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戏剧研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婺源徽剧传承人江裕民影像口述史的个案研究,讲述了婺源徽剧艺人个人生活史、婺源徽剧传承史、技艺传承及文化史。通过田野调查与访谈口述整理,获取一部分徽剧传承人社会生活经历,对进一步了解婺源徽剧传承与中国戏剧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南部评书的历史,通过对传承人口述材料的整理,阐述了南部评书现状,梳理了存在问题,并从政府层面和评书艺术本身的建设两方面探讨了南部评书的传承与保护:解决传承人生存问题,基层管理部门积极配合,搭建展示平台,进行相关培训。评书艺术本身的建设,抓好理论建设,内容革新,推进市场化。  相似文献   

3.
谭力 《理论观察》2013,(11):91-92
目前,口述史研究的范围拓展到了许多新的领域,尤其是和传媒业的不断碰撞、融合,产生了丰硕的成果.在传媒行业快速发展、变化的今天,从传媒的视角来看待口述史研究,以腾讯网《体媒人物》栏目为研究案例分析大众传播媒介平台上的口述史研究的传播、制作、伦理等问题,可以对口述史研究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为口述史研究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郭海霞 《特区经济》2010,(6):239-24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濒危状态,这种状况虽然引起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却面临很多困境,主要体现为传承人的认定缺乏法律标准、传承渠道不畅和传承方式扭曲、政府干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自然传承的关系无法理顺以及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等方面。因此,必须通过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法定标准、以法律手段确定传承人的权利义务、确立政府干预与民间自然传承的适度平衡的法律保护机制以及增强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意识等方面入手,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5.
"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传承的压力让"非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生长于大众生活的"非遗",大多散落在民间,仅靠传承人以年迈之躯苦苦支撑着手里的技艺.  相似文献   

6.
昌羽绂 《理论观察》2014,(10):104-105
冰雪民俗体育文化主要是通过生产劳动和节庆活动来传承;冰雪体育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冰雪体育文化的生存环境正在慢慢消亡、冰雪体育文化传承人的匮乏、缺乏对冰雪体育文化的宣传、政府相关机构对冰雪体育文化重视不够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提出了加强对冰雪体育文化的宣传,加强对冰雪体育文化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冰雪体育文化的保护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宁波通讯》2006,(3):32-32,I0003
婺源地处皖、浙、赣三省边界,是理学大师朱熹的故乡。这个山区小县与我国诸多其它古村落相比,“乡村”风格更清晰、环境史和谐、保存更完整。作家武旭峰曾说:“婺源如史,文人侠士彪炳史册,知书重义光耀千秋;婺源如画,小桥流水女儿尝纱,白云深处粉墙黛瓦;婺源如歌,泉水叮咚溪流欢唱,乡间孩童书声清琅。”从这个意义上说,婺源担得起“中国最美的乡村”。  相似文献   

8.
"老厨家"传承人抓住发展机遇,通过对家族遗训和祖传技艺的传承,不仅使百年传承的厨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使其成为了独特的企业文化,并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以及微信、网络等新媒体,宣传了企业文化,再加上在行业竞赛中的优秀表现,促进了其专业化的发展,而与高校教师合作参加的一系列学术会议及相关的学术论文研究,进一步使企业文化走向了规范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地方历史传统对民间艺术传承人有重要影响,文章以鲁绣为例,从鲁绣历史的悠久、近现代鲁绣工厂、鲁绣的创新传统等三个方面,论述地方历史传统对鲁绣民间艺术传承人的具体影响,为深入认识当代鲁绣传承人,尤其是鲁绣女性传承人的群体特征和生存处境提供历史依据,为当代鲁绣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传承人是技艺传承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本文从师承培养模式、家传培养模式、教育培养模式以及其他培养模式来分析当前云南民族技艺传承人培养存在的方式和特征,探索云南民族技艺传承人培养方式的优缺点,对当前云南民族技艺培养传承人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德都蒙古"是指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蒙古族以及祁连山北部居住的甘肃肃北蒙古族.如何保护和传承"德都蒙古"文化,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对指导当地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及其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民族认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田野调查法主要对于"德都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保护现状、保护方式及传承人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并对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性发展的路径与方法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2.
桂北红瑶由于其独特的居住环境及历史发展,生活中应用广泛的织锦成了红瑶文化的一种特殊符号,其独特的织造技艺、明艳的色彩与精美的图案让人记忆深刻,这些符号也因此成了我们了解红瑶文化的一个有形窗口。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桂北红瑶织锦工艺的生存却日渐式微,工艺传承面临困境,传承人的老龄化、传承方式的变迁等无疑成了影响传承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红瑶织锦工艺系统的分析,提炼其典型意义的特征,以期在方寸之地梳理其工艺变迁并深层挖掘其悠远的文化内涵,为桂北红瑶织锦工艺的研究及传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李姿颐 《魅力中国》2011,(17):145-14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已纳入我国国家战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充分认识传承人的法律地位,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将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湘西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舞蹈的典型代表,是体现土家族古老民俗的传统民间舞蹈,主要表现了土家人祭祀祖先、生产生活的场面。由于现代文明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空间日益逼仄,土家族摆手舞发展也面临岌岌可危的消亡局面,传承与发展刻不容缓。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与保护建议,重视非遗传承人培育,发挥政府非遗保护职能,加强数字资源数据库建设。  相似文献   

15.
张倩 《魅力中国》2013,(17):74-75
刘喜廷,辽宁省著名导演。在话剧、儿童剧、歌剧、戏曲、歌舞晚会、戏剧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对推动辽艺导演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系2012年8月对他本人进行口述采访后的整理。着重记录了他对于戏剧艺术和导演艺术的感悟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戏剧人物服装艺术历史悠久,艺术积淀丰厚,是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剧目演出主要参与者,在二度创作中与导演、舞美、灯光、演员、道具、化妆等部门共同完成剧目的创作演出任务.戏剧服装有传统戏服和现代戏服之分,我市儿童艺术剧院还有卡通剧和儿童剧之分.戏剧服装设计坚持继承传统与创新的有机融合很重要.  相似文献   

17.
徽商来了     
徽商俗称“徽帮”,始于南宋,明代中叶以后至清乾隆末300余年,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无论营业人数、活动范围、经营行业与资本,都居全国商贾之首。徽商曾经的兴盛繁荣史,给予现代安徽商人以自信与力量,鞭策和鼓舞着更多现代徽商去传承徽商精神,也让今天的徽商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  相似文献   

18.
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文昌有戏,剧由心生》.英语一直是我校的特色学科,早在2010年,我们与英国格兰之学校结为了友好学校,与之沟通合作打造了一批英语经典剧目,过程中,戏剧的魅力以及它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巨大作用引发了我们的关注和思考.我们开始在校本课程中开设戏剧社团,选拔优秀学生开始以排剧为目的的训练.随着国家《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颁布,2016年4月,我们决定将戏剧面向所有的学生,开展专业化教学,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受益.在导师的鼓励指导下,作为语文老师的我鼓足勇气迈入了戏剧教育这一全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它以人为载体进行传承。可以说,是传承人的存在和发展,才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鲜活和持久的生命力。所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正>宁波商帮与徽商之比较徽州商帮是指以新安江流域为中心的安徽徽州府籍的商人集团。徽商是构成明清时代商业资本的重要力量。徽州府下辖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6个县。徽州人稠地狭,但物产富饶,徽人经商,源远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