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针对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和乡村旅游规划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支持。[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全省范围内的乡村旅游规划布局,据此提出进一步促进云南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结果]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根据地方特色和产业优势可以将乡村旅游资源分为5种类型,分别是:村落古镇景观型、民族民俗文化型、自然生态环境型、农事农耕生产型和特色物产经济型。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具有典型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区域具有各自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具体可分为6个区:滇中湖泊盆地乡村旅游资源区、滇西和滇西南低上山河谷乡村旅游资源区、滇西北高原山地乡村旅游资源区、滇东南喀斯特山水乡村旅游资源区和滇东北红土高原乡村旅游资源区。云南省乡村旅游实行分区规划,与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区域保持一致,也分为6个区域。[结论]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空间分布特点突出,全省乡村旅游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对提高区域经济收益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资源具有乡村性表征的核心特性,在乡村旅游规划实践中,现行的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的国标缺乏对乡村旅游资源内涵及特性的关照及对乡村空间结构特征的兼顾,对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的适用性不足。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内涵与特性的解析,基于乡村旅游资源本体是乡土景观体系的判断,围绕乡土景观要素与结构,对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体系进行了构建,确定出乡土自然环境系统、传统乡村基础设施、传统农业系统、乡土聚落系统、乡土文化形态等5个主类和17个亚类、54个基本类型。同时,基于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目的的综合性,并结合乡土景观的地方感影响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从资源自身价值、开发条件和综合效益三个方面,确定出15项评价指标及具体评价标准。研究基于乡土景观视角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进行了创新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自然及人文景观的旅游资源。中国特有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大批国外游客来中国旅游观光。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的旅游业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阶段。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需要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其中旅游资料是重要的宣传手段之一。但文化差异在某些方面又成为旅游翻译的障碍,不同的文化思维和文化背景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文化碰撞”,给旅游活动的开展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困难。虽然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应该认识到,文化具有相通性,在大部分情况下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正常地交流。因此,在旅游资料的翻译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内地养生旅游初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21世纪中国内地养生旅游发展状况进行评述,提出养生旅游定义、养生旅游资源定义与分类,以及养生旅游产品与项目的设计三个原则、六大类养生旅游产品与项目、养生旅游四大特征、养生旅游的养生意义、养生旅游发展三个阶段,细分"有车族"和"银发市场"两大养生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5.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事业的首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它与旅游者、旅游手段(或设施)一起构成了旅游业发展的三大要素。旅游资源同矿物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一样,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而旅游资源及其评价的研究是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基础,同时也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对于旅游资源概念的理解,目前很不统一。基本上可分为广义理解和狭义理解两种。广义的把旅游者参观旅览的地方都称作旅游资源,把凡是能够吸引旅游  相似文献   

6.
从四川彭祖山景区的综合区位条件及旅游发展条件出发,分析该景区旅游资源的主要特色,综合评价其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并结合该景区的旅游产品开发现状,根据资源和客源对象的不同,构建了彭祖山景区的旅游产品体系,其中包括主导产品项目、重要产品项目和配套产品项目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7.
旅游资源配置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问题。本研究在深入调查分析福建各具特色的绿色生态旅游资源与红色旅游的基础上,明确了福建省红绿旅游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目标和配置原则,运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两类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提出了福建省红绿旅游资源优化配置的总体构想──一个精品配置景区、两个重点红绿旅游板块、三个增长级和三级旅游线路,以及实施红绿旅游资源优化配置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曹辉 《林业经济问题》2007,27(6):549-551
针对森林旅游资源经营权的转让已成为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市场现象,运用成本法和收益法,对某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经营权进行分析计算,测算出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经营权的成本价值为1765.65万元,收益价值为3176.14万元,并依据市场交易的不同情况,提出3种不同的转让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研究,以期对重庆市的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乡村旅游环境质量、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和乡村旅游社会发展4个方面构成评价准则层,向下分20个具体指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系统分析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结果]在评价准则层中,四个部分的权重分布为乡村旅游环境质量(0.465 8)乡村旅游资源开发(0.277 1)乡村旅游社会发展(0.161 1)乡村旅游经济发展(0.096 0);指标层权重处于第一层次的有乡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0.377 0)、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保护(0.370 8)、乡村旅游扶贫效应(0.350 2)和乡村绿化率(0.326 5)。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综合得分为83.50,为2级水平。[结论]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在环境质量、开发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上较为均衡,且有较大提升空间,应重点加强四个部分的协调发展,以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环境和资源开发的优化;交通开发难度较大和整体经济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不平衡成为制约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强乡村旅游的投资力度,吸引优秀人才,提高旅游就业率成为重庆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隆回县旅游资源特点,按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对境内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并预测了其客源市场前景;根据县内旅游资源分布特点,按照深度开发的要求提出了其旅游资源空间整合和旅游线路设计意见;提出促进隆回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西北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种类多、质量高的特征,同时也存在基础设施和人们思想观念落后等制约因素;针对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就西北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旅游资源的形成和特点及其合理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自然景观资源是人文景观资源的载体,对人文景观资源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须深入研究旅游资源的形成、特点和分布规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是合理开发、科学规划乡村旅游的基础。