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银行之间业务竞争的加剧,大部分银行开证时予以进口企业在一定的授信额度内减免保证金.授信开证对外是一种或有负债,开证行面临着替开证申请人垫款的隐性风险.通过时风险的识别与管理,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是商业银行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顺利发展的主要着眼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房地产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房地产行业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在房地产建设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完成房地产建设工程.本文通过对房地产的融资渠道进行一个系统化的分析,了解房地产的融资渠道,并提出合理的房地产融资方案.  相似文献   

3.
实体产业链与金融供给端在融合过程中一直摩擦不断,严重阻碍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进一步纾困解忧,金融科技的发展为缓解这一融资“痛点”打开了新格局。本文从跨企业关系角度对供应链金融中129组“融资需求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方(核心企业)—资金提供方(商业银行)”脉络关系进行梳理,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考察了三大融资主体对提升供应链融资的组态效应及其多重路径。研究发现:单一方融资参与者金融科技对供应链融资的作用有限,需三大融资主体秉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理念,共同激发金融科技联动效应——供应链融资高水平情境唯一组态为核心企业和商业银行共驱型,而低水平情境呈现非中小企业引领型、核心企业主导型与商业银行主导型三种组态。进一步研究发现,就提升供应链融资体量而言,组态特征为商业银行主导型;就缩短供应链融资周期而言,组态特征为三方低态协同型;就降低供应链融资成本而言,组态特征为三方协同型。  相似文献   

4.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资金的循环运作,为了合理地筹集到资金,并使其得到合理使用,融资便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经济的发展促使企业融资形式的多样化,由过去的主要依赖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两种形式逐渐演变成长期借款、股票融资、债券融资等多种组合方式.面对繁多的融资方式,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各种因素选择正确合理的融资方式,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对于金融中介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最优贷款策略(或是投资策略)又是什么呢?在间接融资主导的金融制度下,中小企业以及微型企业除去企业主自有资金以外,其他资金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基于中小企业以及微型企业的融资特征,商业银行收到企业融资需求时意味着同时面对如下情况:  相似文献   

6.
卢荣英 《时代经贸》2007,(6Z):13-13,15
对企业融资决策需要考虑的方面进行了分析,具体有融资方式的选择要从实际出发,融资规模要追求合理性,资本结构要合理,融资机会的选择要精算,另外要合理安排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的比重,警惕融资陷阱。  相似文献   

