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效用函数建立的扩展EKC模型的面板协整模型分析表明:中国分省的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EKC曲线形式不是"U型"、"倒U型"以及"N型"的任何一种;分省经济增长和工业三废的排放具有因果关系,但经济发达和不发达地区工业三废的排放标的显著不同;产业结构尤其是第二产业比重的增加会增加工业三废的排放量;人口密度对工业三废排放具有"挤出效应";工业三废排放对国家治理污染投入具有"倒逼机制".北京、上海的环境有持续好转的迹象,河南的环境呈现持续恶化的态势.彻底解决我国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合理有效的制度设计.制度的客观约束大于人类行为的主观约束,方能有效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包含个人、企业、政府的PSM-DID法检验各类地级城市舆论爆发前后工业废气排放差异。检验表明,存在舆论政策效应的城市主要为产业结构转型阶段的发达地区,舆论政策效应表现出加快工业去污染化作用;雾霾"积重难返"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在于城市转型困境。其次,依据"中心外围"理论初探性地提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理,并对城市大气污染相关程度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大气污染波及带宽为700 km左右,城市间污染波及强度取决于污染量与距离。最后,从城市与区域联防联控两个视角提出雾霾治理中舆论监督方面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以能源强度、能源消费、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以及滞后一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基础,利用改进的STIRPAT模型,采用面板固定效应进行回归分析,对中国工业39分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其中以能源强度为代表的能源技术、产业结构、能源消费是影响工业碳减排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关政策和建议,以适应中国的节能减排以及低碳经济之路。  相似文献   

4.
运用面板门槛模型,选取中国24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土地出让收入、第三产业发展程度和企业投资水平为门槛变量,探讨资源禀赋对工业企业投资的非线性影响。结果显示:当土地出让收入高于59.383亿元、第三产业发展程度低于26.843%以及企业投资水平高于9.318亿元时,资源禀赋才能够吸引工业企业投资;在资源型城市,资源禀赋对工业企业投资的影响也呈现此特征,但门槛效应和门槛值大小具有差异,而在非资源型城市,资源禀赋不具有引资效应。由此,建议应为资源丰富地区构建相应的企业投资价值,并将产业结构升级作为倒逼机制推进资源高效利用和城市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0—2010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法分别从企业和行业层面研究2006年将环境治理纳入官员绩效考核后"两控区"政策对污染减排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企业层面看,"两控区"叠加环境绩效考核政策提高了企业的污染减排力度;从行业层面看,"两控区"叠加环境绩效考核政策提高了行业的污染减排力度,同时提高了行业内部的企业生产效率;从行业资源配置看,"两控区"叠加环境绩效考核政策导致生产要素发生了不平衡流动,行业内生产效率的离散程度增大.进一步利用DOP分解方法将行业污染变化分解为企业自身提升效应、资源配置效应、企业进入效应和企业退出效应四个部分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两控区"叠加环境绩效考核政策会促进资源向污染强度低的企业流动.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适当增加政府减排压力能够显著提高政策的执行效果,对未来中国制定环境政策以及如何落实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层面分析了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内在作用机理,并运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当人均实际GDP达到2.65万元时,工业废气的EKC将出现拐点;当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潜在因素的影响后,经济增长的污染减排效果明显增强。为实现新常态下的绿色发展目标,缓解环境污染难题,必须充分发挥环境污染治理手段的综合作用,在始终推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强环境规制,并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4—2014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对环境污染的边际影响及其门槛特征。结果表明:财政支出结构对地区污染排放强度的净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倒"V"型单一门槛特征,对应的经济密度、人口密度门槛值分别为603.96万元/平方千米和201人/平方千米。也即,在低经济密度或低人口密度地区,偏向于生产性支出的财政支出结构更有利于促进污染减排效应的发挥;在高经济密度或高人口密度地区,以非生产性支出为主导的财政支出结构则更有利于提升地区污染减排效应。  相似文献   

