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伦理型文化精神的影响下,美学与伦理学关系密切。但是时下的部分学者无形中却在环境问题上将美学与伦理学相割裂。在他们看来,环境美学关注的是美化问题,而环境伦理学关乎的是功用。环境美学与环境伦理学相关吗?环境美学与环境伦理学关系密切,不仅环境美的存在离不开环境伦理学的理论支持,而且环境伦理学的拓展也离不开环境审美而来的感性冲动。在环境问题的解决中,环境美学与环境伦理学必须联手。环境美学与环境伦理学建立联系意义重大:有助于克服传统美学中美善相分的形式主义倾向;通过环境审美伦理学的建立,实现环境伦理学与环境美学的双向拓展。环境美学与环境伦理学的汇通之处在于敬畏、同情与体验性参予。  相似文献   

2.
作为众人心目中的"千年十大思想家"之一的尼采,是一位应该被超越的伟人,他曾大声高喊"上帝死了"震撼了整个欧洲世界。《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处女作,尼采透过日神阿波罗与酒神狄俄尼索斯以及二者之间的斗争与融合得出了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悲剧的结论,只有用艺术之眼去看待周围才会发现生命是值得经历的。他提出了一种与叔本华不同的生命悲剧论——生命是痛苦的,但要笑着活下去。透漏于其中的乐观主义态度以及个体生命力张扬的重要性,都对尼采之后的学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道教金丹派南宗五祖白玉蟾的诗尚未得到全面的美学解读。其美学风貌呈现为"审美意象生机勃勃,审美意境丰富深邃,审美意趣可爱迷人"之特色。其审美意象主要有孤独者意象、游子意象、豪士意象、神仙意象;其审美意境包括和谐优美、豪放壮丽、浪漫灵动、超拔飘逸等;其审美意趣表现为情趣、意趣和乐趣的交融。而"人生阅历、三教通融、勤学苦练"是成就其诗歌艺术特色的助推剂。  相似文献   

4.
崔岩 《经济研究导刊》2010,(36):227-228,275
列车设计美学风格的产生与发展,一方面体现了产品的社会主题和设计者的审美理想;另一方面取决于时代精神的需要。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列车设计必然展现了这一时代的美学风格和特点。同时,审美价值的取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美学风格的发展。列车设计的人性化理念,更多的体现在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的程度上。对民生的关注与发展程度,影响着设计者对人性化设计的关注程度。优秀的列车设计在人性化设计上,必然考虑使用者生理与心理的感受。良好的人性化理念不但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而且有助于提高和完善人的人性和人格,促进人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美学问题是美学研究的出发点,美学问题就是人们在特定的审美活动过程中,对他们据以进行审美欣赏与创造的前提即审美评价标准进行的批判性考察和合理性质疑而提出的问题。美学是以问题为主线展开其发展线索的。本试析美学问题的意涵,力求揭示这个问题的深刻本质。  相似文献   

6.
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蕴涵复杂,与哲学和心理学的关联极为密切.首先,戏剧以各种欲望为表现对象,反映的是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的内涵.其次,老凯伯特具有较强的权力意志,反映的是尼采笔下"超人"的特征.其三,剧中人物伊本具有一种恋母心理,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张梅 《大陆桥视野》2012,(6):69-70,72
中国古代音乐审美由于其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思维与民族心理所具有的特殊性,呈现出独特的审美取向。本文分析并论述了中国传统音乐审美是以“中和”为核心,以虚实相生为传统音乐的基本特征,以借景抒情、追求意境为传统音乐的最高境界。本文对于我们在民族音乐风格把握和深化对民族音乐的认识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景元是宋代重玄学一个代表性学者.他从中道中道贵和的哲学思想出发,提出了"中和"、"冲和"等音乐美学思想.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和"的音乐审美主张,对当代音乐美育也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宁静  叶倩  赵伯飞 《经济师》2011,(10):12-13
后现代主义西方文学在以存在主义哲学、解构主义哲学为代表的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呈现出与传统文学迥异的美学走向,即对现实主义的复归、对人文关怀的复归、审美标准、审美价值、审美体验的多元化、文学作品的商品化、大众化、通俗化。  相似文献   