7.
科技型中小企业对资金需求迫切、经营效益不确定,根据其自身特点和融资诉求以及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所导致的逆向选择风险,文章基于理论推导模型,分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银行与风险投资机构三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从商业银行与风险投资机构两个角度研究融资选择问题,在与银行、风险投资等金融机构开展信用交易时,所引发的资信风险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并成为制约金融机构向其提供融资服务的基本原因。通过理论推导发现,当银行与风险投资机构共同为企业提供资金时,企业成功概率比前两者单独为企业提供资金时都要高,企业违约率也最低。研究结果不仅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选择提供了依据,也为将来银行与风险投资之间的合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民营企业融资行为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行为模式是在特殊体制下被迫扭曲形成的,其表现为,民营企业主的自有资金、自身利润积累是企业资本形成的主要来源;银行贷款、股票债券融资等国有企业常用的正规渠道融资工具利用十分有限;民间借贷、拖欠货款、亲友馈赠、相互担保等非正规渠道融资是企业资金主要来源。应从调整和完善商业银行体系,发展民营中小商业银行;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扩大股权债权融资比重;完善社会信用环境,建立民营企业资信评估体系等方面促使民营企业融资行为模式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康晶  康晓波 《技术经济》2002,21(6):44-45
<正>融资是资金的融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融资指资金在持有者之间流动,以余补缺的一种经济行为,这是资金双向互动的过程,包括资金的融入和融出,包括资金的来源,和资金的运用。狭义的融资主要是指资金的融入,也就是资金的来源,具体是指企业从自身生产经营现状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企业未来经营策略与发展需要经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通过一定的渠道,采用一定的方式,利用内部积累或向企业的投资者及债权人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一种经济行为。它既包括不同资金持有者之间的资金融通,也包括某一经济主体通过一定方式在自身体内进行的资金融通,即企业自我组织与自我调剂资金的活动,从该经济主体的角度来看,前一种方式称为外源融资,后一种方式称为内源融资。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项目类融资风险评估是指对项目类融资取舍和优化的过程,是银行进行该类融资决策的先决条件和重要步骤.做好项目类融资风险评估工作,对于平衡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简要论述了商业银行项目类融资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现有的评估方法和机制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对如何改善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魁奈提出"纯产品"学说以来,经济学家对剩余认识的分歧一直难以弥合,这是由他们对剩余研究的目的决定的,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研究剩余的来源或源泉都是为了给剩余的归属即剩余的占有找到更"合理"的出路,与剩余的真正来源无关.由他们所戴的理论有色眼镜所决定,经济学家把剩余的来源分为劳动说、创新说、不确定性说和监督说.劳动说体现的是社会公平正义,创新说注重的是激励,不确定性说强调了企业家的责任,监督说意在减少偷懒.只要我们不怀任何偏见,这些不同的学说就会为解决目前的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矛盾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地区差异对居民消费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远  王选选 《生产力研究》2002,(2):103-104,107
本文利用总体多样性分解方法和对应分析方法 ,定量测定与分析了地区差异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的程度。为我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计划、缩小地区差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共词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发表于2001—2013年的国外新兴产业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利用知识网络图可视化展示该领域的知识结构和研究热点,并分析未来研究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国外新兴产业研究领域的知识网络内含新兴技术、创新、创业、新兴市场、新兴经济、发展与演化、技术路线7个子网;"创业"子网覆盖的知识点最多,是最重要的研究主题;新兴技术、创新、创业、新兴市场和新兴经济等知识点既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知识网络的信息连通点。分阶段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该研究领域的知识网络结构变化幅度较大,发展与演化、制度、知识、公共政策、信息技术与管理、研发、学习等是近期研究的核心知识点,创业、发展与演化、新兴市场可能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首先论述了技术创意可行性论证的必要性、可行性影响因素及论证的基本流程;然后在对有效技术创新识别认定标准及方法简要分析的基础上,以“成本-效益”为视角,利用决策树法构建有效技术创新识别的认定模型,该模型利用决策树法的逆序归纳进行信息分析,计算出不同行动的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差值,根据该差值与企业利润期望值的符合程度识别认定有效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5.
平衡计分卡是先进的企业业绩评价系统和战略管理系统。由于平衡计分卡设计和应用的特殊性,对它存在着若干认识误区,对此进行了剖析。阐明了在设计和应用平衡计分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事项会计信息系统构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基于会计循环的会计信息系统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本文借助事项会计理论和事件驱动模型构建事项会计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7.
坚持科学发展观是保证县域经济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至关重要指导思想。文章构建了一个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安徽省县域经济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安徽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企业品牌的脆弱性及其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脆弱性是衡量其抵御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干扰能力的一种度,它表现为品牌的易逝性和品牌声誉的难以挽回性.影响品牌脆弱性的因素可能来自于品牌自身、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等各个方面.在对品牌脆弱性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可以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自身品牌的脆弱性,增强其抗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温州模式演化与发展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温州经济增长速度在浙江相对地位的下降、温州民间资本在全国各地房地产市场上的“攻城略地”、各地纷纷兴起的温州商城及浙江大学史晋川教授“温州模式将要在25—30年后消失”的大胆预言,使温州模式和温州经济发展再次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报刊上有关“温州的衰退已成为继‘苏南模式’终结之后区域民营经济的研究热点”,“温州经济却步”,  相似文献   

20.
以制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国际企业战略联盟的内部合法性与外部合法性问题。通过对战略联盟内部合法性、外部合法性概念、作用的阐述,构建了一个整合框架,进而分析了企业特征、环境特征对企业获取合法性的影响,进一步拓展了基于制度理论的战略联盟研究,为国际企业的跨区域扩张,尤其是为新兴经济国家或转型经济国家的市场整合提供了新的解释与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