8.
我国凭借巨大的制造业总量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平台,同时,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高强度消耗和高密集化使用资源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探讨我国制造业承接外包行为的环境污染效应意义重大。本文从表征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的"外包强度"入手,运用动态固定效应和门槛回归模型就制造业外包强度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以及技术效应作用于环境污染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包通过技术效应对工业废气排放量的作用方向为正,其正向影响程度随FDI的不断提升而逐渐减弱。环境规制门槛变量对外包的环境污染效应有显著影响:外包通过规模效应对工业废气排放量的作用方向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不断增强呈U型曲线特征;外包通过结构以及技术效应对工业废气排放量的作用方向为正,其正向作用效果均表现出随着环境规制的不断提升而逐渐减弱。由此提出政策建议:政府部门应当根据我国当前状况制定合理的环境管制政策,正确把握引资政策的调整方向,同时加强对制造业部门引资行为的监督,以引导各企业承接外包结构的清洁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07~2016年长三角地区地级市层面的数据,采用相对价格法测算了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市场一体化程度,并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和广义空间面板两阶段模型验证了市场一体化的环境效应。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与3种污染物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和污染排放强度均呈现出倒"U"型关系,即当市场一体化超过一定的临界水平后,市场一体化对污染排放呈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长三角地区大多数城市已进入市场一体化的减排阶段;市场一体化强化了技术创新、环境规制和能源效率的减排效应;污染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邻近地区的市场分割显著促进了本地的污染排放。本研究对长三角地区推进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和地区协同减排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当市场一体化达到较高水平后具有促进地区协同减排的作用,应加快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以充分利用市场一体化的减排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将工业废气排放量引入代表性工业企业的利润函数,依据Opiela的模型构建代表性金融机构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基于代表性金融机构的最优决策,得出工业废气排放量与涉农贷款之间的函数关系,继而提出研究假说.然后,基于2009—2018年中国31个省市区(因数据缺失,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平衡面板数据检验研究假说,以研究工业废气排放量与涉农贷款比重之间的关系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废气排放量与涉农贷款比重之间为正"U"型非线性关系,随着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增加,涉农贷款比重先下降后上升.在拐点左侧,减少废气排放量的同时可提升涉农贷款比重,两者之间为"兼容"关系.相反,在拐点右侧,减少废气排放量将降低涉农贷款比重,两者之间为"互斥"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分权和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还通过大气污染的部分中介效应,间接影响涉农贷款比重.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依据面板门槛模型的相关设定,利用中国200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产业结构和市场化进程为门槛变量,以产业结构为门槛依赖变量,构建面板门槛模型,运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第一,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与优化,环境污染水平先上升后下降,环境质量先恶化后改善;第二,在产业结构和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中,市场化进程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当市场化进程较高时,产业结构的提高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水平,使环境质量得以提升;当市场化进程较低时,产业结构的提高则会使环境污染水平有所提升,环境质量恶化。  相似文献   

