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了幸福的定义,描述了目前对于老年人口幸福问题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分析了宏观和微观的指标体系,并用江苏省实地调查资料作了深入研究。大多数老人认为"健康是福、足食为福"。江苏老人对物质生活满意度要高于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农村老人和城市孤寡老人目前物质生活仍很艰苦,对未来物质生活保障感到担心和忧虑。子女孝顺、经常问候、社区服务质量好、个人经济收入高、老人文化素质高、生理心理健康者,老人幸福程度高;反之则比较低。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未富先老"的基本国情使得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备受关注。在空巢老人聚居的城市单位型社区中,社会资本比较丰富,空巢老人彼此之间存在比较频繁的日常交往,并自发形成了非常普遍的互助之风,由此导致了空巢老人对于互助养老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为了实现个人分散的养老资源的集聚与互补,可以组织空巢老人开展诸如男女互助、轻老互助、精英与大众互助等多种形式的互助养老实践,构建一张多元立体的互助养老网。这也是创新社会治理时代背景下开展"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3.
社会政策、传统文化、经济等因素使得失独老人面临着社会保障、经济困顿、养老、医疗、社会心理恢复等问题,表现为与他人、社区之间社会关系的"断裂"现象。对安徽省合肥市失独老人生活现状及社会支持网络作了实证研究。失独老人对现状不满意,社会关系"家庭化",存在社会支持方面的缺失。影响失独老人社会关系重建的主要因素为性别、教育程度、收入、失去独生子女的时间和社会政策。从多元的视角,提出建立失独老人社会支持体系,重建失独老人社会关系、融入社区的操作性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失能老人等相关概念的界定,从法律、资金、服务整合和社会关注等四个方面分析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对策建议,以期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服务问题能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推进我国"政府、机构、社区、家庭"四位一体的长期照护服务制度的发展,更好地实现失能老人的"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10年在陕西省进行的"子女外出务工背景下的陕西农村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研究"调查数据,通过对陕西农村地区留守老人以及非留守老人心理健康,即孤独感和生活满意度两个指标的比较研究,发现留守老人的孤独感明显高于非留守老人,而留守老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却低于非留守老人,这说明子女外出务工对于老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子女的外出务工不但加重了留守老人的生活劳务负担,而且也影响到了留守老人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农村人口流动改变了外出务工子女的养老行为和方式,对留守老人的健康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利用"中国流动人口问题研究"课题组在2009年搜集的外出务工子女和农村留守老人的配对数据,对留守老人健康状况和外出子女所提供经济支持和精神赡养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子女提供的经济支持对留守老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并不明显,但留守老人对于来自子女的精神支持的反应却十分敏感。针对目前外出务工子女经济养老效率不高、精神赡养缺失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我国参与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参与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中存在着志愿者活动缺乏完善的组织体系,志愿服务内容与老人的实际需求脱节,志愿服务缺乏长期性和可持续性,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缺乏有力的经费保障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大学生自身的特征和能力局限性,社会支持和关注力度不够,政府配套政策不足及管理松散。必须进一步完善志愿者管理制度,完善与"空巢老人"需求接轨的志愿服务内容,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和多方位的"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经费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8.
陈文山 《经济师》2011,(9):268-268
目前农村"空巢老人"生存现状不容乐观。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老人社会地位下降、缺乏情感慰藉等,导致"空巢老人"被边缘化,养老堪忧。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物质保障、精神支持、文化鼓动等措施,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
《时代经贸》2011,(2):78
为方便居家养老老人定期修脚需求,落实北京市政府"九养"政策。清华池于2010年开始选派多名熟悉社区工作的员工组成社区工作部,上门为居家老人提供修脚服务。一年来,以多辆服务汽车,几十位修脚技师组成的"流动清华池"已开进全市655个社区、敬老院、干休所、为居家老人提供修脚服务。清华池2010年获评"社区服务优秀服务商",成功打造了便民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10.
目前"候鸟式"养老已逐渐成为老年人一种新兴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将逐渐成为中国老年人未来养老生活的新趋势。文章通过对三亚市"候鸟老人"的抽样调查分析得出主要结论:一是"候鸟老人"的养老需求具有特殊性,即交往需求和安全需求是其主导需求,需求的特殊性决定更多"候鸟老人"倾向于机构养老方式;二是单身"候鸟老人"的交往需求和安全需求更为强烈,选择机构养老方式的比例也最高;三是收入水平与机构养老方式选择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利用相关跟踪调查数据,采用个体增长模型,结合农村实际状况,考察代际支持对农村老人生理健康的纵向影响。获得经济支持和日常照料对老人生理健康的发展有显著影响,提供经济支持和日常照料对老人生理健康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显著影响,体现了代际支持对健康的选择效应和用进废退理论。在经济和健康的允许下,利他行为有利于老人生理健康的发展。"享清福"的观念有待思考。生活满意度和抑郁能够直接或通过代际支持间接地影响老人生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预测2000~2050年上海市户籍老人中基本生活自理有困难的人数迅速增长的基础上,构建了广义的老年人照料体系框架。在"积极老龄化"理念指导下,提出了如下对策建议:从参与、健康、保障三个方面搞好预防性服务;重视和加强对生活自理有困难老人的康复训练,切实推进发展性服务;支持和关心非正规照料服务,增强其照料功能;积极倡导生活部分能自理的老人居家照料,搞好民政福利服务与卫生保健服务的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城市老年人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利用"2003年上海市老年人口状况与意愿跟踪调查"的原始数据,对城市老人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城市老年人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有性别、教育程度、生病时住院天数、享受的医疗保险待遇和收入。还分析了不同层次老人的消费状况。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身边,生活着这样一个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群体:一年365天,他们多数时间都是在等待中度过;"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他们的生活常态;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子女的陪伴,高楼大厦也只不过是冰冷的钢筋水泥,山珍海味也只不过是食不知味的残羹冷炙——他们就是生活在城市中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已成为社会问题 "空巢老人"这一概念最早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著名人口学家邬沧萍提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现在,一些学者提出将空巢老人分为3类:本身就无子女的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子女在身边却疏于联系的老人.谁来尽孝?  相似文献   

