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奥林  王威 《商场现代化》2012,(25):185-186
以消费者信心指数作为投资者情绪的指标,应用GARCH模型对沪深300指数收益波动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并对其两者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得到,我国股市收益存在ARCH效应,投资者情绪对股市收益由显著影响,且两者互为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2.
论文以新浪微博中"上证指数"为搜索关键词进行计算机文本挖掘,构建投资者情绪指数;基于Fama-French三因子、五因子模型构建考虑农历节气效应的新模型并分析农历节气与投资者情绪对股票超额收益的交乘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对股票超额收益率的影响较为显著;农历节气和投资者情绪指数的交乘效应不确定。  相似文献   

3.
王珏  陈永帅 《财贸经济》2019,40(2):84-100
本文以2006—2016年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为样本,研究投资者情绪是否能够影响基金的超额收益。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投资者情绪的升高,基金能够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投资者情绪对基金超额收益的影响路径,发现投资者情绪的升高可以通过促进基金的隐形交易来提升基金的超额收益。进一步研究发现,尽管不同基金的持股组合对投资者情绪的风险暴露程度不同,但投资者情绪的升高均可以通过增加基金的隐形交易来提升基金超额收益。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基金具有较好的投资者情绪识别能力,能够根据投资者情绪的变动积极管理基金投资组合来获取超额收益。本文从行为金融的投资者情绪视角为基金投资能力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金融理论说明市场是有效的,投资者是非常理性的,但股市的诸多状况是不能用其解释的。我国股市的股票收益情况取决于投资者主观情绪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投资者情绪指标构建,及其对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先构建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标,并分析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标对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便于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投资者情绪的度量以及其对股票市场影响的研究中,我国学者与国外学者都是采用直接、间接和综合指标,但二者对情绪的代理变量不同。国外学者关于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影响的研究认为投资者情绪变动与股票品种、股票市场收益和波动性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同时还能预测未来的股票市场价格;我国学者认为投资者情绪能较好的预测股票市场回报率和收益率,并对当前的市场收益率、上市公司财务结果有显著影响。我国应结合本国实际,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以期投资者可享受正确预测带来的收益。  相似文献   

6.
文章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市场收益率的解释力。基于2011—2020年月度数据,以成交量和投资者信心指数作为投资者情绪指标,检验了其对于指数收益的解释力。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对于股指收益率具有较强解释力。进一步研究根据行情走势将数据分为4个阶段,分别检验不同阶段投资者情绪对于收益率解释力的异同,结论显示成交量和投资者信心指数对于收益率的解释力根据股指处于不同波动阶段而呈现出一定差异。信心指数和成交量作为情绪指标具有一定互补性。此外还检验了投资者信心指数、成交量与收益率之间的内生性,结论表明变量间不存在内生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对情绪因子的选择,从直接指标、间接指标,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数据的可获得性、时效性四个方面考虑,提出了IPO规模、IPO首日溢价率、新增投资者开户数、消费者信心指数、成交量等较为合适的选择建议,然后建立考虑情绪影响系数k的资产定价模型,获得相关结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种常用的博彩型股票识别指标,本文利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和投资者情绪指数,在对中国股市进行"风险-收益"和情绪两种状态划分的基础上,对比考察中国股市博彩型收益的时变性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基于"风险-收益",还是投资者情绪对股市状态进行划分,博彩型收益都表现出明显的时变性,即博彩型收益在牛市和高情绪期之后更为明显,而在熊市和低情绪期之后相对较弱。虽然各指标识别结果有所不同,但均表现出不同"风险-收益"下的博彩型收益与其他类型股票收益的差异要大于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收益差。博彩型收益主要源于投资者的非理性所导致的博彩型股票误定价。  相似文献   

