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价值规律和价格形成的问题,在苏联经济学界也是早就存在着不同意见的;尤其在近几年批判教条主义以后,更对以往某些通行的看法和做法(如认为生产资料不是商品,把生产资料的价格定得低于它的生产费用等)展开了批评和讨论。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特于1956年12月召开了扩大的政治经济学学术委员会会议讨论这个问题。参加会议的有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科学研究所、苏联财政部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工作人员以及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苏联国家经济委员会、苏联中央统计局、苏联商业部的工作人员和莫斯科各高等学校的教师等。在会议上就这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苏联“经济问题”杂志介绍了这次会议的情况,并发表了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文章。该杂志今后并将继续展开这一讨论。现在我们把这一讨论所接触到的某些理论问题作一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本刊一九五五平第一期曾简单报导了苏联经济学界关于部门经济学对象问题的讨论的情况。苏联这个讨论,仍在继续进行。苏联“经济问题”杂志巳收到四十篇以上参加讨论的文章,参加讨论的文章来自苏联各地,不但有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哈尔科夫等大城市的,并且从南高加索的巴库、梯弗里斯,阿尔泰边区的巴尔那乌尔,到远东的海参威等边远地区都有人投稿来参加讨论。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也有人投来了讨论文。苏联“社会主义农业”杂志发表了斯·科列斯涅夫的“关于社会主义农业企业组织科学的对象和内容问题”和莫·米哈依洛夫的“作为科学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和组织”的两篇讨论文。苏联“苏维埃商业”杂志也发表了叶·林涅斯基、佛·奥勃洛夫斯基、阿·蔡特林所写的三篇讨论文的摘要。从上述参加讨论的文章来看,这个讨论中的一些意见都有所补充或发展。现在把这个讨论的情况继续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苏联经济学界自一九五二年下半年起在“经济问题”、“社会主义农业”等杂志上展开了关于部门经济学(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学等)对象问题的讨论。这个讨论是同关于高等学校中部门经济学课程的内容和任务问题的研究同时进行的。大家认为这个讨论对确定部门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部门经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等都有重大的意义,所以参加讨论者相当踊跃。自“经济问题”杂志一九五二年第七期发表波·赫罗莫夫的“关于部门经济学的对象”一文以后,到一九五五年一月止,在上述两杂志上共发表了十九篇讨论  相似文献   

4.
关于产品成本这一社会主义经济范畴、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产品成本的经济本质等问题,在苏联经济学家间是存在着不同意见的;这从苏联出版的一些经济书刊中就可以看出。关于这个问题的比较集中的讨论,是从苏联“经济问题”杂志一九五四年第十期发表了勃·康特尔的“关于社会主义工业中成本的经济本质问题”一文以后开始的。该文批评了苏联某些经济学家在这个问题上  相似文献   

5.
本刊上期介绍的苏联关于社会主义制皮下产品成本的经济本质问题的讨论,已由莫·沙科夫在苏联“经济问题”杂志上发表的“关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范畴的成本”一文予以初步总结。现在我们结合着上次所谈的几个问题,对这个初步总结作一简单的介绍。一第一,产品成本的经济本质是什么? 产品成本同生产产品的社会必要消耗量的关系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6.
1956年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学报”和“经济问题”杂志,先后发表了几篇讨论社会主义商品和劳动的两重性问题的文章。现在把讨论中涉及到的几个较重要的问题,简略分绍如下。关于社会主义的商品是否具有内在的客观矛盾问题。根据M·C·库库施金:“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一文的反映,对这个问题大约有三种意见。  相似文献   

7.
苏联一部分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自一九五三年六月起在苏联“历史问题”杂志上展开了关于封建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问题的讨论。参加讨论的人相当踊跃。“历史问题”杂志自一九五三年第六期发表勃·波尔什涅夫的“关于封建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问题”一文以后,到一九五四年年底为止,共发表了直接参加这个讨论的文章十三篇,此外,该刊一九五四年第五期所发表依·孔恩的“关于对抗性社会形态中经济规律的作用”一文,也牵涉到这个个问题。一九五五年第二期的“历史问题”发表了一篇“关于封建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论文简述”,扼要叙述了来自苏联各地的二十篇论文的内  相似文献   

8.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中农产品的成本问题、主要是关于集体农庄产品的成本问题,在苏联经济学界是存在着不同意见的。以前比较广泛流行的一种意见是:集体农庄的产品不能计算成本,因为集体农庄的生产和分配有它的特殊性。例如集体农庄的绝大部分产品是没有货币估价的,劳动日也没有办法进行货币估价;并且,假如把按劳动日支付的全部产品列入集体农庄的成本,就会形成这样的情形,即按劳动日支付的产品越多,成本就越高。事实上,苏联经济学界的确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没有进一步云研究集体农庄产品成本的计算等问题。以后,有人对这种意见提出了批评,认为这会妨碍农业生产的进一步高涨。苏联“经济问题”杂志于1955年第11期发表了伏·温什尔的“关于集体农庄生产费的计算方法”一文以后,又接连发表了好几篇关于这一问题的文章,就此问题展开了讨论。现在我们把讨论中涉及的一些主要理论问题作一个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9.
苏联关于封建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问题的讨论自一九五三年六月在苏联“历史问题”杂志上展开以后,到一九五五年四月止,在“历史问题”杂志上共发表了三十余位苏联学者和两位外国学者的论文或论文摘要以及数十人在讨论会上的发言摘要。“历史问题”杂志编辑部在同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两地广大的学者进行过讨论后,已做出关于封建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问题的讨论总结,发表于“历史问题”杂志一九五五年第五期。本刊上期曾简单介绍了讨论里面的某些问题,现在结合讨论的情况把该总结的主要内容介绍一下,帮助读者对该讨论有一全面的了解:封建社会形态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需的和重要的阶段。对这个社会形态的最重要的规  相似文献   

