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月10日,嘀嘀打车结束了微信支付返现10元优惠活动,将原本的10元补贴下调至5元而主要竞争对手快的打车,则只对出租车司机每单补贴由15元下调至5元,面向乘客的10元返现活动仍然继续。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     
打车软件补贴价格战持续升级 2013年.打车软件逐渐步入消费者的视线,各类型软件相继推出,而嘀嘀打车、快的打车、摇摇招车逐渐形成三国鼎立的态势。从今年1月20日开始,找到“千爹”的两家打车软件公司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开始“火拼”.掀起补贴价格战,并快速融入到两家巨头的核心业务中。嘀嘀打车快速接人微信,结合微信支付;而快的打车则接入支付宝钱包。  相似文献   

3.
《商业科技》2014,(10):45-45
打车补贴大战行将熄火 短短两个且打车补贴大战已有悄然熄火的迹象。 3月24日,嘀嘀打车开启当月第五次降补,除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广州、南京、武汉、天津、沈阳、大连、青岛、济南外,其他城市打车补贴从每单5元降至3元。目前全国城市乘客端补贴已经统一降到3元/单。  相似文献   

4.
陈永谦 《新财富》2014,(3):12-15
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的补贴大战,让消费者体验“免费”打车的乐趣。热闹的表象之下,是打车软件尚缺乏盈利模式支撑的事实,以及互联网巨头决战O2O的决心。  相似文献   

5.
小生 《商业科技》2014,(7):52-52
近日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在“来往”扎堆里发出感慨,称看母亲在路边打车,既不会用打车软件,又打不到车,深感这场竞争伤害了用户的利益,特别是老人小孩的利益。在“老板”充分示意后,3月3日下午,“快的”打车联合支付宝钱包发出“致用户的一封信”,正式宣布降低使用快的手机打车软件补贴标准。  相似文献   

6.
《商》2016,(2):292-293
为了评估现有打车补贴方案的有效性,以出租车运价、乘车时间、等待时间为指标,运用微分方程,借助EXCEL、MATLAB等软件建立打车难易度评估模型,以北京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发现,对比补贴方案实施前后的打车难易度,得到结论为:打车公司的补贴方案只能很小程度的缓解"打车难"问题,但在现象宏观上并没有明显帮助。最后,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对补贴方案的改进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基于互联网信息交流的出租车补贴大战成为社会的热点。本文将探索通过合理的补贴方案来实现城市交通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笔者首先构建打车排队的随机服务模型来测算某一时间地点的供需匹配程度,接下来使用最小二乘法和时间序列分析的协整方法,对出租车的需求弹性与劳动时间供给弹性进行一致估计,并通过测算打车公司对于乘客与司机进行补贴所带来的供需变化来探索补贴方案对于缓解打车难的有限影响。  相似文献   

8.
立足互联网时代,以"互联网+"的视角,综合考虑了诸多影响因素对居民出行需求的影响,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分析方法,引入匹配度等概念,利用不同地区的交通高峰时段和低谷时段的出行总量来作为衡量不同时空的概念,从而对不同时空的挂单出租车供求匹配程度进行了直观的比对分析。从现有公司的补贴方案中,选择了打车软件中市场占有率最大的打车软件的补贴方案进行研究,并以大连地区为例。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引进补贴金额这项影响因素,以匹配度作为衡量出租车供求匹配的指标,计算得出四种补贴方案的匹配度,同不使用打车软件时的匹配度进行比较,可以明显地看出打车软件的使用对出租车供求匹配的影响。通过对模型的改进,深入探讨了打车软件提供商所支付的补贴对乘客及司机两方面产生的影响,通过补贴方案对匹配度的影响程度缓解打车难的问题给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打车软件巨头“阿里”和“腾讯”的补贴之争在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戛然而止,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似乎已经惯坏了乘客和司机。显而易见,许多司机和乘客都是冲着有补贴优惠才安装和使用此类软件的,一旦补贴力度逐渐减小甚至取消补贴时,又有多少人还会选择使用它呢?  相似文献   

