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是博弈的结果,是最大的合作制度。它表现为国家所有成员博弈的结果——纳什均衡,但是这一纳什均衡要在集体理性下达到,则必须依赖于国家垄断拥有的暴力产业所生产的第三方惩罚威慑的可置信承诺。制度按其功能可分为四种类型:惩罚制度、立宪性制度即决策制度、信息制度以及非正式制度即文化(意识形态),在国家形态中,这四种制度演化为不同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建设项目涉及的利益主体众多,容易产生个体利益最大化与整体利益最优之间的矛盾,进而在不同行为主体间产生冲突型博弈。常见的冲突型博弈具有两个非帕累托最优的纳什均衡,且收益差距较大,因此要形成稳定的均衡非常困难。通过制度设计和制度保障等手段,可以使博弈结果朝着稳定的、整体收益最优的方向发展。分析表明,制度设计对建设项目行为主体的策略选择有着明显的制约和引导作用,有利于各参与方的利益共享与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3.
李志刚 《经济师》2011,(3):28-29
新制度经济学的主流观点认为制度是博弈的规则或结果,在三重结构中,制度是利益集团之间博弈的结果。中国的二重结构决定了国家在制度制定和变迁中起到主导作用,但实际上利益集团仍然存在,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非国有产权形式增加,谈判能力逐渐增强,仍然存在博弈过程。文章应用博弈分析对中国保险制度变迁进行分析,探索保险制度变迁的原动力与原因。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保险制度的变革正由国家单方面主导过渡到各利益主体博弈均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中对制度供给的边际分析方法借鉴的是新古典经济学对产品供给的边际分析方法,但隐含在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均衡思想却被疏漏,所以新制度经济学对制度供给的分析经常遇到困难。  相似文献   

5.
新古典经济学是研究既定制度下个体理性行为的学说,而社会制度的确立原则不同于属于个体的行为原则,因为社会制度涉及到众多社会性因素。不幸的是,流行的新制度主义恰恰舍弃了包括伦理、历史和权力等社会性因素,而试图把制度分析纳入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它或者基于博弈均衡来分析和解释那些正式规则,或者基于理性建模的互动行为分析来构设社会制度。正是基于这种抽象思维,新制度主义必然不能真正剖析制度的产生和演化,舍弃权力结构的博弈均衡所构设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6.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制度实际上是在关注现实经济活动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所以将经济过程比作博弈并以此来探究制度的含义是可行的。博弈涉及的基本概念包括“参与人、行动、信息、战略、支付(效用)、结果和均衡,其中参与人、战略和支付是描述一个博弈所需要的最少的要素,而行动和信息是‘积木’。参与人、行动和结果统称为‘博弈规则’。博弈分析的目的是使用博弈规则预测均衡。”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的涵义关于制度的第一类定义是将“制度”视为与“组织”、“机构”等同,将制度看作是博弈的参与人。从文献中看,这是少数经济学家的观…  相似文献   

7.
制度变迁的效率与安全之边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作为规则成为必须,而制度本身存在的悖论使制度变迁成为必要。围绕制度变迁的周期过程及作为变迁结果的新制度资源的运行,产生了制度变迁的效率和安全问题。从制度变迁周期和新制度运行层面,在分析影响制度变迁因素的基础上,对制度变迁的效率和安全之边界进行探索,从而解析制度变迁的效率与安全之边界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然垄断产业定价机制探析--以电价机制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永忠 《当代财经》2003,(9):99-102
本文以自然垄断产业电力工业为例分析了电力价格现状,在电力企业行为特征基础上建立了成本监督博弈模型,分析了各博弈主体纳什均衡的行为选择和博弈未构成纳什均衡的原因,从制度建设角度提出了多维监督等治理对策,为建立有效的自然垄断产业定价机制进行了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9.
政治企业家是当前新制度经济学在研究制度变迁时常用的一个概念,研究政治企业家对于理解人类社会制度规则的生成和演变机制有重要意义。政治企业家作为制度变迁的关键行动者,通过权力因素与经济企业家区别开来。政治企业家并非外在于制度结构,而是内含于制度变迁模型,并且内生于制度的非均衡。鉴于政治企业家被内嵌于制度环境并被制度环境所形塑,故而只能在有限边界内寻求制度变迁,通过主观模型影响制度变迁方向,但其活动的结果并非总是有效率的。  相似文献   

