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蓉 《经济改革》2009,(4):29-31
5年前,柳传志将联想的大旗交给杨元庆的那一幕,充满了象征意义。 5年后,柳传志重新披挂上阵,替杨元庆“保驾护航”,“挡风遮雨”,这一幕同样充满象征意义。当风浪滔天的时候,65岁的柳传志毅然放弃功成名就、悠闲舒适的半退休生活,开始了新的征战。“联想就是我的命,需要我的时候我出来,应该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从传奇中走来,开启了一段新的传奇。  相似文献   

2.
李瀛寰 《商周刊》2011,(23):76-78
而今天,柳传志选择"功成身退"了,当然联想集团现在还不是第一。不过柳传志说,"我走,是因为我对杨元庆已经很放心了"。  相似文献   

3.
人事     
《经济纵横》2009,(3):9-9
<正>柳传志重任联想董事长杨元庆任CEO2月5日,联想集团公布了截至2008年12月31日的第三财季业绩。同时宣布进行管理层重要调整:联想集团创始人兼董事柳传志将重新担任公司董事局主席。现任董事局主席杨元庆将执掌首席执行官一职,接替三年期合同到期的威廉·阿梅里奥。在01-04年间,杨元庆曾担任该职位。阿梅里奥将以顾问身份服务联想,直至09年9月。  相似文献   

4.
当很多媒体还在“极力推荐”海尔(或张瑞敏),联想(或柳传志)的时候,《榜样》这本书却发出另类的声音:“柳传志已经不具备带领这些企业再上一层楼的能力了,他们该退出历史舞台!中国企业的学习榜样不是他们,而是象宝洁,沃尔玛和IBM那样的世界一流企业.理由很简单,“柳传志们”是以“权威误略”为中心的“市场政治家”,而不是以“制度和文化”为中心的“战略管理者”。  相似文献   

5.
《商周刊》2014,(12):78-81
不久前出炉的国内楼市最大一笔并购案:融创中国宣布以63亿港元的代价。收购绿城中国24.313%的股份。收购完成后,融创与九龙仓将并列为绿城第一大股东,这意味着宋卫平时代谢幕,融创中国主席孙宏斌正式入主绿城。年轻时曾与柳传志反目,创业后叫板王石却一败涂地,再创业三次IPO夭折,孙宏斌曾如此总结自己的坎坷经历,“我有时候觉得我自己挺幸运的,  相似文献   

6.
康荣平 《新经济》2006,(10):43-44
2004年,海尔集团张瑞敏与联想集团杨元庆就跨国化方式发生争议,张瑞敏主张渐进式跨国化,杨元庆主张大规模并购式跨国化。这次争议被媒体渲染为“日韩派”与“欧美派”之间的争议,张瑞敏属于“日韩派”,而杨元庆则属于“欧美派”。  相似文献   

7.
事件     
<正>收购 IBM 全球 PC 业务联想“蛇吞象” 2004年12月8日上午9点,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以总 价12.5亿美元收购 IBM 的全球 PC 业务,其中包括台式机业务和 笔记本业务。 同时联想集团宣布了高层的变更调整。IBM 高级副总裁史蒂 芬一沃德将出任联想集团新 CEO,杨元庆则改任公司董事长,同 时,老帅柳传志将彻底退居幕后。 新的联想集团在五年内有权根据有关协议使用 IBM 的品牌, 并完全获得商标及相关技术,这就使得联想的产品在全球 PC 市 场上具有了最广泛的品牌认知。联想集团也将成为年收入超过百 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 PC 厂商。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比较明朗,在政策刺激下.经济进一步回升已成定局。如果说应对危机是“救火”的话.那么“后危机时代”的主要任务应当及时转到“灾后重建”上。我们认为.“灾后重建”的重点就是加大改革力度.为发展方式转型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危机导致的内外环境变化.也给改革带来了压力。  相似文献   

9.
盈锟 《新经济》2006,(12):51-53
柳传志是一个创业的传奇。这个传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领导联想由11个人20万元资金的小公司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更重要的是,他的传奇故事对许多立志创业的青年人来说是一种激励。这个传奇让每一个创业青年都可以怀有这样一个希望“如果我足够努力.也可以像柳传志那样成功。”  相似文献   