15.
郑晓俐 《经济导刊》2013,(Z1):82-83
"十二五"时期,浙江省老龄事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据统计,到2015年浙江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91万,占全省户籍人口的20%以上。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重叠,老年人口社会抚养负担将进一步加重。从《浙江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可以看出,政府正致力于解决好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但是随着独生子女一代的成家,空巢老人开始越来越普遍。实际上,老人养老问题应该由老人  相似文献   

16.
当今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射洪县潼射镇六村进行一系列走访调查,分析探究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原因,进而寻找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一些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五保老人因为社会地位被边缘化、社会资本缺乏、权利保障被"折扣化",利益诉求被"静音化"等等因素导致生存境遇较差。要让五保老人能"善养"和"善终",就要将五保养老提高到政治正义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中来,提升政府责任、扩充五保供养的社会资本,鼓励民间力量参与形成支持五保养老的社会网络。  相似文献   

18.
许斌 《经济改革》2013,(11):68-69
时间是大半夜;地点是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事件是陈龙老人的房屋被强拆了;事件插曲是陈龙老人曾任该县畜牧局局长:"意外"是本件事被媒体曝光了。人们自然会问:如果陈龙老人是现任的局长,有没有人敢强拆他的房子?之所以敢强拆他的房子,是否正因为他退休了,"混同于一般老百姓"了?如果不是向媒体求助,不是被高级别的媒  相似文献   

19.
城市空巢家庭的养老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口转型的大背景下,伴随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家庭"空巢化"现象日益严峻.城市空巢家庭具有自身的养老特征,所以根据养老特征建立相应的养老体系尤显重要.文章通过非空巢老人和农村空巢老人的对比,从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角度分析了城市空巢家庭的养老特征.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高速发展时期.伴随着老龄化、高龄化同时出现的"空巢化"具有快速发展之势.最近10年,我国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趋势,老年人的平均空巢率已达264%.文章通过对安徽省四市(县)"空巢老人"的社会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据此分析了"空巢老人"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