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和出发点,对人及人性进行科学的分析,从实践上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要求,践行酒店人性化管理模式。酒店人性化管理不仅要"以顾客为本",让顾客满意,还要"以员工为本",实施内、外结合的人本管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的法的价值论的研究并用来指导我国的法治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马克思"以人为本"的法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法,应以普遍的人性为本、以自由为本、以权利为本、以个体为本。在此意义上说,法治的道德起点和最终归宿就是人本身,因此法治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制度,法治的历史便是人类对自己本身认识的历史,是追求人类自我解放和人的价值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人学实现了对人本主义的超越,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人本主义。以人为本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并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在吸取传统人本主义积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以人为本中的人既不是西方人本主义所理解的抽象的人,也不是中国传统以民为本中的民;以人为本也不能理解为以个人为本。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育“以人为本”培养模式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实质,高等教育具有培养人的特定功能,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培养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更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培养模式。文章以树立"以人为本"教育观、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育方法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等方面,进一步探讨了高职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创新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创新意义在于实现了以下三方面的转化。一是从“物本”向“人本”的转化,这是对经济发展目标的新思考;二是从抽象“民本”向现实“民生”的转化,这是对发展基点的新思考;三是从“以财富为本”向“以权益为本”的转化,这是对人的发展目标的新思考。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发展观念的重大更新、重大转折和重大进步,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践以及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总结的新拓展。  相似文献   

6.
高校工会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工作,必须认真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和意义;坚持以教师为本、以会员为本、以困难教职工为本;练好内功、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渊源出发,提出“谁以人为本,以什么样的人为本,以人的什么方面为本”三个问题,进而探讨以人为本所省略和忽略了的主体和客体以及二者的关系,以求进一步全面认识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真谛。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与企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根本前提,是指以人的需求为根本前提;以人为根本目的,是指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根本目的。所以,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需求为本,就是要认真研究不同的人的不同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满足不同的人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早已是理论界所讨论的热点,那么到今天以人为本的理论逻辑是什么?笔者认为,以人为本的探讨过程基本上是按“从以什么为本到人应当如何再到怎么为本”,总体逻辑上是从追根溯源到追求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是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是新形势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健康发展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通过塑造大学生的主体人格;建立“参与式”的教学机制;既重视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又要合理引导其需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生涯规划辅导等来落实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是中央根据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出的一个重要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是对历史发展观的科学总结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在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检验发展科学性的根本标准,同时科学发展观的承担和实践的主体也是人。所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人本观。充分依靠人。处理好人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以制度为本强调制度的热炉效应和制度的刚性。以人为本强调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的企业文化和人本的柔性。普遍的观念是两者互相冲突,要么以制度为本放弃人本的柔性,要么以人为本,放弃制度的刚性。实际上,两者是兼容的,可以相互协调,做到刚柔相济。具体的做法就是制度的人本化和人本的制度化。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制度资本,改善人力资本的质量,最终提高企业生产率和产出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以制度为本强调制度的热炉效应和制度的刚性。以人为本强调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的企业文化和人本的柔性。普遍的观念是两者互相冲突,要么以制度为本放弃人本的柔性,要么以人为本,放弃制度的刚性。实际上,两者是兼容的,可以相互协调,做到刚柔相济。具体的做法就是制度的人本化和人本的制度化。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制度资本,改善人力资本的质量,最终提高企业生产率和产出质量。  相似文献   

14.
编辑意识是编辑工作者基于长期的编辑工作实践及理论学习而形成的职业本能性反应。作为高校的学报编辑,在编辑流程过程中必须以人为本,树立主体意识;以学为根,固守学术意识;以新为基;强化精品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两个"为本"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和教育"以文化为本"。"人"对"教育"来说是"根本","教育"对"人"来说是"末";"文化"对"教育"来说是"根本","教育"对"文化"来说是"末"。人和文化对教育来说是目的,而教育对人和文化来说都是应为之服务的手段而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应当包括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关注人的自由、幸福、尊严、终极价值;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是一种博大的精神力量和感召力量,它推动人们去感受生命过程。文化之所以是教育的本与根,之所以也是教育应为之服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和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决定的,这种关系简单地说,没有人,固然没有文化,然而反过来,没有文化也就没有人。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管理的“以人为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以人为本的内涵写起,指出了高校管理的以人为本思想,这一思想要求管理实践的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根本,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高校教书育人的活动特点以及知识经济的发展内在的要求高校管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环境的日新月异,审计理念、内容、原则、程序等都发生着适时的变化。进入21世纪后,人的价值得到全方位的关注,促使我们思考人本审计学的建立。人本审计是以人及人的行为为中心、为根本的审计,是相对于物本审计来说。本文以“人一行为一审计”为主线,结合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对人本审计的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理论基础等进行探索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王建辉  赵宇 《全国商情》2012,(22):68-69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结合本职工作。作为高校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在抓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讲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不是一味迁就学生,而是要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本;要推动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引导学生统筹兼顾多方面的关系,最终使其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青年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都非常关心和重视大学生的教育问题。我们要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应当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观念,始终把提高大学生德育水平作为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根据中央文件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阐述,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落脚点,以人为最终目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竭诚尽力为人民谋利益,千方百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大学生理应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高职院校德育必须始终把大学生作为出发点,以大学生为中心,各项德育工作都要自觉围绕这个中心、服务这个中心、服从这个中心。同时,要以高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把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渗透到德育思维的方方面面,深化对德育本质、德育功能、德育目标、德育规律、德育心理、德育情感等一系列德育问题的认识。二、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思路其一,在德育内容方面,以人为本的德育应当重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系统教育。以往的德育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道德规范和纪律教育,这些教育当然是必要的。但应当...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批判传承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在以德治党治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而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形成了许多优良的德治传统:即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把政治工作作为军队建设的生命线;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