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在农村大力发展和建设小城镇,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文章以福建省合法市的小城镇建设实践为例,论述了欠发达地区发展小城镇的战略地位、欠发达地区发展建设小城镇的模式以及欠发达地区发展建设小城镇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起步早、步伐快、成效大,但也存在着规划、基础设施、体制创新等滞后的问题。如何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加快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虽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过对福建省经济发达地区泉州市小城镇建设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发达地区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中的甘肃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城镇发展速度缓慢,水平低下,成为推进甘肃城市化进程的严重制约因素。借鉴沿海发达地区发展小城镇的成功经验,结合甘肃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培育产业支撑体系,拉长产业链条,发展以物流、旅游业为主的各种类型的小城镇,对提高甘肃城市化水平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逐渐推进,以及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小城镇也随之产生。许多小城镇依托其所在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而发展,从而带动该城镇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旅游小城镇作为重要的小城镇类型,符合了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西部欠发达地区受到自然环境、人力资源、建设资金、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本文着重研究了西部欠发达地区旅游小城镇发展的主要特点,以及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西部欠发达地区旅游小城镇的三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杨莉  周秀慧  严燕儿 《现代经济》2007,6(12):112-113,121
在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由于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小城镇通常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人口的集中、工业的发展给区域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对小城镇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新桥、官林和界牌三个典型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小城镇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并总结三个典型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功经验,期望对同类区域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小城镇建设作为城镇化发展重要途径,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市逐步探索出了以宅基地换房的办法建设新型小城镇,为我国小城镇建设提供了发展经验。虽然天津市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有不足。本文主要从社会保障体系、产业发展等方面论述天津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天津小城镇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嘉兴地区的小城镇建设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得到现阶段嘉兴小城镇发展现状的相关数据,发现嘉兴市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若干体制问题,进而对这些严重制约嘉兴市小城镇建设的问题提出应采取的相应政策措施,以逐步完善小城镇建设体制,充分发挥政府在小城镇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贵州省实现跨越发展、弯道取直的必然选择,也是农村全面脱贫与全国实现同步小康的一条有效途径.文章总结了贵州省示范小城镇建设取得成就,深入分析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升服务效率;坚持规划引导,整合项目建设;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突出产业集聚发展地位,强化产业集聚发展;加强对口帮扶,突出帮扶实效等加强贵州省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的理论基础——兼议西部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要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西部大开发的经济理论问题,而且在实践上必须将“小城镇、大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两大战略的互动,将西部小城镇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通过加快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途径来促进西部地区大开发和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是当前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推进城市化、建设小城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要从统一认识、产业支撑、户籍改革、转变理念等各方面、多层次入手,加快小城镇的发展,切实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基于SS方法的西部地区产业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西部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说明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和政策作用的显现,产业竞争力得到提升,但产业结构的调整依然滞后。文章分析了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调整西部产业结构和进一步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关于重庆市未来区域发展空间结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当前重庆市三大经济区的划分和重点发展轴线为基础,并结合未来空间上的可通达性和远期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因素,未来重庆市原则上可以划分为"两圈两带"共四个经济区,即新都市发达经济圈、环都市次发达经济圈(或大渝西经济圈)、渝东南经济带和渝东北经济带.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 ,但在长期的经济建设中却没有转化为当地的经济优势。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不合理、开发的非市场导向性以及产业结构没有适时推进等。在当前的西部大开发中 ,西部地区一定要立足自身自然资源优势 ,实施自然资源转换模式 ,以此带动本地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本文从宏观调控法和主体功能区的基本理论出发,在分析了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发展现状之后,指出了宏观调控法对主体功能区调控的必要性,并具体提出了宏观调控法对主体功能区调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兰(州)西(宁)格(尔木)经济区(以下简称经济区)旅游资源丰富,原生态性保持完整,开发潜力巨大。本文在对经济区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认为经济区旅游业的功能定位是:感受魅力黄河、异样黄河的首选地;回藏风情的体验区;西部地区重要的休闲度假地。未来应重点打造"三大旅游区",设计和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商品,在农牧区试验发展"牧家乐"旅游。最后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制度因素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非常关键的因素,我国西部地区①的城市化进程突出地反映了这一点。文章通过对不同时期西部地区城市化过程的分析,提出西部地区应继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以更有效的制度安排组合来加速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关键所在。在西部教育现状中,尝试人文思考与探索,将会对西部教育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在西部教育中注重对教育主体的人文教育,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中心的逐渐转移,中国的影响力日益彰显出来,“环中国圈国家”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时代几个后崛起的国家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区,今后“环中国圈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将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特点,在这种趋势下研究“环中国圈国家”在贸易、投资等方面合作的可行性,对于这一地区未来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的区域调控组织体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国务院所属区域经济发展调控机构及省级调控机构组成.实际的调控效果反映出该体系的组织构成和机构设置还存在诸多不足.而采用统一的职能部门模式,更有利于发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作用.应增设全国人大"区域与协调发展委员会"、成立统一的国家区域经济发展调控委员会、支持区域合作组织成立并发挥其协调作用.如此,才能建立起"三位一体"的完善的区域调控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20.
跨喜马拉雅地区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地区,对其投资环境与外商直接投资(INFDI)关系的考察对"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广义跨喜马拉雅地区五个主要经济体为样本,基于PRS集团的ICRG数据对其金融、经济、政治和综合投资环境指数进行估算,并实证分析该地区投资环境对INFDI的影响。结果显示跨喜马拉雅地区金融、经济和综合投资环境总体向好并出现一体化趋势,但政治投资环境未见好转,各国差异巨大。跨喜马拉雅地区投资环境对INFDI流量有较显著影响,但该地区投资环境指标对INFDI影响机制尚需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