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自March与Simon(1958)在其合著的《Organization》一书中对员工的主动离职问题进行了宏观层面的研究至今,国外已有不少学者展开了对于离职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极具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试通过对国外学者在离职及其分类、离职意向及其影响因素与经典离职模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为我国员工离职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沈辰 《时代经贸》2013,(20):130-130,132
自March与Simon(1958)在其合著的((Organization))一书中对员工的主动离职问题进行了宏观层面的研究至今,国外已有不少学者展开了对于离职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极具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试通过对国外学者在离职及其分类、离职意向及其影响因素与经典离职模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为我国员工离职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人才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留住员工、减少离职是现代企业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企业员工的调查,实证研究了职业成长、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愿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职业成长负向影响员工的离职意愿,工作满意度在职业成长和员工离职意愿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并根据研究成果,对企业如何减少离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朱缜 《时代经贸》2009,(11):186-186
员工离职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试图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来剖析影响员工离职的因素,为企业进行降低员工离职率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5.
March和Simon在1958年合著的Organizations中,从宏观的角度对雇员主动离职行为进行了研究,自此之后,学术界对此有了丰富的研究,并出现了大量非常有价值的研究结果。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关于雇员主动离职的研究提出了很多的理论与模型。国外对员工离职的研究较早,学者们主要围绕离职及离职意向的定义、离职意向与离职行为的关系、影响员工离职意向的因素分析以及离职模型等几方面进行研究。试通过对国外离职行为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为我国员工离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医改和优质护理工程都要求对护士的离职问题予以重视,但目前的研究多是集中于护士离职的前因变量或结果因素的分析,而对护士离职成本这一组织最关心的问题却很少涉及。根据文献研究和综合分析对护士自愿离职成本的因素和计算进行分类整理,显示护士自愿离职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关注护士离职成本,可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护士离职率过高的问题,对未来的理论研究和医疗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作为未来劳动力供给中坚力量的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显著的自身群体特征.新生代农民工的离职可划分为“跨企业离职”和“跨城市离职”两种.通过对广东省2840名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离职因素进行了因子聚类,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离职因素可归纳为五个因子——工作发展、工作条件、工作关系、工资待遇和工作保障.政府应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重新定位并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建立全方位的激励体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视角,以科技人才为研究对象,关注其组织领地行为对离职意向的影响机制,并探究心理所有权的中介作用、婚姻的调节作用以及婚姻与心理所有权共同产生的被调节的中介作用。建立基于科技人才婚姻情况与心理所有权的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运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全国各地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技人才共411份有效问卷,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考虑婚姻的调节作用时,科技人才组织领地行为对离职意向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心理所有权对这种直接影响也无中介作用;考虑到婚姻的调节作用,未婚群体的组织领地行为越强,离职意向越强烈;在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中,婚姻状况在心理所有权对组织领地行为与离职意向间的中介作用起到了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未婚群体组织领地行为通过组织心理所有权的部分中介作用负向影响离职意向,通过直接影响机制正向影响离职意向。  相似文献   

9.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视角,以科技人才为研究对象,关注其组织领地行为对离职意向的影响机制,并探究心理所有权的中介作用、婚姻的调节作用以及婚姻与心理所有权共同产生的被调节的中介作用。建立基于科技人才婚姻情况与心理所有权的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运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全国各地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技人才共411份有效问卷,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考虑婚姻的调节作用时,科技人才组织领地行为对离职意向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心理所有权对这种直接影响也无中介作用;考虑到婚姻的调节作用,未婚群体的组织领地行为越强,离职意向越强烈;在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中,婚姻状况在心理所有权对组织领地行为与离职意向间的中介作用起到了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未婚群体组织领地行为通过组织心理所有权的部分中介作用负向影响离职意向,通过直接影响机制正向影响离职意向。  相似文献   

