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经济学家诺思为代表的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强调了制度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还试图解释制度的演变过程以及制度同其他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本文回顾了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并将其与之前的新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解释社会发展的理论做了比较.从而着重论述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是一个开放性的框架.  相似文献   

2.
李永升 《当代经济》2009,(15):166-168
以经济学家诺思为代表的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强调了制度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还试图解释制度的演变过程以及制度同其他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本文回顾了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并将其与之前的新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解释社会发展的理论做了比较。从而着重论述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是一个开放性的框架。  相似文献   

3.
制度变迁理论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制度经济学利用标准的新古典经济学经济人行为假设和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制度变迁原因和路径的解释远不能满足复杂现实的要求,特别是完全理性假设和静态分析方法不断受到人们质疑。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包括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诺思逐渐代之以有限理性假设,强调时间作用和历史重要性以及制度变迁的动态过程,从而使制度变迁理论更趋“演化”的特点。近年来,自二战后开始复兴的演化理性主义借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在制度变迁研究领域形成了极为活跃而又迅速发展的学术思潮,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制度变迁这一经济现象进行深刻的剖析,增强了制度变迁理论的现实解释力和预见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27年改革开放带来经济快速的发展,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之谜"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许多经济学者的努力方向,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在这一方面也显示了它极强的解释能力,本文尝试对不同时期各种不同的解释模型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毛健 《时代经贸》2007,5(5X):29-30
中国27年改革开放带来经济快速的发展,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之谜”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许多经济学者的努力方向,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在这一方面也显示了它极强的解释能力,本文尝试对不同时期各种不同的解释模型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是解释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道德失范的新视角。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制度的急剧性变迁、市场经济制度的偏失、市场经济某些制度建立的"时滞性"以及市场经济制度激励不足等现象是造成道德失范的主要诱因,要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制度,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以解决道德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7.
制度变迁与中国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动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上世纪80年代产生并蓬勃发展的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由农民、政府和企业三者的共同需求诱致的一次新的制度变迁。由新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制度变迁原因的理论解释,可以发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变迁存在内外动力,而这也正是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是对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与文化关系理论的一个回顾、整理、概括。其基本思想是:文化对制度安排效率和制度变迁绩效有重大影响,是决定制度安排效率和制度变迁绩效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一逻辑,主要探讨了新制度经济学的文化理论、从文化演变开始协调推进文化演变与正式制度变迁这一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最后,提出制度变迁与文化关系理论对我国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制度变迁观点的理论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制度经济学的开创者为几勃伦(Veblen)和康芒斯(Commons),他们为制度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即从整体的、演进的角度,通过分析制度并将其作为一个变量以处理,从而来理解和把握人类行为和提高政策性建议。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W.布罗姆利《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一书中,将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的观点概括为三种:第一种是“产权学派”的概念;第二种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概念;第三种是  相似文献   

10.
制度变迁与国家的关系--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国平 《生产力研究》2005,(5):17-18,21
本文主要是对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与国家关系理论的一个回顾、整理、概括。本文的基本思想是:国家(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具有二重性,既是制度变迁的动力、制度绩效的保证,又往往是制度低效的根源。在这一逻辑下,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制度变迁的两种形式以及国家在这两种形式中的不同作用,最后,提出制度变迁与国家关系理论对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制度经济学的新发展:历史比较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卓越 《经济学家》2006,(6):19-27
新制度经济学在完全理性与有限理性之间左右摇摆,限制了制度理论的发展。以格雷夫为代表的历史比较制度分析,在有限理性前提下,通过大量案例研究,提出了自己关于制度及其变迁的真知灼见:(1)克服两个“两分法”,发展了统一的制度概念;(2)将制度理解为博弈均衡,重点解释古典博弈论成为制度分析有用工具的条件;(2)研究制度在变化的环境中如何存续、内生的制度变迁以及过去制度影响后续制度的原因和作用机制;(3)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互动的特定历史情景分析,将重复博弈理论与特定历史情景结合起来去识别制度,解释其出现、存续和变迁。  相似文献   

12.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流派渊源关系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现祥 《经济评论》2004,(5):50-53,62
在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基本保留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不变硬核 ,新制度经济学通过引入信息和交易成本以及产权的约束 ,修正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保护带。它们抛弃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硬核 ,如理性选择模型。同为制度经济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与近代制度经济学派没有任何理论渊源关系 ,但是他们都关注制度问题。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对新制度经济学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的趋势呈现出模型化、强调历史的作用、注重制度差异的研究及用制度方法解释发展差异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井田制兴衰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契约理论和井田制时期有关历史史实、资料分析解释井田制度兴衰的整个过程,这种分析方法是基本可行的。但诺斯的部分观点,即人口压力和通货膨胀因素促使契约向自由化方向转变,在解释中国井田制衰落时是不成功的。诺斯的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分析中国井田制兴衰历史时,要做部分修正。  相似文献   

14.
制度变迁理论中的认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朝付  任荣明 《生产力研究》2005,(11):33-34,126
制度经济学特别是新制度经济学尤为强调制度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一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也是制度不断变迁的过程。本文拟对制度变迁理论中的认识论问题谈点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A厂职工代表大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特征,本文从职代会的组织及其机构、普通职工代表构成、职工代表职权的行使、职代会议题的变化以及职工对职代会的评价等几个方面考查了案例厂职代会的变迁,并试图从新制度主义视角解释职代会变迁,提出了合法性逻辑与效率逻辑之间的张力是导致国有企业职代会制度实践变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中对制度供给的边际分析方法借鉴的是新古典经济学对产品供给的边际分析方法,但隐含在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均衡思想却被疏漏,所以新制度经济学对制度供给的分析经常遇到困难。  相似文献   

17.
"治大国如烹小鲜"。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不仅有助于治国安邦,同样适合于公司治理,尤其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新制度经济学的结论是"制度决定绩效",同理,公司制度也就决定公司绩效。文章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就有关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企业制度发展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企业制度变迁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科斯定理、代理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对会计信息披露、激励制度设计和会计准则发展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剖析,试图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对会计理论给予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经济思想比较的视角出发,深刻而详实地比较了新老制度学派对于制度变迁理论的理解,从而展现了一直以来被人遗忘的老制度学派对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另一种解释,这一方面为进一步挖掘老制度学派的理论价值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同时也有助于主流新制度经济学的不断完善并吸收其中有益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贺惠军 《时代经贸》2008,6(3):119-121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通过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两轮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特点进行分析,得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变迁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同时还运用该解释,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所需要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贸易措施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