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磊 《城市建设》2010,(6):17-17
温江区国色天香片区绿道规划结合旅游项目和当地水系、植被丰富的特点,进行了圈层式设计。每一类圈层均结合使用人群进行考虑,有针对性,且易于建设,可实施行强。  相似文献   

2.
现如今,在房地产行业的日常经营发展过程中,圈层营销模式被广泛的应用,但是通过实践结果可以看出,房地产圈层营销模式的应用仍然存在各种问题,对房地产自身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本文针对房地产圈层营销模式的概念进行分析,对隐藏在其中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保证圈层营销模式应用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大都市圈支撑体系和圈层化结构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传新  徐效坡 《经济地理》2004,24(5):711-714
通过宏观背景、条件环境、产业空间等方面的分析,综合了哈尔滨大都市圈形成发展的支撑体系,构建了圈层结构,包括圈层空间范围结构、产业圈层化结构、空间圈层化结构和交通网络圈层化结构,论述了圈层化过程阶段,提出了哈尔滨大都市圈层化调控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来自四川省成都市313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在森的可行能力框架下运用模糊评价方法,评价了成都市具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圈层区域农民集中居住后的福利变化。结果发现:(1)农户福利水平在集中居住后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圈层之间,集中居住前后农户福利变化的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中等水平的第二圈层农户福利改善水平显著高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第一圈层,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第三圈层农户福利水平则有所下降。(2)集中居住改善了农户的居住条件、社会保障、社区活动和社会资源等功能,但恶化了农户家庭经济状况与居住环境。据此提出的相关政策建议是:结合圈层特点促进就业,改善农民家庭经济状况;增强社区绿色治理能力,改善农民居住生态环境;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力度,改善农民总体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5.
王悦  王光龙 《经济研究导刊》2012,(28):143-146,202
首先利用成都市三个圈层各区市县土地面积、人口密度和地区生产总值等相关数据,对成都市圈层经济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表明成都市有三个圈层,分别具有不同的经济、产业结构和人口特征。然后对成都市三个圈层生产要素流动的现状进行研究,指出成都市三个圈层生产要素流动的两大主要问题。接着研究了国内外几大都市圈的特点与要素一体化配置的规律,得出对成都市的启示和可以借鉴的经验。最后对成都市三圈一体进程中的要素一体化配置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济南市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1996年和2000年两个时相的航空影像进行城市土地利用解译,通过MapInfo、ArcView等GIS软件对矢量化的解译成果进行空间分析与查询统计。研究表明:济南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具有明显的圈层和扇形结构特征。自内而外可分为三个圈层,但与西方圈层模式相比,又具有鲜明的特点。内圈层功能以居住和商业金融服务为主,且居住用地比重偏大;中间圈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比较均衡,随时间变化较平稳;外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明显,工业用地比重较大。各圈层又可划分为多个具有不同城市功能的扇形地域。  相似文献   

7.
将目的地接待的游客量和目的地与客源地的距离结合起来,采用空间交互模型测算目的地旅游吸引力,以浙江省为案例,测算不同城市的旅游吸引力。结果表明:旅游吸引力与接待游客量成显著的正比关系,游客量越多的旅游目的地,其旅游吸引力越大;在接待游客量相当的情况下,能够吸引更多远距离游客的目的地,其旅游吸引力越大。浙江省旅游吸引力呈现"镶嵌式圈层结构"的空间分异规律。该圈层以杭州市为中心,形成了Ⅰ级旅游吸引力区域;在杭州市外围,由湖州市、嘉兴市、宁波市、台州市和丽水市形成了圈层结构的第Ⅱ级旅游吸引力区域;在第二圈层的外围,由舟山市、温州市形成了圈层结构的第Ⅲ级;在第一圈层和第二圈层的南部地区,由衢州市和金华市组成的区域形成了镶嵌式的旅游吸引力第Ⅲ级区域。目的地旅游吸引力的强弱与旅游吸引物的等级、旅游设施和服务的数量及质量等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该文基于后发不均质大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以圈层经济带动技术的"圈层进步"战略构想:通过不同经济圈层间和经济圈层内部在产业间、产业内以及产品内的合理分工和技术扩散,以加强自主创新和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增强东部沿海经济圈层和中心城市的技术能力,实现以世界带动东部区域、以东部区域带动中西部区域、以中心城市带动中小城市的技术"圈层进步"。  相似文献   

9.
金田林  吴自强 《技术经济》2020,39(12):155-162
本文基于2000年-2017年北京都市圈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GMM估计方法分析了北京都市圈及都市圈内各圈层的集聚效应。研究表明:(1)总体上看,北京都市圈的人口聚集与经济增长呈现先上升下降的倒U型关系,当前北京都市圈的人口规模已经超过最优化点;(2)分圈层来看,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在北京都市圈核心圈层和紧密圈层中更多的表现为拥挤效应,即对经济增长带来消极影响,而在机会圈层中则更多的表现为集聚效应,显著促进产出增长。未来,北京都市圈核心圈层和紧密圈层向机会圈层的人口纾解有利于提升北京都市圈整体的发展均衡性。  相似文献   