梳理现有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研究,了解已有研究成果,总结出我国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的现状与不足,以期对后续研究及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帮助。[方法]通过文献综合分析法和比较与归纳分析法,从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指标的选取、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方法、评价客体及尺度、评价后指导方向等方面对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研究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本遵循相同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对其评价要素、层次结构和评分标准进行重新修订,选择不同的影响因子和特征值构建相应的评价模型。(2)目前对于乡村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采用更多的是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法)。(3)评价研究区域范围已涵盖中国多省域单元;评价尺度不同,评价客体数目侧重有所不同,省市级尺度评价客体数目多为单客体,景区、景点级评价客体数目侧重多客体,而县乡村级尺度,根据自身研究目的不同,单客体和多客体各有研究。(4)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的指导建议较多地从注重自身观赏价值、特色文化内涵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和完善投融资渠道等方面,根据具体评价地区、具体评价结果,分重要性先后次序给出合理化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建议。[结论]在目前的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中,评价方法总体略显单一;评价指标体系对生态环境补偿能力的关注较少;在时间跨度上的指标动态监测和整体评价监测方面欠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乡村旅游产业、旅游资源及村民参与等3个层面全面探讨全产业链模式对乡村全域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文章采用实地调查法和查阅资料法,分析研究2012~2016年间我国乡村全域旅游的发展趋势、全产业链模式及其在旅游上的优势以及全产业链模式对我国乡村全域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结果]2012~2016年,我国乡村旅游业年接待游客人数、营业收入及受益农民总体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增幅分别为425%、375%及213%,增幅巨大。全产业链模式使乡村旅游产业得到融合发展,产业链进一步延长,带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使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范围不断扩大形成规模,实现全区域协调共同发展,推进该地区旅游资源整合;使农村的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和升级,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大量村民在利益的驱使下开始改造自家住房结合当地特色兴建民宿,参与本村旅游业的建设和发展,这也是推动全民参与旅游业的一种形式。[结论]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年接待游客量、营业额和受益农民都在快速增长,发展势头良好。在乡村全域旅游中发展全产业链模式,对于旅游产业增值和产业融合、各环节无缝对接和旅游资源整合以及调整农村产业构造和优化产业升级、推动全民参与经营等都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有利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壮大,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水库旅游是水利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决定水库旅游开发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科学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尤为重要.以湖南酒埠江水库为例,通过对普遍存在的水库水资源量不稳定、不同水资源利用目标冲突、水资源的污染等现实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在深入剖析问题产生原因基础上,探讨了该类问题对水库旅游开发产生的消极影响.最后提出加强水资源量的管理、强化水质管理、灵活开展旅游建设开发、拓展旅游开发利用资源范围等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中国科普旅游资源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科协办公厅评审认定的2010—2014年度、2012—2016年度及2015—2019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为研究对象,借助谷地地理信息系统获得每个基地的地理坐标,利用ArcGIS10.2对中国科普旅游资源时空分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科普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属于集聚性分布类型,但分布均匀度较低,体现出较强的不均衡性,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山东,江苏,广东等省级行政区,其他省级行政区数量较少,西藏自治区最少;核心(边缘状分布格局明显,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和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为主要集聚区(数量之和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3个年度中国科普旅游资源总量和各地理分区科普旅游资源数量都经历了先减少又增多的变化,表现出中国科普旅游资源发展的非均质性;3个年度均以中东部地区为主要分布区域,尤以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最为集中;度量地理分布平均中心始终落在河南省境内,向东北方向小幅度偏移,空间分布方向性不是特别明显,离散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农耕文化内涵深厚,种类多样,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能够为其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文章对当前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贵州省乡村旅游和农耕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较为良好;但同时也存在着农耕文化挖掘不够深入、制约乡村旅游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旅游中的农耕文化呈现出退化之势,耕地资源减少和环境污染严重、农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遇到瓶颈等问题。由此提出深入挖掘农耕文化、搭建"无景点"乡村旅游平台,加强农耕文化保护、加大农耕文化宣传力度,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友好型农耕旅游产业的对策建议,以助力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保障贵州省乡村旅游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蒙山全区共有各类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六大类,20多个亚类,各类资源在区内又交互分布,形成了良好的空间组合结构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蒙山旅游业目前存在着诸如开发层次低、景区与景点布局混乱、同构竞争、资源浪费严重、区域连通性差、客源市场发育不全等严重问题;从构建大格局,发展大旅游,突出生态、文化等特色旅游,提高知名度,加大投资力度与人才培养,法制化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蒙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餐饮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大力推广与开发。湘菜文化立足于湖南独特的自然人文旅游背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俗风情。应充分发挥当地旅游资源优势,开发文化背景下的餐饮旅游线路,传承优秀的传统餐饮文化,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湖南餐饮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