结合,以此确定配送网络的最优化布局。  相似文献   

10.
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为城市的发展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城市的规划设计中,要能够从生态环境保护出发.为了加深对生态城市设计的了解,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规划设计的内涵,并分析了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需要遵循的以环境为本和与时俱进、建立生态建设保障体系等原则,并分析了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和谐发展以及加强对城市资源的利用程度等特征.对生态城市规划提出建设绿色城市交通规划策略和低碳能源使用规划策略,希望对生态城市建设有所启发.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提出了城市居住用地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运用复合模型,并以此对浙江义乌市的城市居住用地进行了生态经济评价。评价结果可满意地应用于缺乏市场交易样本区的地价评估,对居住用地规划布局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能够定量评估、优化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基 于虚拟现实技术,改进传统的BIB-LCJ法和SD法,采用主成 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筛选出植物群落丰富度、色彩对比度、季相 特征、植物配置模式、植被多样性和林冠线变化6项显著视觉 特征要素,形成一种基于虚拟现实三维建模技术的植物景观规 划设计方案评价与修正方法。并以长荡湖旅游度假区植物景观 规划设计方案为例,对方案视觉质量进行评价,实验过程证明 了研究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生态位理论视角在乡村聚落发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重要基础理论——生态位理论在乡村聚落发展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章根据乡村聚落发展与资源环境条件的关系,初步探讨了生态位理论在乡村发展中的应用。具体表现为:生态位态势变化及生态位大小能够解释乡村聚落间发展差距;生态位适宜度可以为乡村聚落发展可持续性提供评价依据;生态位扩充则能够较好体现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发展及演化机制,而生态位重叠和分离理论对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参考性。  相似文献   

14.
宋倩  陈来 《城市建设》2010,(7):35-36,38
生态城市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模式,而生态城市评价是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衡量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成效的定量依据。以合肥市为例,在基于熵权法求权重的客观性基础上,将属性识别模型应用于合肥市2003—2007年的生态城市建设评价。结果显示:2003-2007年间,合肥市生态城市建设等级皆属L3级,即城市生态化达到生态城市标准尚有一定的距离,城市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还需进一步优化协调。属性识别综合得分排序2.0134〈2.2025〈2.4250〈2.4862〈2.7115表明,2003-2007年间,合肥市城市生态化程度有一定的提高,特别是政府推出正式的生态城市建设计划和措施以后,生态城市建设有明显的进步,正在向积极的方向发展。首次对合肥市生态城市建设进行评价,也是首次将属性识别模型应用于生态城市评价,为我国生态城市评价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案例支持。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经济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常态下,应用方向距离函数,构建了包含规模报酬可变和DMU技术异质假设的非径向区域潜在产出测量模型,以城市群中的城市作为DMU,测度了城市群的环境绩效水平,并应用MML指数评价模型评价了动态环境绩效变化情况。以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为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两城市群动态环境绩效总体得到改善,潜在环境绩效主要由技术差距造成,技术缺口有扩大趋势。最后,提出了构建城市群统一技术转化和交易市场,加大对先进技术向非中心城市推广落地的支持力度,优化改革成果推广覆盖机制,加大现存落后产能淘汰、关停力度,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技术门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利  韩增林  陈艳  张森 《经济地理》2005,25(6):884-886
针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面临的特殊背景,提出为修编大纲、修编方案起到支撑作用的专题研究项目和内容设定的基本原则,并据此提出系统的专题研究项目设定方案。研究的结论对于指导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专题研究项目拟定、各专题研究计划任务书的起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及发展路径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在我国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背景下,发展低碳城市是开拓新型城市发展理论和规划理论的有利契机,需要建立评价机制来辅佐相关政策的制定。模糊粗糙集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处理不确定性、不精确性的数学理论,可以仅利用数据本身的信息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有效约简,在处理决策信息系统的离散属性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为此,本文构建了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粗糙集理论,建立了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模型,并用实例佐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进而对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包容性创新是基于包容性增长而进行的创新。利用武汉市1990-2014年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包容性创新指标,并对各创新指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目前武汉市创新科技成果及人才评价指标已不适应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不能体现创新包容性。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包容性创新驱动武汉市经济发展评价指标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uses a real option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the properties of two widely used schemes of regulating the reimbursement of new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standard cost‐effectiveness thresholds and performance‐based risk‐sharing agreements. The use of the latter has been quickly spreading and often criticized in recent tim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act definition of the risk‐sharing agreement is key in determining its economic effects. In particular, despite the concerns expressed by some authors, the incentive for a firm to invest in R&D may be the same or even greater than under cost‐effectiveness thresholds. The greater flexibility on the timing of commercialization allowed by risk‐sharing schemes plays a key role, by increasing the value of the option to invest in R&D under uncertainty. Under this scheme, a higher value for the firm is associated with earlier access to innovations for patients. The price for this is less value for money for the insurer at the time of adoption of the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