10.
2015年2月15日,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联合宣布,两家公司实现战略合并。近年来,"滴滴"、"快的"两大移动终端之间的竞争风靡一时。各自背后的发行企业——腾讯和阿里对使用打车软件的乘客实行"车费补贴",以求占领网络服务的市场份额。两者的消烟战尘埃落定,两者之间的价格博弈行为值得去回顾与分析。伯川德模型则是典型的价格竞争博弈模型,借用伯川德模型可以更好的理解两者之间的博弈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11.
宗河 《中国品牌》2014,(3):68-69
打车APP的盈利模式尚未清晰,但缘何如此备受互联网巨头的青睐,让阿里、腾讯甘愿为此烧钱?“我们公司正在和微信谈,以后你就可以用微信支付车费了。”1月27日,在腾讯的大本营深圳,一位出租车司机说。临近春节,腾讯和阿里却没闲着,1月20日,获得腾讯投资的嘀嘀打车宣布追加2亿元预算请全国人民打车,21日,快的打车随后宦布与支付宝钱包联手再投5亿元请客打车。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打车软件竞争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双边市场理论,对滴滴、快的这类打车软件的特征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竞争策略进行分析。分析得出,由于"赢者通吃"的现象存在,打车软件在发展初期以扩大用户规模为主要目的,并对用户采取补贴策略;随着平台的发展趋于稳定,将依据具体情况探索盈利模式,实现平台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打车软件的补贴停停补补,终于在政府以及资金支持的双重压力下停止了这场“烧钱”的比赛,打车软件之前如何盈利?之后又该朝什么方向发展?这是本文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郝慧丽 《商业科技》2014,(10):74-75
近期以来,腾讯和阿里巴巴为了争夺移动接入市场,利用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进行较高额度的双向补贴,最终淘汰了大部分的打车软件。这一市场现象反应了面对这一新型的O2O模式下的市场竞争,我国相关法律的滞后、监管主体的缺位以及监管损害市场自由的行为。因此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明确监管职责和监管主体,合理、有序的引导打车软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巨头今年以来在打车APP领域的竞争呈现白热化,也因此形成了寡头竞争的市场格局。在互联网巨头对打车进行巨资补贴的背后,隐含深意。本文分析了打车APP激烈竞争的背景和产业链上下游关系,总结出其通过APP引流、培养用户支付习惯、扩展移动支付应用场景和打通O2O,形成闭环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商》2016,(11)
继2013年年底热议的打车软件抢占出租车市场现象后,近年来,由打车软件推出的专车服务再次遭到各方讨论。专车作为新兴事物,以个性化的服务、无底线的补贴等优势在市场中迅速占有一席之地。尽管乘客对此喜闻乐见,但专车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和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当一切似乎正朝着出租车运营模式又将正式接纳移动打车这项新生事物时.广大还没有实现移动支付.或者还不熟悉使用移动应用APP打车的民众开始感觉到移动打车应用的“来势凶猛”。似乎移动打车的应用不仅没有缓解打车难的问题.反而使某些特定人群.或特定时段打车难的问题进一步加重了。于是乎本来就处于被动接受的出租车公司马上做出了回应,提出要在上下班高峰时间禁用移动打车应用……  相似文献   

18.
滑明飞 《华商》2014,(4):10-12
“以后上班不用挤公交了.打车不仅无需付费,还能赚2块钱。”2月19日,广州—位白领刘娴在一个微信群里发出这样—条信息,而群里的另一位好友回复:“我赚了3块。”近期,打车软件市场的火拼愈演愈烈。而从用户的反应来看,大战双方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两家公司动辄数亿元的投入显然激起了不小的浪花。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以"滴滴"、"快的"为代表的打车软件企业得到迅猛发展。文章首先拓展了传统防降价均衡模型,其次采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未实行战略合并前的打车软件企业转换成本、网络效应、司机规模与均衡价格和补贴费用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对寡头企业在明确相关关系基础上如何进行差别化定价策略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以长沙市某个时间早晚出行高峰时间段的用户数量和空出租车数量的比值,即用户需求满足率来反映乘客与出租车的匹配程度。分析发现,两个时间段的需求满足率均值都在0.73左右,进一步以北京市某出租车公司实施补贴方案前2013与实施补贴方案后2015的数据做对比分析,发现现有的补贴方案能缓解"打车难"问题,但效果不大。于是,对现有的补贴方案进行优化,新的补贴方案的需求满足率明显高于原来补贴方案的需求满足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