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笔者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知识管理能力之间的耦合关系,构建了由功效函数、耦合度函数、耦合协调度函数构成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知识管理能力耦合评价模型,并以HAIG企业为例,依据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客观评价了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知识管理能力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HAIG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知识管理能力处于中度耦合与中度协调耦合状态。本研究能够为正确评价和监控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知识管理能力的耦合协调发展,推动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持续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由技术能力和网络能力构成。分析了技术能力与网络能力之间的耦合关系以及螺旋式提升过程,并构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双螺旋耦合结构模型,从而为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运用熵值法和耦合模型,以2005—2014年为分析期,通过构建相关指标体系,对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农业生态环境–玉米产业发展之间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综合测度。结果表明,分析期内三大系统耦合度C均高于0.9,处于稳定的高度耦合发展期。耦合协调度在0.4~0.95之间有所波动,呈逐年上升趋势,整体上实现了由濒临失调逐步向优质协调发展的良性转变。  相似文献   

4.
随着5G网络、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推广,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然而,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工业企业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必须组建联盟关系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基于创新联盟理论,构建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框架,通过对451份有效问卷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①联盟管理能力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②知识流动在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③知识重构能力调节联盟管理能力与知识流动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姜骞  王晟 《技术经济》2016,(7):19-26
以社会逻辑观、过程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将绿色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网络能力划分为3个维度,即网络关系能力、网络过程能力和网络知识能力。利用调研数据,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该维度结构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结果表明:网络关系能力、网络过程能力和网络知识能力的维度结构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识别网络结构资本对技术能力的影响是企业开放式创新的核心问题,现有研究对这种影响关系形成的内在机理还缺乏系统认识。通过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以企业样本数据实证发现:网络中心度、网络规模能提升外部知识获取和知识转移效率,网络多样性则只能正向影响外部知识获取。外部知识转移只能对技术创新能力产生正向作用,外部知识获取则与技术基础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显著正向关系。知识距离对外部知识获取在网络中心度、网络规模与技术基础能力,网络多样性与技术基础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不起调节作用,但完全调节外部知识转移在网络中心度与技术创新能力、网络规模与技术创新能力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
以资源基础理论、组织学习理论、组织间关系理论及网络能力理论为基础,构建“资源-能力-关系”框架下网络能力、知识积累、知识基与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创新绩效概念框架并提出研究假设,通过大样本数据调查,运用SPSS、Amos软件对概念框架进行信效度检验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网络能力(网络资源拼凑能力、网络组织学习能力和网络关系交互能力)对知识积累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积累与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知识基对知识积累与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创新绩效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企业网络能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展开分析,引入跨组织知识管理,提出了企业网络能力、跨组织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假设.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对我国企业网络能力如何影响技术创新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能力的结构对跨组织知识管理有积极影响,跨组织知识管理的结构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认为,对于处于社会网络之中的企业而言,通过提升自身的网络能力,建立和优化内外网络关系,加强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合作,实现跨组织知识管理不失为一条新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城市转型能力与产业动态优势之间的耦合度和耦合持续发展度模型,测算了资源型城市徐州的35个工业产业的耦合度和耦合持续发展度。结果表明,城市转型能力与产业动态优势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当城市转型能力与产业动态优势相匹配时,二者产生的耦合效应能够促进产业发展;反之,则会阻碍产业发展。徐州市超过80%的规模以上工业存在着城市转型能力与产业动态优势耦合失调的现象,耦合可持续发展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协同学构建知识治理与社会技术能力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针对知识型企业进行耦合协调度评估。在此基础上,对知识治理与社会技术能力耦合协调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回归模型对知识治理与社会技术能力耦合协调影响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知识型企业知识治理与社会技术能力处于中低度耦合协调状态,企业吸收能力和知识源化策略对企业知识治理与社会技术能力的耦合协调影响比较显著。通过构建知识治理与社会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其耦合体系影响因素与路径,有助于企业完善知识体系、提升知识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1.
提高创新能力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不断创新的历史。无论是国家或企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都源于创新。该文从分析生产力的构成要素,说明“创新”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本质要求。企业是生产力的载体,所以微观层面的创新任务就落在企业肩膀上,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企业创新的核心是技术创新。政府是创新的主导。强调教育对创新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大型复杂商业信息化软件创新为例研究创新过程,总结出技术创新能力层次模型。进而分析技术创新能力的层次特点,加深对技术创新的理解,以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管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能力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IBS)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如何提升KIBS创新能力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基于创新基础、创新过程和创新绩效3个方面构造KIBS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并通过分析调研数据从KIBS总体、两类KIBS和四大KIBS行业3个层次上对KIBS的创新能力结构进行了研究,找出了KIBS创新能力发展规律,提出了优化KIBS创新能力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和合发展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合发展力是和合管理理论中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范畴。和合发展力范畴的提出,是遵循哲学辩证法的认识以及博弈论等科学研究方法分析的结果,是基于市场经济环境与市场经济条件的新变化研究的结论。同时,和合发展力不仅是市场经济新时期企业获利能力的体现与关键内容,而且对于和平发展与和谐社会的目标的实现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与核心竞争力关系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一致性和灵活性的角度探讨了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性,并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与持续竞争优势的问题提出了人力资源以差异性、不可模仿性、不可替代性为主要特征的稀缺人力资源概念。进而论证了稀缺人力资源是核心竞争力源泉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发展变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公布的《世界竞争力年鉴》提供的资料 ,本文分析了中国自参与国际竞争力评估以来的 9年中 ,其竞争力综合水平及各竞争力因素的发展变动历程  相似文献   

17.
我国保险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洪 《经济纵横》2002,(4):37-41
本文从保险密度、保险深度、资金运用能力、资本实力、市场监管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保险业在国际竞争力中的位置 ,指出保险业国际竞争力低将使其难以面对“入世”的挑战和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因此应从保险市场体系、监管体系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加快我国保险业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企业网络学习能力是提升网络绩效、推动网络创新变革的直接影响因素,其提升路径必须注重协同性、匹配性、系统性。以企业网络中124个企业为研究对象,从网络组织结构与治理机制的作用机理出发,采用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研究企业网络学习能力提升路径。研究发现,存在5条高学习能力路径和两条低学习能力路径。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企业网络学习能力提升的策略建议:企业在网络合作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结构特征,维护并完善通向高学习能力的路径,避开导致低学习能力路径的网络条件,注重提高网络联系紧密度,强化网络组织的学习创新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金融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华  张伟  宋耀 《经济纵横》2003,(11):4-7
本文在从多角度评价我国金融服务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后,认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规模偏小,金融服务体系长期处于比较劣势地位,金融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不强已成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瓶颈”。  相似文献   

20.
颠覆性创新逐渐成为后发企业的一种重要战略选择。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探讨后发企业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两种战略导向下营销能力对颠覆性创新的影响机制,构建营销能力以组织敏捷性为中介影响颠覆性创新的研究模型,进一步分析后发企业认知合法性的调节作用。以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为调研对象,并对191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后发企业由外而内营销能力对组织敏捷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由内而外营销能力对组织敏捷性存在倒U型影响;组织敏捷性在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营销能力与颠覆性创新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认知合法性正向调节了由外而内营销能力与组织敏捷性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