10.
在考察国内外离职文献基础上,本研究以Lee等(1999)员工主动离职多路径演进模型为研究基础,提出假设.并以武汉市35岁以下有过离职经历的青年工作族群体为研究对象,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对离职理论发展和对管理实践都有所助益的统计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小民营企业员工离职率的上升,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威助.作者通过对湖南23家中小民营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研究发现,影响中小民营制造企业员工离职的原因有薪酬福利、晋升发展与培训、工作因素、公司效益与发展前景、人际关系、家庭因素等.根据这些原因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这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构筑竞争优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沪市实际成交额出发,以股价总值为约束条件,采用相关性分析领域中普遍适用的Eviews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沪市股票交易中成交额推动上证综指上涨的杠杆效应进行研究。根据2006年1月至2013年9月相关数据,采用ARMA模型、单位根检验等定量分析方法得出结论表明:成交额具有推动上证综指上涨的正向杠杆效应。  相似文献   

13.
孟丽君  王飞 《技术经济》2008,27(8):7-13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以我国浙江省19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为研究对象,对中国背景下工作倦怠和离职意愿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倦怠中的情绪耗竭、讥诮态度这两个维度可用于解释员工的离职意愿;并且,不同的年龄、教育水平、工龄、企业性质的员工在工作倦怠和离职意愿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Science Direct数据库中与员工离职有关的文献近200篇,通过对其从年代分布、研究的主要内容、对离职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四个方面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员工离职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研究的重点大多集中于影响因素研究,采用的方法大多是"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相结合。基于Price员工离职模型,本文总结了员工离职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总经理变更后的高管团队重组现象进行了研究,以管理层持股为调节变量,从更替类型、继任者来源等方面构建了理论假设,并利用上市公司年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管团队重组与总经理非常规更替显著正相关,而与总经理常规更替无显著关系;与总经理外部继任呈显著正相关,与总经理内部继任无显著关系;与管理持股比例呈强显著负相关关系;高管持股比例反向调节非常规更替与高管团队重组的关系,对常规更替调节不显著;同时反向调节外部继任与高管团队重组关系,正向调节内部继任与高管团队重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5—2012年我国58只偏股型开放式基金的半年度数据,通过排序研究和建立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对基金持股集中度和股票资产换手率与基金业绩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用赫芬达尔指数刻画的持股集中度与用基金累计单位净值增加值刻画的基金业绩显著正相关,股票资产换手率也与基金累计单位净值增加值显著正相关。提出:基金投资者可通过选择持股集中度和股票资产换手率高的基金来获得理想的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17.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员工缺乏对企业的忠诚度、竞争对手的诱引等是造成高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主因。只有通过树立知识型员工的危机意识,利用企业文化留住人才,建立公平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以及构建体现人才价值的薪酬制度等策略,才能减少知识型员工流失,增强高科技企业的人才吸纳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学历新员工多路径离职理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林  杨维维 《技术经济》2007,26(11):115-120
为探析中国高学历的新员工主动离职率高的原因,本文在阅读和评述了国内外大量离职模型后,选取Lee等员工主动离职多路径演进模型为研究基础,以浙江大学毕业1年内并且有过离职经历的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对该模型在中国背景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中国背景下同样适用;工作单位的性质对决策路径的选择有显著影响;不同路径展开速度不同,但工作满意度并无显著差异。并提出了对管理者有助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CEO更替是企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其与战略转换存在密切关系。在分析两者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占线理论,建立了动态的CEO更替时机模型,并对占线模型的竞争比进行了证明和分析,提出了最优竞争策略,并认为,最优更替时机的选择关键在于战略转换成本的大小,如果该成本大于不更替所带来的损失,那么就不要进行CEO更替,反之就更替。  相似文献   

20.
Despite the crucial role played by managers in changing the functioning of labour markets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research on the determinants of executive pay and CEO turnover in these countries is almost non‐existent. The current paper aims to add to this minuscule literature. For this purpose I make use of a unique dataset containing relevant firm–manager information from the Czech and Slovak Republics in the late nineties. This allows me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 and in particular firm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ize, ownership type, industry and region, as well as corporate performance on chief executive compensation levels and changes therein and on the extent of executive turnov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