10.
丁宁 《技术经济》2007,26(8):39-41
回顾我国20年的经济转型,可以发现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是一起进行的,对外开放引进了一个重要的制度创新主体——外商直接投资,外资的进入引入了对传统经济体制产生冲击的新制度因素。本文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原理,从制度选择集合、市场环境、制度变迁时滞三个方面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国企制度创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岩 《经济与管理》2005,19(8):49-52
将制度定义为博弈的规则,应用现代博弈论的方法论证了企业为什么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并探讨了企业有效激励制度的设计思路。本文引入新制度经济学人的有限理性假设,建立一个有限博弈方的进化博弈模型,证明了如果不能从制度上保证不让老实人吃亏,具有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的员工在重复博弈之后最终都将选择偷懒。并分两种情况分析了企业如何设计有效的激励制度,从而从制度上保证不让老实人吃亏。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环境污染问题的实质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四方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通过建立纳什均衡模型、贝叶斯纳什均衡、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及一般博弈模型,对四方利益主体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保护环境是中央政府的占优策略;地方政府之间恶性竞争会造成"囚徒困境";政府与企业之间为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企业策略的选择取决于政府的执行力度;农民是否举报企业的污染行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主流的新制度经济学以交易费用为基础,逐渐发展了一个以交易费用、交易收益、交易利润或交易效率为核心变量,以制度变迁主体追求潜在利润最大化为动力,通过制度的均衡与非均衡过程的动态分析从而研究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当假设制度变迁主体都同质时,可以从这个制度变迁框架中抽象出主体理性、利益结构、资源约束、技术约束、制度约束等关于分析制度变迁的关键变量,以这些变量为基础可以构建一个以同质个体决策为基础的制度变迁模型。这个模型将为制度变迁的理性选择分析、演化变迁分析和博弈演化分析的统一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治理理论视阈下交通运输社会管制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交通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在交通运输行业我们的社会管制制度存在着错位、越位和缺位等问题,为此本文运用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和公共治理理论对我国交通运输社会管制制度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传统的交通运输行业政府管理模式具有强大的惯性作用,决定了我国交通运输社会管制的制度变迁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路径依赖”性,正处于制度从均衡状态——不均衡状态——均衡状态中的不均衡状态即锁定状态,要实现交通运输社会管制制度的创新,我们必须要改革交通运输行业政府管理模式,由交通运输行业政府单极治理模式向社会、公众和政府的交通运输多元治理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区域性和全球性金融组织都是金融活动跨越国界内生博弈的结果,但金融制度一经形成,将会对预期得益和博弈行为关系与方式产生影响,最大限度地弱化信息不对称和降低金融与贸易的交易成本。推动国际金融制度变迁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贸易、资本和发展需求。国际金融组织和规则必须使合作博弈的收益高于单独博弈的收益,激励相容与有效监督相结合是国际金融制度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保护低效率的博弈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博弈论探析了厂商、居民和政府的保护环境中的实际行为决策过程,各类博弈最后得到的解具有一个共性,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纳什均衡,即形成非合作博弈。结论指出,必须结合市场机制和政府政策改变各博弈方的收益,使博弈达到新的纳什均衡,提高环境保护效率。  相似文献   

17.
王晟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22):156-160
回顾了20世纪以来经济学和管理学中技术创新制度的研究进展,总结比较了产业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与国家创新体系等研究领域与学术流派中,关于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新制度研究的理论成果、研究特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介绍了20世纪末期出现的基于博弈均衡观的技术创新比较制度分析方法,并以企业内部知识分享博弈中的技术创新制度约束为例,说明了这一技术创新制度研究方法的特点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S-P-B规制均衡模型及其修正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富良 《当代财经》2002,(7):12-15,49
在现实中,政府规制制度总能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和延续性,这表现规制均衡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么,这种规制均衡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均衡论,并对施蒂格勒-佩尔兹曼-贝克尔的规制均衡论进行修正之后,可以发现,政府规制制度的均衡是成本效益约束,利益集团博弈和规则冲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新制度经济学的新发展:历史比较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卓越 《经济学家》2006,(6):19-27
新制度经济学在完全理性与有限理性之间左右摇摆,限制了制度理论的发展。以格雷夫为代表的历史比较制度分析,在有限理性前提下,通过大量案例研究,提出了自己关于制度及其变迁的真知灼见:(1)克服两个“两分法”,发展了统一的制度概念;(2)将制度理解为博弈均衡,重点解释古典博弈论成为制度分析有用工具的条件;(2)研究制度在变化的环境中如何存续、内生的制度变迁以及过去制度影响后续制度的原因和作用机制;(3)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互动的特定历史情景分析,将重复博弈理论与特定历史情景结合起来去识别制度,解释其出现、存续和变迁。  相似文献   

20.
鲁大立 《技术经济》2005,24(12):61-64
美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是信息披露规范约束下的博弈行为,各博弈方在各自利益的驱使下,进行相互博弈,从而达到“纳什均衡”。文章首先分析阐述了美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博弈主体及其行为,然后分析了盈余管理博弈的动机以及博弈过程,得出博弈的均衡解,即“纳什均衡”。文章最后在博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借鉴美国上市公司管理经验加强我国上市公司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