12.
李静  刘迪  彭飞 《经济评论》2023,(1):144-162
绿色贸易壁垒是发达国家惯常使用的贸易保护手段。本文尝试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数据库及中国海关数据库三方数据合并,以2005年入世后过渡期针对中国的绿色贸易壁垒爆发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企业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绿色贸易壁垒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出口企业的环境绩效,降低大气和水污染排放强度,提高用水效率。但存在较强的行业和地区异质性,制造业、高污染行业以及东部地区减排效应明显。影响机制显示,企业治理成本增加和绿色创新补偿是绿色贸易壁垒改善环境绩效的重要驱动力。政策含义表明,绿色贸易壁垒能够倒逼中国出口企业将绿色贸易壁垒转化为绿色转型动力,有效推进对外贸易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污染物减排主要依靠政府的强力推动,企业在污染物减排实施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其主体地位角色一直缺失。要建立长效的企业污染物减排实施机制需要实现企业主体"还位"。通过对我国企业污染物减排行为的博弈分析,探讨我国企业减排动力不足的内因和外因;并提出引入污染物排放信息披露制度强化减排监管力度,从外力驱动企业减排;建立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倒逼作用从内力驱动企业减排;并基于"双力"驱动对我国企业污染物减排动力机制进行设计,实现激发企业主动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对于充分激发碳交易政策的区域碳减排潜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基于2005-2017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采用DID和PSM-DID方法评估碳交易政策对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在SFA模型测算技术创新效率的基础上,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和技术创新效率两个方面探讨碳交易政策的作用机制,同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区域验证。结果表明:碳交易政策能推动试点和非试点地区协同减排;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从东部、中部到西部,碳交易政策的碳减排效应逐渐减弱;产业结构调整中,产业结构高级化更多受益于碳交易政策,产业结构合理化作用较弱,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效果也较为明显。基于此,从完善碳市场建设、制定差异化政策、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协同减排等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旨在促进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业经济30多年高速增长的背后是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而健全的环境政策体制、完善的环保投资机制和规范的公众参与制度是协调经济效益与废气减排双重矛盾的重要举措。文章运用中国大陆2001—2012年的区域时间系列数据,探讨了环境政策、环保投资和公众参与对工业废气减排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政策工具中,行政化和市场化政策工具对工业废气减排存在正向影响,且均存在累积效应。但市场化政策工具对工业废气减排的效果明显大于行政化政策工具。然而,不同政策工具对工业废气减排存在地区差异性,市场化政策在东部的效果最明显,而行政化政策在西部最显著。同时,环保投资对工业废气减排只在当期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说明当前环保效率依然低下,无法形成长期效应。此外,公众参与对工业废气减排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及累积效应,说明完善公众参与制度会促进更大的减排效果。最后,根据对实证结果的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斌  赵新华 《财经研究》2011,(4):112-122
文章将环境污染的影响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纯生产技术效应、纯污染治理技术效应、混合技术效应、结构生产技术效应、结构治理技术效应和综合效应,并运用37个工业行业2001-2009年三种主要废气排放数据实证分析了工业经济结构和技术进步对工业废气减排的贡献,得到如下结论:纯生产技术效应、纯污染治理技术效应在减排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工业经济结构的变化对工业废气减排的作用效果不明显,相对2001年甚至还加剧了环境污染;结构生产技术效应和结构治理技术效应都对废气减排起到了促进作用,环境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工业结构的不合理。  相似文献   

17.
运用Hansen提出的"面板门槛回归"模型,采用中国30个省份的相关数据和国外权威机构发布的PM_(2.5)数据,研究经济增长与雾霾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雾霾污染存在着明显的非线性关系;且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城镇化率在经济增长与雾霾污染关系中表现出显著的门槛效应,即当这几项门槛变量达到或跨越一定的门槛值时,经济增长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程度会发生显著不同的增减变化,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的影子价格: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科学衡量减排对工业产出的影响是环境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本文采用非参数方法构建paneldata的方向性环境生产前沿函数模型,衡量各地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变化对产出的边际净效应以及二氧化硫排放的影子价格。分析发现,二氧化硫的影子价格取决于排放水平和生产率水平高低,当二氧化硫排放水平较高、生产率水平较低时,减少排放的代价较低;相反,生产率水平较高、污染排放水平较低时,减少排放的代价较大。本文以北京、甘肃和河北为案例分析了这三个典型地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的影子价格及其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9.
构建了面板门槛模型,利用中国200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污染排放度和政府干预程度的门槛效应出发,就污染排放度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污染排放度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一个门槛效应,即当污染排放度大于高门槛值时,其对经济发展产生负影响。经济发展初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环境污染的成本;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将放缓,而此时污染排放度对经济发展效应为负。第二,政府干预程度大于0.206时,会使污染排放度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为负。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特别是环境污染等外部性问题,政府一定程度的干预是有效的,但过度的政府干预却造成污染排放度对地区经济增长有较大的负影响。  相似文献   

20.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的影子价格: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正革 《经济学》2009,(4):259-282
科学衡量减排对工业产出的影响是环境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本文采用非参数方法构建paneldata的方向性环境生产前沿函数模型,衡量各地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变化对产出的边际净效应以及二氧化硫排放的影子价格。分析发现,二氧化硫的影子价格取决于排放水平和生产率水平高低,当二氧化硫排放水平较高、生产率水平较低时,减少排放的代价较低;相反,生产率水平较高、污染排放水平较低时,减少排放的代价较大。本文以北京、甘肃和河北为案例分析了这三个典型地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的影子价格及其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