10.
品牌美学视角下的品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杰 《经济与管理》2008,22(10):89-92
品牌美学是强势品牌获胜的重要原因,品牌美学策略在感性消费环境下产生,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营销方式。品牌美学可以从物理性与心理学两个方面来表现,起到提高顾客美誉度和忠诚度、产生品牌的溢价效益、打造竞争壁垒的作用。在品牌管理中运用美学的策略包括:把握消费者的审美需求、确立品牌的美学主题与风格、利用形式美元素提升品牌价值、营造独特的审美意境、创造客户体验、用真善突出广告传播中的内容美。  相似文献   

11.
“连续性”是环境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连续性”一词源于杜威美学,杜威以“经验”为核心概念,批判了传统的二元论哲学美学,试图建立一元论的哲学关学体系。在《艺术即经验》中,杜威从人与动物、有机体与自然的连续性出发,提出要恢复艺术与非艺术、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的连续性。伯林特继承并发展了杜威的“连续性”理论,对环境一词进行了全新阐释。他进一步批判了杜威所反对的审美无利害及相关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自然鉴赏的参与模式,并将这种自然鉴赏模式应用到对艺术、日常生活景观的审美探讨中,发展出一种全面的参与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临近世纪末了,中国美术的发展也进人了多元并举与综合的特定历史时期。尤其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之际,西方现代艺术思潮亦不断冲击着传统绘画艺术,这自然也离不开对花鸟画进行一番审美上的剖释。然而,如何在寓兴与写意这两个传统的基础上去揭示自然之美、自然与人生关系,借自然而表述人的思想、审美情感、品格与情操等等,但最根本的还是如何在生活的源流上去  相似文献   

13.
论技术工艺对设计美的影响与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镇涛 《铜陵学院学报》2006,5(2):86-86,104
现代设计是艺术设计审美的主要范畴,设计美是总结设计、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的美学规律。审美的发展是和社会科技以及工艺进步的程度分不开的,科技工艺越发达,其设计美的追求程度也就越高。本文将就技术工艺对设计美的影响与制约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当代美学与西方美学的日益融合,受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影响,中国当代美学出现了多维取向、多元建构、多面融合的局面。鉴于在中国当代美学发展过程中经验主义美学的地位与作用不容低估,从而提出重视研究经验美学的基本精神及其对我国美学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译品在目标语中被成功接受与翻译的过程中,译家的审美思想和各种思维的交相运用密不可分。文学作品的美学特质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能综合运用美学理念和翻译思维。本文从翻译的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出发,从哲学的范畴阐述了文学翻译中审美客体与主体不可能是分开的两个独立的方面,而是具有矛盾统一性这一辩证关系。同时通过实例分析怎样把握好两者的关系,使译文最大程度地达到和谐统一的美。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主义作为一股文化思潮,最初在象征派诗人的激情中得到萌动,同时,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哲学为现代主义在理论上奠定了基础。嗣后,柏格森的意志主义、弗洛伊德学说、存在主义思潮,不断张扬了非理性和自我的意识,这是现代主义的核心所在。现代派艺术则在实践上体现了上述哲学学说的意旨,并通过此,深深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在五六十年代,现代主义文化在西方已占据“霸权地位”,并向非西方世界侵袭。70年代以后,随我国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对外开放,现代  相似文献   

17.
环境艺术与美学相辅相成,其中,环境艺术的创造主体必须具有美学素养,这是专业的艺术属性决定的,没有美学的参与,环境艺术的"艺术"二字就无所附丽,环境设计的审美等级就不会高,也就很难抵达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学的审美价值取向是网络文学走向成熟的表现。网络文学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它的审美价值的时代性,快乐性、大众化、自由性取向,已为人们所认知。正确地认识网络文学审美价值取向,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发展和繁荣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和谐视野下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多样化趋向日益明显,本文就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取向出现的新特点,从和谐人生价值观的内涵入手,对和谐人生价值观构建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构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和谐人生价值观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中国现代社会获得确立的根源、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作者认为作为独立的现代人文学科,美学不是一般地研究审美和艺术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而是在其对审美艺术的阐释中渗透了现代人文精神的价值原则——美学是现代人文精神活动的一个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