10.
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于1956年12月间组织了一次关于价值规律和价格形成问题的讨论会;讨论的一些问题本刊已有介绍。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以后在苏联刊物中继续进行。今年五月间苏联经济研究所又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讨论会。讨论的问题包括:关于商品生产问题;关于利用价值规律为巩固经济核算、降低产品成本和提高企业盈利服务的问题;关于流通领域中的一些  相似文献   

11.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民收入的本质、国民收入的创造以及与之有关的生产部门与非生产部门的划分等问题,苏联经济学界早在卫国战争以前就有不同的意见;近几年来,苏联又就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我们现在把这个讨论中涉及的一些主要理论问题综合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过渡时期的经济法则问题,自从在“新建设”、“学习”等杂志上先后展开广泛的讨论以来,目前已经形成经济学界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刊为了推动全国经济学家继续进行关于这一方面的科学的研讨,准备继续发表一些讨论文章。在这里发表的文章,主要还是研究性的,不一定就是讨论的结论;我们希望在继续讨论和研究当中在主要问题上能获得适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关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于本年三月间举行的经济理论会议的情况,已在本刊第二期作了简要的报导。这次会议讨论的问题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在会议上由鄂尔斯乃教授就这个问题提出了他的研究报告。鄂尔斯乃教授在报告中说明了经济规律在民主德国过渡时期的作用问题,着重地阐述了经济计划问题,讨论了社会主义再生产问题,还批判了其他经济学家的错误观点等等。現在把这个报告内容摘要介绍,以供我国经济学界讨论研究关于我国过渡时期经济理论问题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实现四个现代化,迅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必须深入研究经济发展战略问题。为此,我们从这一期开始,开展这个问题的讨论。本期发表了翁永曦等同志探讨农业发展战略的文章,当然,经济发展战略包括整个宏观经济,不仅是农业。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参加这一讨论。本刊正在进行的生态经济问题的讨论,作为经济发展战略问题之一,也纳入这个讨论中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15.
我看了“学习杂志”“关于我国过渡时期的经济法则问题讨论专辑”,其中有好些意见和我的见解是接近的甚至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有些意见是我不能同意的。为了我们的讨论进一步的深入和展开,特写这篇文章以供同志们参考。这里要说明一下,这篇文章只能谈谈目前正在争论的半社会主义合作经济和小农经济有没有自己的经济法则,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不是最大利润这三个问题。“讨论专辑”中的其他意见,尤其是吴大琨同志的意见,将另写专文来讨论。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过渡时期,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基本上已经建立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的学习和研究,便不仅在理论上,同时对于亿万人民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最近这个时期,我国经济学界陆续开始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等问题的讨论,正是这种实践的需要开始在经济理论研究上得到的部分反映。当然这还不过是一个很不充分的萌芽,如何使这个幼苗能够茁壮的成长起来,需要我们大家的努力。“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总结苏联三十多年来的  相似文献   

17.
目前,印度政府在巩固印度的民族独立,在促使印度走上独立发展经济道路上作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印度政府的政治路线和经济政策,以及正在实行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等,是否标志着印度正在沿着走向社会主义制度的道路前进呢?苏联经济学博士,姆·鲁宾斯坦在苏联“新时代”杂志1956年第28期及32期连续发表了“论不发达国家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可能性”及“再论不发达国家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可能性”两篇论文,企图分析印度正在采取的发展经济的形式。他认为印度有可能使它在国内一切进步力量密切合作的情况下,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印度共产党总书记阿约艾·高士在印度共产党杂志“新世纪”月刊1956年第10期上发表了“论印度的发展道路”一篇文章批判了鲁宾斯坦的这种论调。  相似文献   

18.
苏联“历史问题”杂志于一九五四年第五期发表依·孔恩的“关于对抗性社会形态中经济规律的作用”一文。之后,在该刊连续发表了莫·别尔索夫的“关于社会形态的一般社会学规律和特殊规律的相互关系”①、伏·查米雅特金的“关于对抗性社会中经济规律的作用问题”②和莫·卡露辛娜的“关于对抗性社会中经济规律的作用问题”③等具有不同意见的文章,就阶级对抗性社会(奴隶占有制社会、封建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规律的作用问题展开了讨论。此外,苏联“哲学问题”杂志一九五四年第四期叶·霍明科的“关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相互关系”一文也就这问题发表了意见。现在把上述各文接触到的某些有不同意见的问题简单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19.
在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中,是不是存在资金利润率和生产价格范畴?是不是可以和应该用资金利润率作为评价不同生产部门和企业经济活动效果的标准或综合指标?是不是可以和应该以生产价格作为制订价格(批发价格或出厂价格)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学界中,从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头几年,一度展开过讨论。可是,从1964年以后,先是陈伯达,后是“四人帮”,根本不让这个需要很好探讨的问题在党的“百家争鸣”方针指导下继续讨论下去。打倒“四人帮”,理论研究得解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要求我们重新深入地研究和讨论这个重大的经济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 1985年9月2—7日,在从重庆到武汉的长江“巴山号”轮船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和世界银行联合举办了“宏观经济管理国际讨论会”。来自社会主义国家和西方国家的一些著名学者、专家就宏观经济管理问题介绍了国际经验,并对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碰到的许多重要问题提出了他们的见解。我们社会科学院几位同志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下面是我们对会议讨论的一些问题的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