10.
“你来了解一下我们的企业吧。”柳传志盯着我说,“你一定会感兴趣的。”那一瞬间,我觉得这个人过于自信,却很真诚。分手的时候我答应了他的要求,但又补充道:“我很抱歉,我不能给你任何承诺。”“没有关系,你可以按你自己的想法写,也可以什么都不写。”他回答,“我只是希望你用  相似文献   

11.
近日柳传志以联想董事会非执行董事的身份向众人表示:“我向关心联想的人说一声再见。”柳传志的正式卸任,似乎是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接班人计划的缩影。作为创业型企业,海尔、海信、华为、中兴、TCL等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接班人”计划早已到了势在必行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留意现实社会,反思成败得失,人生要防“三困”。 一是“名缰”。有些人把成名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他们稍有名气后,便心高气傲,张扬不已.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头顶有了“名”的光环,待人处事.往往思前顾后,多了许多刻意,结果“名”就像缰绳一样时时束缚住自己。失去原来的自我。真正的大名家.对“名”的桂冠却是退避三舍:老舍说自己是个写家.孙犁说自己是个年轻作者可以跨过去的“低栏”.  相似文献   

13.
王珩  张尹  莫克 《经济纵横》2005,(6):46-47
“我们选择国际的CEO是考虑到双方合作以后更大的市场业务是在国外,比例大概还是三七左右。”在联想收购了IBM PC部后,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对任命沃德作为公司的新CEO这一举措解释说。  相似文献   

14.
李嵱 《经济改革》2009,(1):53-55
从DOS时代到Windows平台.再到互联网,王江民是杀毒战场驰骋时间最长的胜者。无往不胜的成功,给了他自信和自负。 可是,也许你并不知道.王江民从小就是个残疾人.3岁时小儿麻痹留下的后遗症.一直伴随着他.而这也使他后来的成功显得更加光彩夺目。”人都是在不断地反抗自己周围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是王江民最欣赏的一句话.这句话.在他创造的杀毒传奇中得到了印证。  相似文献   

15.
“如果你是船,漂泊就是你的命运,可别靠岸。”这仿佛是诗人北岛的隐喻。北岛,创刊《今天》的诗人.曾经的文化符号,写下一个时代的墓志铭。随后开始了漂泊,踏上流亡之旅.母语是他唯一的行李,诗歌是他开路的宝剑,那剑,自然不是李白的剑。李白的剑,余光中这样歌吟:“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北岛以诗为剑,冲破的是禁锢,找寻的是自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相似文献   

16.
周熙檀 《商周刊》2012,(2):25-25
张维迎强调,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关键是发挥企业家的作用,“未来的转轨,是要开发国内市场,开发国内市场靠的是企业家,靠的是柳传志,而不是周小川”。  相似文献   

17.
人物志     
《商周刊》2012,(14):13-13
4年前,她头顶“美少女作家”的光环,在万众瞩目下,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降60分录取了蒋方舟.4年过去了,她从清华顺利毕业,当她说想给自己两年去“荒废”的时候,接到了《新周刊》杂志任命其为副主编的通知。  相似文献   

18.
她个子不高板寸发型.与人谈话时眼神透出几许调皮。15岁退学后,她给人打工,17岁自己当老板打拼市场生意曾一败涂地。18岁她步人大学校园读书。上学期间.她开了全国首家“聊吧“月赢利高达万元.2003年7月,“野心勃勃”的她开了一家公司注册资金50万,聘用员工十多人开拓市场。  相似文献   

19.
, 《商周刊》2013,(2):78-81
曾经名震四海,后又销声匿迹的褚时健,现在又意外地回到社会公众的视线里,并且带来了美味可口的橙子。从“烟王”到“橙王”,他的辉煌开辟了一个时代,他的悲剧也结束了一个时代。如今,褚时健以独特的方式继续证明着自己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易勇 《新经济》2006,(2):65-67
由于我从事的是企业咨询和营销策划工作,每天如走马灯似地与形形色色的大小老板打着交道,听到最多的词汇当然是“忙”、“累”、“赚不到钱”、“竞争压力大”等。没错.视企业利益和发展如自己生命是大多数老板的人生信念.松下幸之助不是说“企业最大的罪恶就是不赚钱”吗?但是在现今商业新经济时代,又有多少老板懂得如何赚钱,如何能持续的赚钱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