9.
随着行为金融研究的发展,对投资者情绪的有效度量和其对股票收益的影响逐渐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选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投资者情绪指数,通过VAR实证检验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的影响.实证表明: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收益相互影响,此研究结论对指导投资者理行投资和监管我国股市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尝试利用较新的情绪度量指标——证券投资者信心子指数作为衡量投资者情绪的变量,探讨了上证指数收益与投资者信心变化在不同市态下的互动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对总体样本及其子样本牛熊两市来说,股票收益率可以引起投资者情绪变动,但影响方向尚不明确;牛市期间的投资者情绪对股市表现的预测效果比熊市要好;熊市下的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收益波动对对方变化的反应比牛市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傅强  胡林  李佩玻 《商业时代》2012,(14):76-79
本研究以二级市场中股票超额初始收益为切入点,选取创业板272只IPOs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市场特征、投资者情绪和新股初始收益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市场特征、投资者情绪均与IPOs初始收益显著相关,即IPOs超额初始收益来源于二级市场中投资者躁动情绪和对市场狂热追逐。研究为我国特殊资本市场IPO初始收益高涨的形成机理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沪深300指数,利用异质自回归(HAR)和主成分分析模型,构建投资者情绪指数和异质自回归收益情绪模型,实证显示投资者情绪和我国股票市场均具有长记忆性,且投资者情绪对我国股票市场收益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2002年~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考察了投资者情绪与企业真实绩效的关系.结果发现,投资者情绪通过股权融资渠道对企业真实投资行为和企业经营绩效产生深刻影响.在短期,投资者情绪刺激了企业投资,改善了经营绩效;在长期,这种效应仍然具有持续性.在股票收益方面,乐观的投资者情绪刺激了当期股票收益,但这种过度反...  相似文献   

14.
选用沪深两市的六个代理变量以主成分分析构建了投资者情绪指数,实证研究了牛熊市下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的非对称性影响。研究表明,在牛市、熊市和震荡不同的市态下,投资者情绪是深市和沪市股票收益的系统性影响因子,且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影响。熊市中投资者情绪对沪深两市的股票收益的影响要大于牛市,因此投资者在不同阶段对股票的投资可以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15.
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并不完全理性,会对股票价值高估或低估,而公司管理层在投资决策时可能迎合这种错误定价.文章以2003-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为对象,证实了公司在投资决策时对投资者情绪的迎合效应,并且这种效应受到市场状况、个体投资者短视程度以及企业自身融资约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股票市场一直是我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点领域,而投资者赌博行为正是导致和加剧我国股市波动和资产价格泡沫的重要因素。基于投资者情绪的错误定价视角,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来分析投资者赌博行为及其表现出的负异常收益——"赌博型收益"的成因,即提供一个行为金融解释。研究发现:赌博型收益源于投资者行为偏差导致的股票价格被高估;高情绪期之后,股票被错误定价的程度更明显,赌博型收益在高情绪期之后也更加明显;投资者的非理性程度的变化也会影响赌博型股票被错误定价的程度,进而影响赌博型收益。  相似文献   

17.
定向增发是股权再融资手段之一,具有成本低、程序灵活等特点,但许多定增股份的长期市场表现却差强人意。大量统计研究表明,投资者的盲目乐观是定增股份长期市场表现差的主因。针对投资者情绪演化机制,本文将定增投资者积极表现和消极表现设定为信号,将高、低发行折扣率设定为定增企业策略,构建了基于投资者情绪的投资者和定增企业信号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四种贝叶斯Nash均衡路径及企业商誉收益,推论出了投资者情绪的演化机理。研究发现:积极表现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属于高情绪型,也可能是定增资格驱动下的积极伪装;在高期望商誉收益影响下,定增企业倾向给予高发行折扣率,不再关注投资者情绪类型;定增企业对长期商誉的轻视是金融异象的主要成因,并可能扰乱投资者整体情绪,对定增市场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人类行为模式重复可预测为前提条件,利用技术指标来构建基金层面的投资者情绪指标后通过研究其与基金收益的关系发现基金情绪可预测基金未来收益并总结出了在不同市场投资者情绪情况下的ETF基金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19.
关于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理论研究,相对于以往金融和贸易等传统传染渠道对投资者情绪非理性因素引起的"纯传染"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在当前的国际投资及贸易环境状况的背景下,以中美两国投资者情绪为研究对象,构建中美两国投资者情绪指标,通过Copula模型验证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及传染性。研究结果显示,美国投资者情绪的变化会导致中国投资者情绪发生变化并且传染效应为单向传导,在不同阶段呈现波动状态,且二者Copula时变相关系数在金融危机发生时期达到最大值,充分印证中美投资者情绪在金融危机发生期间传染效应发生概率明显增强且达到最大化。因此,在金融危机平稳期及预警期应实施相应预警、管控及应急处置政策、方案,引导投资者情绪向理性方向发展,并不断完善我国资本流动管制政策,纳入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大众理财意识的不断增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证券市场中来。仅2015年5月份一个月期间,证券新开户数就达到1190万户,但是由于投资者本身知识储备层次的不同,使得交易过程中往往出现有悖于理性投资的现象。据此,就近几年中,证券市场交易过程中出现的处置效应进行研究,具体分析不同投资者的性别对于处置效应的影响,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于这一现象做出相应的解释,并为指导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提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