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发展入手,综合考虑农、林、渔3个产业之间的联系,建立能实现经济与生态发展共同繁荣的莲花湖库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莲花湖轶事     
出了县城往东走3里处有一个地方叫莲花村,村南有一片水面叫莲花湖。每当夏季来临的时候,莲花湖里开满了莲花,雪白色的鹅群浮在碧绿的湖面上,真是美丽极了。莲花湖成了全县闻名的旅游观光的景点。莲花湖畔有三间红砖房是村委会主任何老汉的家。何老汉有一子一女,儿子大学毕业留在省城,女儿去年参军在部队当卫生员,平时家里就他和老伴两个人。何老汉也记不清了,不知从哪年起他的家就成了村上的招待所。只要莲花一开,县里的干部便不请自来,而且每次都是由乡里的领导陪着。这伙儿走了,那伙又来了,在莲花湖钓鱼划船唱歌跳舞,整个夏天都不消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评价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四条判断依据,并构建了评价中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等评价了中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并做出研究结论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江浙地区木材加工水平居于全国木材加工产业前列。在构建该地区木材加工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时,根据指标的科学性、系统性以及数据可获得性原则,总结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的相关成果,结合江浙地区木材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最终形成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数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以便解决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帮助江浙地区木材加工企业可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5.
欠发达的西南民族地区,拥有相似的地理资源条件,又承担着保护长江上游生态的重要使命。但由于经济落后,农业发展止步不前,因此,合理有效地开发农业资源是拉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文章综述了西南民族地区的农业经济的发展特征,介绍了西南民族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资源与农业政策等优势,阐述了适合西南民族地区的农业发展模式,如:自然资源型开发模式、龙头企业加工型开发模式、产业文化型开发模式、垂直立体农业模式、水平而立体农业模式等5种模式。最后从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加强农业资源综合管理力度;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对西南民族地区农民培训力度;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西南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应加强西部地区生态治理力度。要加强对周围环境的保护,整合林业资源,完善环境治理方案,保证西部地区生态治理的有效性。分析了西部地区生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西部地区生态治理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套适用于全国不同地区、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内容和重点任务逐一体现,指导各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分析,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进行了讨论和界定,明确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思路。[结果]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构建包括5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两种评价方法。[结论]该评价指标体系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方向引领和底线把控的思想,体现了地区差异、生态类型差异和不同区域在国家主体功能区中的功能定位,具有地区可比性和可操作性,适用于全国不同省份或者同一省份不同地区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人类面临着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发展失衡的严峻挑战.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客观性进行了分析,着重指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人类面临着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发展失衡的严峻挑战,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客观性进行了分析,着重指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0.
湿地公园的发展,既可以为居民提供充足的生态需求,又可以缓解因城市扩张而形成的环境污染。通过对铁岭莲花湖湿地资源进行阐述,发现其在生态旅游中未能得到充分发展。为加大对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开发,提出了水域恢复、扩展动植物生存空间措施,以促进我国湿地生态旅游的效应。  相似文献   

11.
王文烂 《林业经济问题》2001,21(2):101-103,107
借鉴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并分析了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即林业企业持续发展的企业制度环境建设、林业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建设与林业企业人力资本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分析了牡丹江市旅游业的现状,提出了牡丹江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培育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观念,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模式,改善和优化牡丹江市旅游环境,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科学评价等。  相似文献   

13.
从县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角度构建了欠发达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权数决策方法和AutoCAD技术等分析方法,对山东31个欠发达县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及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和空间特征分析,探讨了各欠发达县域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优势、障碍因子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评价研究对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成都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典型,研究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非常必要,然而诸多传统的评价方法存在评价指标过多、指标权重可信度不高、评价结果多变等缺陷。文章引用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对成都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方法]该文引用欧氏距离法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体系,以成都为实证研究案例,对2000年—2016年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成都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数(ASDI)范围在0.53-0.72,整体处于持续增长的趋势,在2000—2009年处于低持续发展状态;2010—2016年处于中持续发展状态,并且很多评价指标已经达到目标系统参考值。[结论]利用欧氏距离法评价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理论是科学的,在实践上是可行的,并通过该方法提出了成都农业可持续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其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选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运用AHP分析模型建立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少数民族林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普遍不高的结论。从经济、社会、资源、生态和人口5个方面对中国少数民族林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提出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以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条件和载体、以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保障和实现形式来谋求少数民族林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方法.分析了目前韶关市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即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遭到削弱、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差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条战略措施: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市域经济体系;②积极促进产业结构的持续变动升级;③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④建立市域经济发展极核.强化空间经济联系;⑤逐步改善生存和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比较 ,认为二者都追求资源消耗的最小化 ,在实现过程上有共同性 ,循环经济模式比可持续发展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循环经济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认为可持续发展概念上的抽象性决定了其操作上的艰难性 ,而循环经济模式则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DEA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以徐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投入产出角度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指标,采用DEA模型,测度和分析了1990~2007年徐州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发现徐州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体系是由配置效率、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和技术创新共同支撑构成的动态反馈系统;徐州市效率发展和技术创新的能力都呈强波动上升趋势;徐州市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高,但配置效率偏低,技术创新能力波动大,对经济增长贡献小;提升徐州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是技术创新和配置效率,从这个角度看,徐州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徐州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轨迹整体发展良好,波动性不断加强,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为河南的经济发展作为了重要贡献。对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研究,是促进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方法]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构建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专家评分法,对各项评价指标打分,并计算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得分,结合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得出目前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得分为72.45,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并对当前河南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农业生态旅游意识淡薄、旅游产品特色不明显、缺少政府资金扶持和缺乏经营管理人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结论]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提高环保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开发特色原生态旅游产品;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加强专业培训,打造专业队伍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省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试点改革省份,在发展特色农业模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因素。文章从农业和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力、农业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实力以及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实力3方面构建贵州省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综合效益进行全面客观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贵州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缺少农业投入、对现有资源未能进行很好保护以及缺少可持续发展思维战略。文章针对贵州省农业发展瓶颈问题,提出了加大农业投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保护利用现有资源、维护生态环境,落实以人为本、实现农村社会全面发展以及完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措施,为贵州省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