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江苏省1989-2009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江苏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货物贸易的长期和短期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并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和短期的修正效应。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货物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相对于货物贸易,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没有完全显现,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制造业的有机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祖宇 《中国外资》2013,(16):238-239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本文以江苏为例,介绍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内在互动融合关系,通过运用产业关联性分析和最小二乘法(OLS),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相影响机理。针对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实现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是现代产业演进的客观规律。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生产性服务业水平的不断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又会进一步增强先进制造业的竞争力。山东省是国内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生产性服务业又是山东省转方式调结构的先行产业,两者的融合发展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发展既是当前影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提升制造业效率的有效手段。从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基础要素投入、智能化服务应用水平和智能化效益等多指标维度构建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水平测度体系,基于29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进行基准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对制造业效率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为提升制造业效率,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的服务普及与应用,同时应加强智能化人才建设,借助产学研结合和高校科研机构的力量,着力培养前沿的专业型智能化人才,从而助力制造业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综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发展的相关文献,然后从产业关联效应、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三个方面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DI)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机制,最后运用2012—2021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OFDI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且各细分行业OFDI影响制造业出口的差异性明显。因此,应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OFDI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促进作用,全局性规划生产性服务业OFDI,制定促进制造业出口的产业扶持政策,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从而促进中国制造业出口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于广东省经济发展现状,对广东省各部门经济发展数据进行整理并计算出相关指标,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利用广东省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和延长表计算了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力系数,对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比较得出以下三个结论: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性较弱;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拉动作用和支撑作用均较为薄弱;但广东省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和支撑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2002至2017年间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FDI和制造业出口的数据,分两步估算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FDI通过各传递变量影响制造业出口的机制。结果表明:其一,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其二,相同的生产性服务业FDI能以不同的传递变量为中介对制造业出口产生影响。其三,同种生产性服务业FDI通过同种传递变量对传统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出口产生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其四,不是所有的生产性服务业FDI都能够通过传递变量影响制造业出口。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成了经济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选取我国1978~2014年的时序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增加值变量进行了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对制造业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运用2002~2011年天津市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分别从生产性服务中的金融业、物流业以及房地产业以及制造业的角度,采用最小二乘的计量分析方法,对天津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效应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天津生产性服务业中金融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的效率提升最大。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的视角为天津经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系统地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显著地促进了制造业创新质量的提升。不同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的开放对制造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信息服务业、商业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创新质量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运输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创新质量具有轻微的抑制作用,金融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创新质量的影响不明显。就企业所有制而言,生产性服务业开放能够提升民营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质量,但轻微抑制了国有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质量,而对外资企业创新质量的提升不明显。此外,相较于非出口企业,生产性服务业开放能对出口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质量产生更大的影响。鉴于此,可以通过降低服务贸易壁垒、有针对性地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注重使用高技术生产性服务要素等措施提升制造业创新质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2009年至2012年26个细分制造业和5个细分生产性服务业的数据资料,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河南省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程度大多在良好程度,并随着经济发展其两者的协调度而增加,但是现代型生产性服务业与"老"制造业协调度不高,所以要加快现代型生产性服务业为劳动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制造业的服务程度。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服务型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制造业经济正在经历"成长的烦恼"。作为现代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的专业化分工与竞争力提升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且发展迅速,具有较强的制造业发展潜力。本文运用耦合度模型探讨了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耦合协调关系,并提出了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我国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理论假说,并利用我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的匹配样本集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越高的地区,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提升越明显;相比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最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相比低生产率企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高生产率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但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尚未体现。  相似文献   

14.
基于耦合协调理论,依据2005—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水平,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遴选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系统内部驱动因素。结果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略滞后于先进制造业,两业融合水平呈缓慢增长趋势,达到初级协调阶段;区域层面和省级层面两业融合水平发展不平衡,呈“东高西低”分布特征;生产性服务业薪酬因素是制约耦合效应发挥的“胁迫因素”,先进制造业规模因素和薪酬因素是制约耦合效应发挥的“约束因素”。鉴于此,应打造两业融合载体,增强两业发展活力;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两业融合区域联动;优化要素投入,发挥核心要素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河北省2007~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首先应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了反映地区制造业效率的评价指标。然后利用该效率指标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分部门的指标数据建立面板模型,探索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的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制造业效率水平的提升,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较能发挥提升制造业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韩国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重化工业为主到创新型国家,韩国的成功密码是什么?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研究是国际、国内产业经济研究的前沿课题。经调研发现,韩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结构升级互动较好,生产性服务业对促进  相似文献   

17.
运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数据,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以及创新型人力资本对该影响的偏效应。研究发现:现阶段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显著的非线性影响,且对于不同程度的创新型人力资本来说,这种积极作用存在差别,即存在创新型人力资本的“门限效应”。从偏效应看,创新型人力资本削弱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的积极影响。从生产性服务业行业特征异质性看,低中技术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提升的积极作用更显著,且在不同技术特征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创新型人力资本效应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8.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向生产性企业或组织的生产活动提供生产性服务的一类国民经济产业,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金融保险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五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高附加值产业之一,已成为改善国民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突破口。然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对制造业的进一步升级不能给予相应的支持与动力,甚至还会影响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内蒙古财经大学商务学院副教授王雪瑞博士所著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基于空间计量的实证》一书,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演进、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与集聚效应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等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产业融合具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应。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结果。本文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品和业务融合度进行了测算,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产品与业务融合度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明显影响的结论,最后提出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北省经济面临重大调整,制造业需要全面转型升级,从"河北制造"走向"河北创造"。如何更新发展观念,积极主动地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变化,努力形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新格局则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对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两者的互动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