10.
陈昌彧 《新经济》2022,(1):50-55
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的总体背景下,我国地区间老龄化程度及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参差不齐.本文以服务模式、区位布局、服务规模及服务价格为视角,剖析我国区域间养老服务供给差异,并结合当前养老需求多样化、家庭结构演变趋势及都市圈发展理念对未来养老服务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阐释,指出服务模式多样化及围绕都市圈圈层布局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以城区经济综合竞争力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分析方法,对成都市一二圈层的11个区(县)2005-2007年的经济发展态势进行定量分析;并以成华区为研究重点,结合定性分析,可得出结论:要缩小与兄弟城区发展差距,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和速度,就必须从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入手,在构建区域特色产业体系的同时,加强区域形象宣传,培育可持续发展实力.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外商投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郭崇义  戴学珍 《经济地理》2002,22(6):688-691,696
外商投资零售企业影响了北京市的商业空间结构,并给内资零售企业带来了双重的机遇和挑战。将北京市城区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和两个过渡圈层,外商投资零售业主要分布在中间圈层。不同业态的零售企业在各圈层有不同的分布特征。新业态和更多门店的进入将使北京市零售市场的竞争趋于复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谭同学 《开放时代》2009,(8):114-129
在分析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结合的基本特征时,已有研究策略主要是对“差序格局,,概念饰以新的限定条件或对之进行再解释。但循其内在核心机理进行新的概括,亦值尝试。在此视角下本文认为,与相对封闭的传统乡土经验不同,当代半封闭的乡土经验使得熟人社会中村民间的共同感弱化,乡村社会结合具有鲜明的、以核心家庭为基础的实利化倾向,从而在总体上形成了乡村社会结合中的“工具性圈层格局”。  相似文献   

14.
唐波  刘希林  李元 《经济地理》2013,33(1):72-78,85
在灾害环境变化的背景之下,城市灾害易损性研究成为新时期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题之一.应用贡献权重模型,从人口易损性、经济易损性、社会易损性和环境易损性4个方面,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17个城市的灾害易损性时空格局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灾害易损性评价因子的贡献率发生明显变化,由城市绿化率和道路密度向经济密度、建成区面积比和人口密度转移;时间上2010年城市灾害整体易损性变化速率高于2000年,空间上以广州和深圳为代表的东侧城市易损性整体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而以恩平和四会为代表的西侧城市易损性有下滑的趋势或变化不明显,并且内圈层城市灾害易损性高于外圈层城市.这说明10年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经济和城市化进程得到迅速发展,可是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同时灾害易损性的时空格局反映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东西侧和内外圈层城市在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将成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实现优化整合、区域一体化面临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城市旅游形象的网络化呈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互联网旅游大数据,以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以互联网上目的地旅游知名度和旅游美誉度为基础指标的网络旅游形象矩阵,分析江西省各市网络旅游形象的感知与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旅游者网络评价的话语分析,采用语义网络分析和主题分析方法探讨网络虚拟社区中旅游者对江西省各市代表性景区的负面评价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西各市网络旅游形象感知总体表现为知名度偏低但美誉度较突出的特征,各市间的网络旅游形象有较大差异;江西各市代表性景区负面评价语义网络呈现核心圈层、次核心圈层和外围圈层的核心—边缘意象结构;景点与景色、管理与服务、收费与消费是影响江西城市网络旅游形象的主要因素,并可进一步凝练成"性价比"这一综合问题。文章最后从宣传、整饰、提升三个层面提出加强江西城市网络旅游形象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永超  王士君  李强 《经济地理》2011,(9):1504-1510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城市商业布局模式创新成为城市空间变化的主要方面之一,并且在城市空间对外扩张和各种新要素的多重影响下,出现新的发展特征,形成基于传统但又有别于以往的商业布局模式。选择小尺度空间为研究对象,以区域购物流模型和GIS热点分析工具为定量研究手段,研究县城商业布局模式。研究认为,县城商业布局存在2种基本模式:以区域购物流强度为表征的交通——职能布局模式,以及由商业网点购物流强度的G统计值得出的圈层布局模式。2种布局模式相互叠加,则圈层布局模式将产生多职能中心与交通轴向的空间变异,形成变异圈层布局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县城的商业空间划分成5个圈层和两个职能中心,并在各个圈层中都体现出商业空间向交通轴线集聚的倾向。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交通区位、消费空间差异性、社会关联作用是影响小尺度区域商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城市群是区域发展的战略驱动力量.本文通过区域经济引力以及圈层关联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促进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政策建议,为实现郑汴洛一体协调发展,打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高地提供了新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创意产业企业空间分布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江  胡晓鸣 《经济地理》2011,31(11):1851-1856
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基于调研所获取的杭州市创意产业企业基本情况,借助CIS空间分析手段,通过对杭州市创意产业的总体及各行业空间分布强度特征、圈层特征和功能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创意产业空间区位选择影响因素,旨在寻找创意产业发展规律与当前存在问题,为国内相关城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针对酒嘉园区的发展现状,为了更好的使两团区优势互补,通过定量化的测量两城市的经济联系,分析了两园区所处城市圈的联系;基于此,简单阐述了酒嘉困区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应用圈层理论的知识,尝试提出多圈层联动模式,整合酒嘉两园区的资源,发展由“中心”向“外围”发展的产业模式,即:“中心”产业带动“外围”产业,“外围”产业为“中心”产业提供保障,从而形成循环带动的园区一体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利用武汉市2007—2011年的人口和就业面板数据,通过ArcGIS方法探索人口与就业的分布与扩散在空间上的差异性,再运用异速增长模型和人口—就业相互作用模型分析二者的空间协调性及其引致关系。结果发现,武汉市就业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而人口近一半集中在近远郊区;2007—2011年,人口和就业仍向中心城区集中的同时也向外围扩散,各圈层人口与就业扩散同步性较差,特别是在内部圈层,就业先于人口向郊区扩散;总体上武汉市各圈层的人口与就业发展相对独立,并不存在相互的引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